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行是运动的五行,这是我对五行的认识和理解

 渐华 2022-05-10 发布于山东省

五行是运动的五行,不是不动的五财,这是我对五行的认识和理解。

时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的根源,古人是仰观天、下察地发现了时这个时间概念,在考古发现中看到了八千年前的八卦符号,是刻在陶器上的,这是刻画记事的实证。对八九千年前的贾湖考古也证实了刻画记事。

八卦符号记录了太阳在一天中运行的现象,震卦是一阳生,离卦是两阳生,兑卦是还有一阴在阳上,乾卦是阳全了,日午中天;巽卦是太阳向西出现了一阴,坎卦是出现了两阴,艮卦是日落西山有些余辉,坤卦是不见阳光了全是阴,坤为夜。一天里乾为阳、坤为阴,古人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都用八卦,分为八刻,即八刻乘十二个时辰,即为九十六刻,一刻十五分,用刻画来记录滴露,表示一天的时间,由此而出现了一天由分、刻、时、天的记录表示,十二个时辰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来代表。出现的一天一天,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来记录表示,十天干十二地支配合出现了五天一轮甲子,即一轮甲子时为一候,一候五天。三轮甲子为一气,六轮甲子为一节,即一个月。一个月三十天分为节和气各十五天。都以五天为一候来记录时间的变化,七十三个候就是二十四个节气,为中国的阳历始终不变,即便是有闰(这个闰是对七十二候的闰,奇门遁甲就是以二十四节气设闰,成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也是二十四个节气不变,这就是年的形成。一年可分四季,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但始终没有离开五天为一候的基本规律。也就是说五天为一个节律,即就是生长化收藏这个节律,简称生化节律,生化节律是自然界的基本节律。如猪是一百一十五天生产一窝,即二十三个候生一窝。人是二百八十天生一胎,即五十六个候生一胎。所以看病开方,一方可吃五天,看其变化再开方,若一方长时间吃那就是不管不顾了。给患者开一付药吃七天,甚至更长就不符合生化节律,说明开方的医生没有生化概念,不知道自然规律,叫盲目开药。

时间是循环往返的,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在循环。时间又是长河水,一去不复返,人老何曾再少年,请珍惜时间吧!

时间在生活中是非常广泛的,人生用时来记录,历史用时来书写,客车、客机、航天等等都离不开时间的计时。

五行的行气是从时间中引申出来的,时间中的天干甲乙为木,丙丁为火,戊己为土,庚辛为金,壬癸为水。地支也是由时间引申出来的,寅卯辰为木会局,巳午未为火会局,申酉丑为金会局,亥子丑为水会局。申子辰为三合水局,亥卯未为三合木局,寅午戌为三合火局,巳酉丑为三合金局。这些为民间常用五行者用之。

常用的五行与中医五行不完全相同。

五行的气化表述是中医所特有的,甲己合化土合脾与胃,乙庚合化金合肺与大肠,丙辛合化水合膀胱与肾,丁壬合化木合肝与胆,戊癸合化火合心与小肠,这是天干的气化。地支的气化是子午主少阴君火合心与小肠,丑末主太阴湿土合脾与胃,寅申主少阳相火合三焦与包络,卯酉主阳明燥金合肺与大肠,辰戌主太阳寒水合肾与膀胱,巳亥主厥阴风木合肝与胆。这就是中医的气化表述。自然中医的五行之气不同于民用的五行之气。中医讲五行合化,民用讲五行主从,但二者都以圆的运动为相生,以直的运动为相克。如中医的肝木克脾土,心火克肺金,脾土克肾水,肾水克心火,肺金克肝木。民用的相冲、相破、相害、相刑、都在相克的范畴内。

圆相生、直相克都是源于天体运行的规律。你看哪一颗陨星不是直线坠落的,再看太阳、月亮、地球等等星体是不是都在作圆地运行才存在的,这就是天体运行的规律。

中医体内的圆是阳降阴升地运行着,六条阳经、六腑都是阳降的;六条阴经、五脏都是阴升输布的,这就是阳降阴升地圆的运行。民用的五行都是阳干支在升,阴干支在降,与中医人体阴阳相反,不明白这一点,中医就学不好。

