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生庄线路工区 地处阴山山脉深处 自成立以来 一代代福生庄人苦练硬功争上游 实现连续72年安全生产无事故 是全路干线线路工区 安全天数纪录保持者 ![]() 今天小编带大家了解 呼铁精神谱系之 福生庄精神 ——执行规章不走样 ![]() 历史渊源 福生庄线路工区成立于1948年8月21日,在严峻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线路条件下,创造了72年无事故的优异成绩,安全天数居全国铁路干线线路工区之首。 70多年来,一代代福生庄人始终把提高线路质量、确保运输安全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枕戈待旦,栉风沐雨,挑战自然,战胜自我,锻造出了以“执行规章不走样”为精髓的福生庄精神。先后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学习型先进班组、全路先进集体、火车头奖杯、模范职工小家等400多项荣誉。 ![]() 2007年7月1日,福生庄线路工区被中宣部列为全国重大宣传典型。同年,原铁道部党组、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呼铁局党委先后印发文件,号召全体干部职工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编印了《福生庄养路工区的故事》《不走样精神铸就59年安全路》《负重擎天》等书籍,拍摄《那群汉子》电视连续剧,引发强烈社会反响。 精神内涵 安全为天的主人翁精神。从第一代福生庄人把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化作了保安全、保畅通的巨大动力,苦干实干保畅通,到新时代福生庄人面对巨大的安全压力,坚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较真作风和安全为天的主人翁精神不走样,用担当和责任守护着线路安全,70多年来,福生庄人始终对安全高度负责,安全为天的主人翁精神已经积淀成为每个人的行为规范和工区的工作氛围。 ![]() 严守规章的务实精神。几代福生庄人坚持做到检查不检查一个样、活多活少一个样、好干难干一个样、天气好坏一个样、从始至终一个样,实现了72年安全生产无事故的好成绩。现在,福生庄线路工区继续发扬着执行规章不走样的精神,把标准养成习惯、让习惯符合标准,不断刷新安全生产新纪录。 ![]() 勤奋学习的进取精神。福生庄容得下文化低的人,但容不下不学习的人。从工区成立那天起,就坚持每天利用开工前、收工后1小时组织学技练功。如今,年轻一代勤学苦练的积极性更高,一口清、一手精、问不倒、难不住、干得好已经成为每名职工的必达标准。工区先后培养出了84名优秀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成为人才的摇篮。苦干实干的奉献精神。福生庄线路工区自然环境艰苦,线路条件复杂,工作量是其他工区的三倍。但职工们无论什么环境、什么岗位,都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奉献为先,始终以顽强拼搏、实干担当的精神状态,保证着京包铁路大动脉的畅通无阻。新一代福生庄线路工传承苦干实干精神的同时,精检慎修、科学养护,有效提高了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 ![]() 和谐共进的团队精神。多年的共同奋斗,养成了福生庄线路工区团结友爱的工作氛围,形成了浓浓的福生庄情结。在工区大家庭里,工友是亲人,公事是家事;职工家里的大事小情、婚丧嫁娶大家互相帮助;重要事项都由职工民管会决定,评选先进、考勤管理,事事公开透明,形成了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 ![]() 典型人物 孙丑二 福生庄线路工区第一任工长 孙丑二,福生庄线路工区第一任工长。 ![]() 1948年8月初,伴随解放京绥西段炮火的迅猛推进,垂死挣扎的国民党军队几乎在同一时刻对卓资山、福生庄、义丰、三道营几个站区的铁路设施进行疯狂破坏。 为配合人民解放军的进军步伐,京绥西段铁路工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抢修铁路、恢复通车、解放绥远”的斗争。为尽快恢复被破坏的线路通车,按照京绥西段管理处党组织的要求,迅速抽调得力人员前往各站区组织抢修工作。当时,线路技术功底扎实的共产党员孙丑二被派往线形条件复杂,破坏程度严重的福生庄养路工区担任工长职务。 孙丑二到任后,立即对百废待兴的养路工区进行整治,并带领骨干人员对线行情况、破坏程度进行摸底抢修。人员不足,他们就动员周边村民参加;没有铁轨,他们就四处搜集杂型铁轨取而代之;没有石砟,他们就自己上山采石。在20多天的时间里,孙丑二率领养路职工、村民填弹坑、修桥涵、铺铁轨,提前完成福生庄养路工区线路区段的通车任务。 之后,在路料奇缺、粮食不足、环境艰苦的情况下,他带领职工发扬连续作战精神,把刚恢复通车时的15公里速度提高到40公里,为加快绥远、包头的解放步伐提供了安全运输保证。 