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心向道道无涯道中有乐;万事随缘缘有份缘外无求。

 情缘半岛 2022-05-09 发布于湖南省

【重温道德经,悟老子智慧】

“道教是中国人的游戏姿态,孔教是工作姿态。每一个中国人,成功发达春风得意的时候都是孔教徒,一旦失败落魄了,便都成了道教徒。道家的自然主义是一副镇痛剂,抚慰受了创伤的中国人灵魂。”

《道德经》蕴藏着俏皮智慧的精髓,是全世界最光辉灿烂的自保阴谋哲学。老子是中国人“聪慧,渊博,才智”的代表。老子提倡谦恭,再三重复柔和、忍耐、争论之无益、柔弱的力量和低位的战术优势。他宣扬自足之道,注重以柔克刚。

《道德经》阐述老子的哲学、老子的功用论,可以直接作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全篇八十一章,如同八十一扇门,从哪一扇推入,都可见一番天地。

《道德经》中有这样一段话: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lei,坎坷)。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怠惰),质真若渝(改变)。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其意思是,因此古时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崇高的德好似峡谷。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似怠惰。质朴而纯真好像混浊未开。最洁白的东西,反而含有污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大的声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道幽隐而没有名称,无名无声。只有“道”,才能使万物善始善终。

一心向道道无涯道中有乐;万事随缘缘有份缘外无求。老庄之道,是自然之道,自然而然;是虚无之道,道源虚无。任何的刻意而有为之,皆非自然之道。老庄用“道”字联通天地人,由天道及人道,给世人以无穷无尽之生命指导。

本章老圣人概括了修道者异于常人之典型特征,凸显了修道人自然而然的美好德行。

事物总是朝着相反的方向发生转化,此道之运动规律。明于此道者,柔弱处下,虚心应物,平和待人,不急不躁,慎终如始,终致事遂身安。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真正的智者,则天法地,大智若愚,谨言慎行,居安思危,慈悲为怀,心胸开阔,虚怀若谷,谦卑处下。

“大器晚成”,真正的大才,循自然规律,不争一时一地之成功,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大音希声,最好之音乐,无声胜有声,此言破除的是声执;大象无形,最好之形象,没有形象。凡夫以万象为象,不知虚空法界,是为大象,此言破的是形执。二者意在强调虚无之道。

“夫唯道,善贷且成”,贷,古本作“始”,通行本作“贷”,“始”与“贷”,古音近,可通假,意为“慎终如始”。

“情顺万物而无情,终日有为而心常无为”,王阳明此言对“顺其自然”做了一个很好的注解,即摈弃私欲,顺天应时,以无为之心经营人生。

道,存乎万物,无处不在;无形无名,其用无穷。修真悟道,道法自然,贵在悟,重在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