五行还在于数的变化,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一至五都是生数,五为最大生数。五加一为六,五加二为七,五加三为八,五加四为九,五加五为十。所以五是至尊,世界万物都在五行之中变化着。

五行的行一定是动起来的状态,不是五种材质放在那里不动,如斧子和木材放在一起不动,那是不会发生金克木的,只有动起来才会发生作用。动起来的五行还要看到它的实用状态,如木克土,那个树离开了土它能活;土克水,不用土修渠,水怎能浇地,一定是土生万物,土载万物的,也就是地球承载着万物,在大自然中谁也离不开土。难怪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五行就是表述动态情况下的五行,不是死的。

天干占十位,地支占十二位,多以地位土作调和剂,人占八位,如八卦对人体的配位属性。天、地、人合一即三十,为三份,地支弥补了人的不足之处,所以土是灌溉四旁的中土,由此可见土是多么的伟大,调脾胃土是治疗的根本大法。治病不克脾土,不岔饭就是养土,养土就是养人。人体中的脾胃是化土,即运化之土,它是生长化收藏的过程,是贯穿始终的过程。

五行的更重要的一面是气的运行状态,如天气会形成风寒暑湿燥火的六气,这是天之气机是动的。在人体是指五脏六腑之气化,人活一口气,没气就是死人。在中医的认知世界里,就是调气,重在调气,人有十成气,气亏就是气虚,气缺一半就是半身不遂,故王清任出“补阳还五汤”就是补那一半的气,气足人就正常。在人体的五行一定是,作阳降阴升的运行,也就是圆运动的五行之气。

我反复讲说阳降阴升,是要让人明白气在人体中的气化过程是阳降阴升的,如脾与胃是一阴一阳的气化关系,胃属阳吃进去的食物一定要降解,最终变成二便排出,谁要认为胃是阳要升,那你把吃进去的食物吐出来,看你还能活吗;脾属阴,脾俱有输布输送的气化作用,这就是阴在升。明白了气在人体的阳降阴升的道理,你就知道怎样养生调理了。

五行一定是运动的状态,不是不运动的状态。

五行的几个数:如五十五,九十六,二百一十五。二百一十五是天地人的合数,天干数是一到十的自然数相加是五十五,地支数是十二地支乘八刻得九十六刻,人数是六十四由八卦乘八而得来的。五十五是大限之数,即人活过五十五岁死亡是寿终正寝,一般人活过六十四岁,在古时也是正常的,九十六数是人生的第二个台阶,活过这个数就是期颐之年,占了天地两个数。活过二百一十五这个数,就是活全了,天地人的数都有了。那烂陀寺的戒贤法师就活了二百二十一岁(据钱文忠百家讲坛)。冥冥之中的自然之数,预示了人生之数,还可能藏有其它玄机,有待人类认识开发。

五行在人体中的自然之数,如五脏心肝脾肺肾,五窍眼耳鼻舌口。女阴用阳七,男阳用阴八。七八相加一十五,故为土,与洛书数配置,任意斜横直线相加都得十五为中土,即脾胃中土,灌溉四旁。6、7、8、9 这几个大数为成数,7、8 为人占用,合二为一,为十五。天为 9,地为 6,天地俱全仍为十五,预示千变万化离不开土,土载万物。人体脾胃是后天之本,也是养命之本,脾升胃降这运转机制是一通百通。研究人体疾病,应以人体为主,五运六气,外界五行等不过是辅助的手段,是侧面的研究,重点应放在人体气的运行变化上,如人体经络系统,十二经络,子午流注才是最重要的,其它是次要的。脱离了人体,大谈五运六气,就成了隔靴搔痒不解决问题。请记住春、夏、秋、冬四季亘古未变,年复一年,年年如此。人体也一样,十二经络循行也永远不会变,注重活着的人体,活着的气血,才是我们治疗疾病的根本途径,请不要偏离。

五行是人类刻画记事中得出来的,又反过来辅助人类社会生活,它的作用是永远的,我们应重视它、运用它,为人类服务。

(李择公撰文,源自《我的中医观》一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