1952年,工区第一次获得了原铁道部先进集体称号,这莫大的荣誉激励着福生庄人,也使他们将“向党报恩”的朴素感情升华成了“安全为天的主人翁精神”。 张义明 福生庄线路工区巡道工 张义明,福生庄线路工区巡道工,1965年参加工作,1967年来到福生庄线路工区,1991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 自从来到福生庄线路工区,张义明始终坚持“踏踏实实干活,本本分分做人”。由于离家太远,年年春节他都守在工区,干巡道工的25年,回家的日子加起来还不到两年,母亲去世、三个儿子出生他都没在身边。为了干好工作,张义明熟记《工规》《技规》,总结出了一套“听声辩音”手工检查钢轨病害的方法,做到了管内线路情况了然于心,仅凭病害特征就能确认线路区段,被大家称为“活地图”。1988年6月,在全局举办的技术表演赛中,他仅用2分钟就画出了管内线桥设备图,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20世纪80年代,福生庄经常遭遇大风雪天气。一次,张义明在巡道中发现断轨,眼看一列货物列车即将通过,他顶着风雪、手举手信号,终于在断轨处前方拦停了列车,避免了一起可能发生的列车颠覆事故,家在河北雄县的张义明在福生庄线路工区度过了25年的巡道生涯,先后发现事故隐患400多处,防止重大事故5次。呼和浩特铁路局专门发出通报,号召全局干部职工向张义明同志学习。 郑云典 现任十八台线路车间党总支书记 (任工长时间:1999年1月—2006年1月) 郑云典,中共党员,现任十八台线路车间党总支书记,1999年1月5日,郑云典成为工区第29任工长,曾获全路技术能手等荣誉。 ![]() 郑云典是土生土长的福生庄工区人。1981年起,郑云典在家门口从养路工、班长、工长,一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他始终牢记安全大于天的主人翁精神,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总是冲在前,干在先。 ![]() 2003年11月,作业汽车在抢险途中陷入冰窟窿,郑云典带头跳到冰河里把车推上了岸,到达现场做好应急处置后又在寒夜中整整看护了4个多小时,在换轨援兵赶来时,他已经冻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抢险要快,管理要严。郑云典工作中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完善了管理和作业标准,工区管理考核办法严格到了每一个管理环节、作业细节,推进了班组的科学化管理。 围绕安全生产疑难问题,他带领职工积极开展技术革新、课题攻关,“尼龙套降温作业法”成功推广应用,点焊冷却焊复技术成效显现,还先后完成胶粘接头加力扳手、岔枕大螺栓加力扳手、拉杆加力扳手等机具的改进和伤损铁垫板的焊复。 赵军 现任卓资山线路车间党总支书记 (任工长时间:2006年2月——2009年4月) 赵军,中共党员,现任卓资山线路车间党总支书记,曾荣获“铁路青年五四奖章”“火车头奖章”等荣誉称号。2006年2月,赵军成为福生庄线路工区第30任新掌门。 ![]() 2007年,正值“4.18”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原京包线运量巨增,大量新设备投入使用。针对工区曲线多、坡度大、线路磨损严重的情况,赵军带领职工喊出了“宁可脱皮掉肉,也要保障畅通”的口号,这期间,他针对性总结出“起、拨、改”三位一体作业法,并安装地锚拉杆,提升了线路测量精度,实现了线路病害的综合整治。工区管内线路连续3年静态检查全优。 火车要提速,职工更要提素。赵军请老师傅讲解病害整治经验、向大学生学习电脑使用知识、向段技术人员学习新设备的使用方法、聘请专家到工区讲解有关提速调图的新知识,在他的带领下,工区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先后有8名职工自学拿到了大专学历,工区也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学习型班组”称号。 刘剑 现任福生庄线路工区班长 刘剑,现任福生庄线路工区班长,曾获“全国铁路青年岗位能手”、“集团公司先进生产(工作)者”、“全路爱岗敬业好青年”、“集团公司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 ![]() 2018年8月1日,入路不满2年的刘剑成为了福生庄线路工区的班长,作为工区的一员,刘剑大力传承工区“不走样”精神,为续写工区72年安全生产传奇贡献青春。 工区管辖的岔区设备复杂、基础薄弱,而且受高密重载列车冲击,病害频发,整治达标耗时费力。刘剑偏不信邪,决定开展技术攻关。他刻苦钻研岔区设备整治要领,三番五次到实训基地模拟演练,成功摸索出一套卓有成效的整治方法,将管内4组合格道岔打造成优质道岔。 ![]() 2020年6月5日,刘剑在京包线巡检道岔时发现福生庄站8号道岔岔根接头直向夹板双侧折断,随时有列车脱轨的隐患,他立即上报调度指挥中心,及时与工友取来新夹板和工机具,进行更换,防止了事故的发生。 担任班长以来,刘剑共防止钢轨、鱼尾夹板裂纹等隐患15起,查堵各种线路设备隐患270余起。 来源:呼铁手机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