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易经》随笔

 blackhappy 2022-05-08 发布于陕西省

一、起源

神话阶段,伏羲(女娲造人,那个女娲的哥哥)通过观察自然界,用八种符号,记录世间万物,分别是:乾(qian),坤(kun),坎(kan),离(li),巽(xun),震(zhen),艮(gen),兑(dui)。这八种符号被称为八卦,象征着自然界的八种典型事物。口诀如下:乾为天,坤为地,坎为水,离为火,巽为风,震为雷,艮为山,兑为泽(川泽湖泊)。

文章图片1

伏羲八卦

上古时期,炎帝根据八卦中的“艮”,研究出《连山》,黄帝根据八卦中的“坤”,研究出《归藏》。这两本书也属于《易经》,不过现在都已经失传。

商朝末年,商纣王(助纣为虐的那个纣)把周文王关押在大牢里,可能是在大牢里没事做,周文王开始推演伏羲八卦,创造出自己的八卦,后人称为后天八卦,而伏羲八卦被称为先天八卦。周文王把推演的过程,写成书,被称为《周易》,现在的《易经》如无特殊说明,往往就是指《周易》。

文章图片2

文王八卦

春秋时期,孔子无意间接触到《周易》,感慨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意思大概是,如果早点接触到这本书,我这一生就能少走好多弯路。于是,孔子迷上这本书,开始研究《周易》,对这书做注释,出现“韦编三绝”的现象,也就是说,出现把书翻烂好几次的现象。值得注意的是,过去的书是用竹子做的,被称为竹简。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儒家推崇四书五经。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而其中的《易经》被称为群经之首,可见《易经》的地位。

总结一下《易经》:起源于伏羲,推演于文王,发扬于孔子。

二、解图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文章图片3

实线称为“阳爻(yao)”,虚线称为“阴爻”

一行,二的一次方,分出阴爻和阳爻,称两仪。

二行,二的平方,配对出4种情况,称四象。

三行,二的立方,配对出8种情况,称八卦。

六行,分为上三行(上卦)和下三行(下卦),共八八64种情况,即六十四卦。

文章图片4

六十四卦之泰卦

以国泰民安的“泰”卦为例,上卦为坤卦,下卦为乾卦。自下而上,共六行,第一行称“初”,第二行称“二”,第三行称“三”,第四行称“四”,第五行称“五”,第六行称“上”。每行不是阴爻(虚线)就是阳爻(实线),阴爻称“六”,阳爻称“九”。

组合起来,泰卦的六行,自下而上,每一行的称呼分别为:初九,九二,九三,六四,六五,上六。

六爻又分三才:地,人,天。自下而上,第一行,第二行为地之阳,地之阴;第三行,第四行为人之阳,人之阴;第五行,第六行为天之阳,天之阴。

三、释义

中国的汉字是象形字,一开始的文字是画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经过几千年的演化,才形成如今的简体字。把“易”字拆解,上面“日”是太阳,下面“勿”是月亮,或许是“日新月异”的意思,象征着变化和发展。

《易经》中的“卦”是由“爻”组成,爻又分阴和阳。阴阳象征着对立统一的两种事物,可以指:有无,虚实,真假,对错,刚柔,冷热......

据说,莱布尼茨就是受到《易经》的启发,发明并推广二进制。而现如今采用二进制运算的电脑,似乎佐证了一点:二进制足以推演模拟一切。不禁让人感慨到: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大道三千,殊途同归。

大家都知道易经可以用来算命,那么易经中的64卦,是否又能说明一切可能?我看未必,64卦只是提供64种大致方向,并不能精确到具体的每一步。

64卦中的第63卦是“既济”卦,大概是“完结”(fin)的意思,我寻思都完结了,那么最后一卦会是什么呢?第64卦是“未济”卦,意思是“待续”(to be continued ),似乎是在告诉我们64卦是无止境的,如太极图一般,无限转换循环。又或许是在暗示我们64卦可以进一步推演成128卦,256卦,512卦......

当然学习《易经》,并不是学算命,而是学三样东西:象,数,理。象(表象)一切肉眼可见的事物,数(数学)一种抽象的概念,用于衡量世间万物,理(道理)事物的本质。学习《易经》,学习的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运用数学工具,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现代科学,并不是靠求神问佛发展起来的,而是依靠严谨的实验和不断积累的数据。与其追求《易经》中64卦的具体含义,不如去理解64卦是如何形成的。与其把64卦生搬硬套到日常生活场景中,以寻求答案,不如依靠自己独立思考,得出64种解决方案。

或许存在不可违抗的天理(天道),但我仍始终相信事在人为,人定胜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