分享

蚕豆病是什么病?蚕豆病的症状,蚕豆病的成因?

 岐黄孙生 2022-05-03 发布于贵州

蚕豆黄又名蚕豆病、蚕豆中毒。

蚕豆黄是因食入新鲜蚕豆引起急性溶血所致的,以黄疸(眼白黄、皮肤黄、小便黄为主要特征)、身痛、面白、心悸等为主要表现的疸病类疾病,属于中医血疸之一。

本病西医学认为是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所导致。

诊断

1.常见于小儿,有食新鲜蚕豆(有的因母亲吃过蚕豆后喂乳给小儿,或接触蚕豆花粉而发病)。

2.初起腰背及肢体酸痛;严重者可有恶寒发热、呕吐、面色突然苍白、心悸、唇舌色淡,小便呈樱桃红色或酱油色,然后白睛、皮肤出现黄疸,肝脾可肿大,甚至见烦躁、惊厥、昏迷。

蚕豆病属于血疸的一种,所以,鉴别诊断、辨证要点,辨证论治参考血疸。

血疸

血疸又名血黄。血疸是因输血,某些药物,蛇毒疟疾等引起溶血所致的,以黄疸面白,头晕等为主要表现的疸病类疾病。

本病即西医学所说的溶血性黄疸。胎黄蚕豆黄也属血疸。

一、诊断

1.本病有典型输血,疟疾毒蛇咬伤,服用某些药物以致溶血等病史。

2.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见轻度发黄,呈浅柠檬色,但是皮肤无瘙痒,脾脏肿大,无腹痛,大便色正常。

3.病性危重者,可有寒战、发热、身痛,面色苍白尿呈酱油色等毒症。

4.血清总胆红素增高,一般不超过8.5豪摩尔/升,主要为非结合胆红素明显增高结合胆红素基本正常,凡登白试验呈间接反应。血清铁及尿内铁血黄素增加。

5.尿中尿胆原明显增加而无胆红素,24小时粪胆原排出明显增加。

6.有骨髓增生旺盛的表现如周围血网织红细胞增多,出现有核红细胞。

二、辨证要点

1.辨病之缓急:

①起病急骤者,常见于输不合型血,可有明显的寒战,随后高热腰背及四肢酸痛,伴头痛,呕吐等。患者面色苍白,明显黄疸,严重者可导致,周围循环衰竭及急性肾功能衰竭。

②慢性者起病缓慢者多症状轻微,有贫血,黄疸,肝脾肿大三大特征。

2.辨证治疗:总的来说,本病多在正虚的基础上感染湿热疫毒所致。正虚主要以气血不足为主,病变脏腑主要涉及肝脾肾。

三、辨证治疗

1.脾虚湿困型

症状:面目皮肤发黄,精神倦怠,小便黄赤或有腰背痛,肢体酸痛呕吐,腹胀纳呆,或恶寒发热,舌苔厚腻,脉濡缓。

治法:健脾燥湿。

方药:茵陈、四苓散加减。

处方:茵陈、生薏苡仁各30克、茯苓15克、苍术,半边莲、泽泻、藿香各10克、厚朴10克。

加减:发热恶寒及疼痛较甚者,先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赤小豆、连翘各15克、杏仁、桑白皮各10克、麻黄6克、生甘草4克、生姜3片,大枣4颗)。

若湿热毒邪内陷心脾,发病迅疾,神昏谵语或厥者,先急灌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再予犀角地黄汤加味,生地20克,犀角1克(磨末,水牛角30克代替),丹皮、茵陈、板蓝根各15克,黄连、大黄、栀子、土茯苓各10克。

2.脾虚血亏型

症状:身目发黄、肌肤不泽,头晕心悸,大便溏薄,舌质淡,脉濡细。

治法:温中健脾,补养气血。

方药:小建中汤合人参养营汤加减。

处方:党参15克,白芍15克,当归12克,熟地12克,黄芪30克,桂皮10克,茵陈30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

其他疗法:

(1)复方阿胶浆:空腹温开水送服,成人每次15~20毫升,每日2~3次,小儿酌减。适用于脾虚血亏型。

(2)茵陈15~30克,黄芪30克,柴胡15克,益母草15克,当归15克,猪苓15克,茯苓15克,板蓝根15克,白术20克,赤芍15克,泽泻10克,栀子10克,生大黄5克(后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急性发作期证属脾虚湿热内蕴型。

(3)党参30克,黄芪30克,焦白术15克,当归10克,远志10克,川芎10克,丹参30克,菟丝子15~30克,何首乌15克,桂枝5克,山茱15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缓解期或慢性发病,证属脾虚血亏者。

(4)陈皮50克,红枣10枚。水煎,加少量白糖代茶喝。有健脾退黄之功(饮食疗法)。

本号分享文章及视频,仅供学习交流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士请勿随意试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