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下海,镇海定海,此海非彼海

 吴语资料馆 2022-05-04 发布于江苏

上周讲了上海话的一些特点,于是干脆围绕“上海”多唠叨两句。

大家知道,我们宁波有许多带的地名,比如镇海定海宁海含义不言而喻,甚至宁波本身也取自海定则波宁。因此,宁波之,即之本义。

上海也有,可它的就不那么简单了。

宁波港

古人取地名,不是极俗便是极雅的。

极俗指土语原始语,含义古老晦涩。例如余姚,是古越人对舜姚的封地之称,土地,源自古越语;宁波古称句章,指彰明之族,是宗族氏族之义,也是古越用法。

极雅则指成熟的汉语用词雅致,含义昭然。例奉化,指百姓奉承土化慈溪慈孝之溪宁海海境静宁

那么“上海”是俗是雅,作何含义呢?

北宋吴淞江与“上海”的位置

上海”之名大致成于北宋,最初是指吴淞江的一条小支流,叫“上海浦”,与它一起的还有条“下海浦”。

先来说“”。

江南海隅之人对“”是熟悉的。慈溪有古窑浦新浦灶浦淞浦,镇海有澥浦,余姚有倪家浦周家浦赵家浦.....

浦,即是汇向大江大海的小河。

宋时吴淞江边原有大浦十八条,除上海浦、下海浦外,还有烂泥浦钉钩浦朱市浦松子浦芦子浦小来浦鱼浦等等。

可见浦名的取法总是最乡土,最口头的。


宁波带“浦”的地点(红点)

再来说“上”、“下”。

慈溪人大概熟悉一种说法,朝南叫直上,朝北叫直落,北端海边叫下横头。这是因为慈溪南面有山,北面临海,地势南高北低,高处即,低处为,与传统的“上北下南”不同。

江南水网纵横,这种按照地势命名上下的习惯在其他地方也适用。因此,上海浦下海浦之“上下”,指的也是地势的高低,具体来说,就是吴淞江的上游下游


靠近杭州湾的海涂,原本被称作“下横头”

”又为何物呢?这要牵扯到一点方言。

上周闲话江南行,我们讲到上海话把“在某处”叫“勒海”。类似的说法还有上海郊区的“海头”,绍兴的“来亨”、亨头”,慈溪的“中央亨”等。这里的“”与“”,本字都是“”,它与在古汉语“何许人也”中一样,是处所的意思。

”字普通话读如“”,而在江南方言中,却常有一个读成“”的白读层。宁波、慈溪把“许愿心”读作“海愿心”,“”读作“海宁”,都是这个道理。

”这一特殊的白读层,自魏晋南北朝一直保留至今,在江南普遍存在,反映的是古代南方汉语的特点。与它类似的中古鱼韵字 (锯去渠鱼虚) 均有这层读音。至于“”,则是“”带上鼻音的转变了。

所以,海头许头,表示那里;中央亨中央许,表示在中间。那么在上头在下头呢?自然就是上许()、下许()了。

至此,我们不妨大胆猜测,在宋初或更早,当上海仍是吴淞江口的芦荡荒地之时,当地的渔农百姓用了一种很乡土,很通俗的方式,给河浦作了命名:

烂泥多的叫烂泥浦

芦苇多的叫芦子浦

河道小的叫小来浦

像钩子的叫钉钩浦

上头的叫上许()

下头的叫下许()

......

由于“”与“”同音,老百姓也不可能做音韵的考证,那么将错就错,“上海”这个名字就一直记录至今了。

如此看来,宁波之“”是海洋,上海”之“”,倒与海洋没什么关系了。

前几日C罗变了“帽子戏法”,喊了一句“阿拉上海人”,我当时还没明白。如今知道了,上海就是上头,他是在说,“我是上等人”呢!

哈哈,好哉,阿拉下朝再会。


“阿拉上海人”

参考资料:

定海县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

李维清.上海乡土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郑张尚芳.古越地名人名解义.《温州师范学院学报》第4期,1996

许宝华,汤珍珠.上海市区方言志.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

石汝杰,宫田一郎.明清吴语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

李荣,宁波方言词典.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罗常培.切韵鱼虞之音值及其方音考,史语所集刊2,1931

盛益民.论指示词“许”及其来源,《语言科学》第3期,2012

刘丹青.语言库藏的裂变:吴语“许”的音义语法分化,《语言学论丛》第51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相关文章:

闲话江南行 | 上海站

大上海的那些“浙江路”

嬉嬉 搞搞 白相相 (上海话版)

到底有多少地方说“阿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