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铁像文旅环迟迟不成环,城建困境再度来袭

 UP成都向上 2022-05-09 发布于四川省

成都人是越来越会玩也越来越有地方可以玩了。

五一假期期间,环城生态公园骑行、龙泉山看日出、各个公园湖边露营……大家玩得是不亦乐乎。

玩得地方多了,就会想要更多。住在天府二街的朋友前两天就来找UP君:“ 打听个事儿,你知道那个铁像文旅环,现在到底是个啥情况吗?”

铁像文旅环,好像遇到了点问题。

其实在今年3月,高新区公园城市局就在回应市民关于“铁像文旅环项目建设进度如何?多久开放?”的询问时说目前整个项目已经完成了80%。而沿着整个项目走一圈UP君也发现,东半环已经都搞得差不多了,主要还是西半环一些区域没有修好。



不过就在已经搞得差不多了的东半环,也有一截看起来已经很久没有动静了,那就是从大源中央公园外如意桥至天府一街段

这一截,目前还是这样的状态:



新的文旅环没有开建,原有的市政小公园也因被围挡而越发荒芜,颇有些城市森野的感觉。

除此之外,围挡内还堆满了工程材料和施工用品,据悉这些东西已经在这里堆放了一年有余,极大影响了周边小区居民的日常出行。



为什么这一截迟迟不肯开工呢?除了要穿过铁像寺二期的一截文旅环需要等其建设完毕之外,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铁像寺南侧,要穿过凤凰城三期和中海兰庭的一截。



在原本的规划中,这一截因为要跨盛治街和盛邦街,所以要修天桥,但是由于天桥与居民楼之间距离过近,小区居民就反映没有隐私。


盛邦街上,中海兰庭与凤凰城三期之间的围挡


凤凰城南侧,盛治街上的围挡


从上面两张图我们可以看出,如果真的要修天桥的话,届时天桥与小区最外一圈楼栋的居民窗户相隔可能都不到10米,这对于小区居民的居家生活和隐私来说,确实有些强人所难了。

从去年开始,就已经有该区域的居民在网络理政平台针对这个问题向政府留言:



此外,在规划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穿过中海兰庭和凤凰城三期的文旅环,本身也是打算造成空中走廊的,这和小区居民的生活隐私和安静需求也有着一些矛盾。

正是这些矛盾的产生,导致设计方案迟迟得不到最后落地,所以停工已达一年之久,并且短期内好像也见不到什么解决的迹象。

不过有消息称,项目方和小区居民在经过多次沟通后,目前的方案是准备建一个下穿隧道连接街道两边,以解决天桥的问题。

可除了天桥,还有空中走廊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不知不觉,一个由此引申的,更广义的问题在UP君的心中浮现 ……



诚然,我们的城市需要更多公共空间,尤其是小而美的空间。抛开整个铁像文旅环对于大源乃至整个成都的恢弘性和地标性来说,也可以将其在各个街区的分段看作是一个个小而美的城市景观空间的集合。这样的景观空间应该对所有人来说都有着正面的生态价值和情绪价值,而不是牺牲一小部分人的利益来满足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当然,通常铁像文旅环侵犯居民隐私这样的问题,都是因为考虑不周导致而不是在设计阶段就蓄意造成的。

其实我们也都明白,在一部分城市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建设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和设计单位或许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项目对于周边居民权益的侵占。不信可以自己回想一下,在我们高速发展的这些年里,各地出现过多少离居民楼窗户一两米远的高架,多少一到下午就将周边居民眩到头昏的光污染幕墙等等等等。

比如成都的二环高架。从通车那年开始,有关噪音污染和遮挡阳光的投诉就没有停过,如今10年过去了,隔音板都已经装了N轮,问政四川上依然可以看到市民的留言。

还有今年初,沿江高铁集团在龙潭片区召开关于成渝中线铁路(含十陵南站)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座谈会,会上就有市民提出 “ 高铁将带来噪声、振动、电磁、光线、景观等方面影响,能否采取隧道形式穿越龙潭片区 ” 这一问题。

随着物质水平的提升,民众对精神满足的需求越来越强,以前只有在受到实体财产损失或者噪音污染、光污染等情况下才会觉得自身权益受到侵犯的情况一去不返,大家终于开始重视起对隐私空间的保护。

在UP君看来,这是一件好事。城市居民对隐私空间的重视,可以倒逼城市公共空间对于人文关怀的重视,以及自身品质的提升,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城市公共空间对于隐私的侵犯也并不只是国内才有。就拿铁像文旅环的模板 —— 纽约高线公园来说,它虽然在世界范围内都备受赞誉,被称为城市更新和景观城市主义的典范,但高线公园对于沿线居民隐私的侵犯还是挺直接的,据说近的地方都能直接看见房间桌子上摆放的东西。



在游客们充满新奇的打量目光下,很多与高线公园比邻而居的New Yorker都只能整日将自家窗帘紧闭,这才能尽量降低高线公园对于自己生活的影响。



因此再说回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考虑不周归考虑不周,这并不能影响在城市公共空间针对私密性设计的过程中,注意过渡空间以及周边科学设置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周边环境与过渡空间的有效联系也要得到保障,既要保证私密空间不被人打扰,又要保证私密空间和公共空间不会具有明显的分离性,要做到二者的协调统一。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时刻考虑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地面材质和高差以及标志物等一系列影响因素,还要灵活应用景观,保证景观可以更好地营造出空间感和私密感。

因此,在铁像文旅环的案例中,UP君认为将过街天桥改为隧道的想法就很不错。此外,将穿过两个小区之间的文旅环空中走廊改成地面绿道,或是适当降低空中走廊高度,并在走廊两侧种植一些枝繁叶茂的常绿乔木如柏树等,也可以以减少视野的方式对周边居民的隐私带来一些保障。

最后,再进一步发散来看,隐私问题其实只是公共空间打造过程中众多需要注意避免的问题之一。与之类似的,还有新建项目对于社区原有生活方式的影响。

仍以纽约高线公园为例。公园建成之后,虽然对城市和区域来说多了一处观光目的地,但与此同时,高线公园所带来的急速上涨的地价与物价,却将周边社区的居民与店铺一一逼走,这个原本用来提升他们生活质量的公园,最终成为了游客们的乐园,却未能有效地回馈旧有的社区。

项目运营方此时从另一个项目上得到启发,那就是华盛顿特区的 11th Street Bridge Park。虽然还未建成,但这个项目在施工之前,就组织了各类针对附近社区居民的工作坊。


11th Street Bridge Park效果图

公园一侧的社区非常贫困,失业率高,自有房屋持有率低。对此,公园的运营方组织了保护租户利益的工作坊,为了提升就业率,他们还对社区居民进行了施工技能培训,当公园施工启动后,这些人就能投入到公园的建设中,而在公园建成后,他们又能继续参与公园的维护等服务性工作。

因此,我们在面对城市公共空间打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时应该及早认识到,城市公共空间不仅是一个具备美感与创意的地点,它更可以成为一种纽带,将城市中的设施与人的生活紧紧连接在一起,它应该是更美好生活的承载体,能随着城市不断变化的需求而不断进化,而不是在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在其他方面却又造成更大的问题。

归根结底,以人为本才是我们最应秉持的信条。

-  END  -



编辑:BⅠ  美编:Amy  Ⅰ  主编:Comet
图文来源:成都向上/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