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华为,34岁是道坎?任正非直言:只看年龄我早就被“劝退”了

 翠竹明月 2022-05-08 发布于四川省

哪里都是一样,有些人会被选择,有些人会被淘汰。

一位华为海外员工曾透露,一个从毕业就来华为的员工工作10年,如果职级还在14级、15级徘徊,那他注定会被淘汰。因为本科生入职的级别就已经是13级了。

2017年,华为心声社区一篇匿名贴挑动了所有华为员工的神经。

匿名贴贴主自称听到了主管谈话,主管表示华为中国区将会清退34岁以上的技术维护人员和40岁以上的研发人员。

匿名贴数据详实,有零有整,很快在华为内部点赞过万,并在整个互联网上掀起了一场关于“华为裁员老员工”的舆论风波。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舆论发酵一个月后,华为副董事长兼轮值CEO徐直军借2016年年报发布会现场澄清此事,徐志军表示:华为清退34岁以上员工是假消息,丧失奋斗热情,才是被淘汰的真正原因。

一、狼性进阶:华为的五等级半年考核制度

早年华为刚起步,任正非意识到做交换机代理商,如果不能自主研发,只是躲在中间赚个差价的话,华为没有前途可言。万一哪天香港的生产商停止给华为供货怎么办?华为必须尽早拥有自给自足的能力。

于是1991年,任正非带着50几个研发人员住在破旧的工业大厦里,十几个床和数不清的泡沫板和纸箱子堆堆凑凑,变成了华为人的宿舍。

随便隔断出来的四个工段和厨房,就是他们吃喝拉撒的全部地方。

50个人夜以继日的研发芯片和交换机,终于在那年12月成功研发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交换机。

此时,“狼性文化”在华为生根,当时的华为是只“团结的土狼”。

1997年,华为业务范围大幅度拓展。前期需要客户经理和客户商讨需求,中期需要销售部门对外销售,后期需要技术和售后部门提供技术维护。

业务链条越来越长,客户诉求也越来越高,原本的市场部的人员素质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需求,任正非和时任华为市场部负责人孙亚芳一起,在市场部发起了一场“集体卸任再竞聘”的活动。

通过阶段性反思和对未来阶段的展望,市场部重新定位了自己。

此时,华为是只“进击的饿狼”。

2000年,华为“太子”李一男的出走给了华为和任正非致命一击,并带走了1000万的设备和众多核心科技人员,同时还带走了不少华为头部的客户。

任正非不得已重新思考起人才管理制度。

孙亚芳表示,要创造稳定的环境,让狼群在稳定又舒适的环境中奔跑,华为才会焕发出新的生机。

形式比人强,任正非也不得不同意孙亚飞的观点,在华为内部实施流动人才策略,让每一个人自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岗位,最大限度的留住人才,再让人才最大限度的发挥价值。

此时,华为已经变成一只“奔跑的头狼”。

而从2001年发展至今,华为早将狼性文化改为奋斗者文化,或者说是专注于奋斗者的狼性文化。

在华为内部,每个人从进公司起就要接受公司的考核标准。

华为将绩效考核标准分为五个等级:A、B 、B、C、D,考核得了D的人,华为会立刻终止与他的合同;考核两次得C的人会被华为劝退或者自动离职。考核得B的人被授予“扎实贡献者”的称号,是华为的普通员工,考核为B 的人是优秀员工,考核为A的人是特别优秀的员工。

而考核标准也并非人们想象中那么生硬。每到年初,员工的直属上司会与员工签订工作责任书,就像签军令状一样,半年后成功完成任务便可得B的评级,任务外还有贡献即为B ,贡献及其特殊便为A。

华为把考核的起始线交到员工自己手里,去留也同样牢牢握在员工自己手中。

二、考核的灰色地带:末位淘汰并非一刀切

华为的考核制度听着杀伐果断,但实际并不像明面上那般不近人情,绩效是考核的唯一标准,机会却不是只有一次。

2015年年初,中国区HUB业务部主管陈毅彬年度考核只得了一个C。而造成这一切后果的原因是一场天灾,陈毅彬在带队做项目的时候发生了山洪,山洪导致了工期的延后。客户也因此投诉了陈毅彬,陈毅彬因此得到了进入华为以来的第一个C等级。

干部评级为C是要降级的,陈毅彬的主管建议他去到海外一线市场学习运作方式,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

但第一次前往菲律宾,陈毅彬的情况又糟糕了几分。他的新工作与原来的工作方向完全不同,陈毅彬又很难适应一线的工作方式,更不能适应管理岗位的变化。陈毅彬觉得,还没等到下一次评级,自己就要跟华为说再见了。

然而陈毅彬的主管却鼓励他再来一次,从不适应到适应总要有个过程。

陈毅彬便给了自己第二次机会,他前往南非的约翰内斯堡负责项目交付工作。当时项目处于站点安装的冲刺阶段,为了避免材料不足的问题,陈毅彬自己拿起电话一遍一遍地联系供货商了解物料情况,同时给以往同事打电话询问操作流程。

项目物料涉及了14家供应商、20家分包商、320多个编码,并要通过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及网络规划部专家的沟通研究,把700多个站点的配置需求从图纸翻译成物料型号,一一与站点对应。

这是一项图书管理员都嫌麻烦的工作,陈毅彬竟乐此不疲,成功解决了华为的欠料问题,完美地完成了项目。

华为在考核方面很严格,但不是没有人性。它是通过末尾淘汰来激励大家永远保持进取,保持活性。

三、结语

任正非曾直言:年龄不是华为选人的标准,如果华为以年龄定胜负,那自己早就该被“劝退”了。但30岁还不努力,就想躺在“功劳簿”上数钱,可能么?

真正决定一个人去留的是能力,是结果,为公司奋斗的态度。

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夺取芯片高地的战役中,更没人可怜你是34岁,还是40岁。公司、部门的目标都是利润,如果你不能输出、只能消耗,为什么会被留下来呢?

巴菲特曾说,打牌最重要就是观察其他对手,看看谁更像是一个输家。如果找不到那个输家,那么输家就是你自己。

在职场中,如果还有人因为年龄而自怨自艾,那真的应该看看是不是自己出了问题。

毕竟,总要有些人被淘汰掉,如果不应该淘汰你,应该淘汰谁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