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合肥四姐妹”,比“宋氏三姐妹”更牛的姊妹团

 新用户40828904 2022-05-10 发布于福建省
2015年6月18日,美国耶鲁大学,一位来自中国的女教授张充和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102岁。
这位美丽而富有才气的女教授是家中四姐妹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又被称为“最后的才女”,她的去世也将家中四姐妹再次带入世人的眼帘。
图片
清道光年间,安徽合肥,一个繁衍数百年并且依旧昌盛势隆的世家降生了一个名叫张树声的男婴。
出身书香门第,又家学渊源,此后他仕途阔步,历任道台、巡抚、通商事务大臣等职,是淮军的领军二号人物。
曾提倡“采西人之体,以行用”。后面更成为李鸿章的左膀右臂。
图片
张树声婚后生子,生孙,家势不衰,其孙张武龄也是民国初期的教育家,更曾创办中学,推动女子教育。
在这种情况下,张武龄的子女个个生的出色,他有四女六子,这四女号称“合肥四姐妹”,乃是在民国时期不输“宋氏三姐妹”的大家闺秀。
图片
合肥四姐妹分别是大姐张元和、二姐张允和、三姐张兆和,以及四妹,即是文章开始所提到的张充和。
图片
四姐妹们的母亲也是大户人家,乃是扬州人氏陆英,陪嫁中哪怕一件不起眼的小物件也价值不菲。成亲时更堪称“十里红妆”。
有这样的父母,张家四姐妹从小便接受家风熏陶,此后读书识字,个个胸藏锦绣。加上又都出落的亭亭玉立、庄重美丽,因此在合肥乃至全国都十分有名,被称为“合肥四姐妹”。
图片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都会幸福一辈子。四位女士的优秀可见一斑。
因为母亲陆英出身扬州,所以喜爱戏曲,特别是昆曲,时常带着女儿们去看戏。
女儿们身心浸染,于昆曲都有不凡造诣。大姐张元和后来更成为著名的昆曲作曲家,即专门钻研清唱的昆曲专家。
因为喜爱昆曲,加上家风开明,张元和与丈夫顾传玠的婚姻颇有些自由恋爱的味道。
图片
顾传玠是当时有名的昆曲名伶,生的清俊,唱功又佳,是昆曲“传”字辈的第一人,因此张元和时常去听他唱戏,后面日久生情。
但是民国时期哪怕是名伶,社会地位也不高,至少不能和张家这样的世家大族相比。因此顾传玠还心存顾虑。最终还是张元和大胆主动,两人终于准备结婚。
图片
没想到的是,这时候张家家长张武龄因病去世,两人婚事因此耽搁到1939年,终于在上海一家西餐厅举办,在当时也被传为一时佳话。此后二人生下一儿一女。
结婚后的顾传玠再少登台,而是开始经商。此时日本侵略军伸出了丑恶的触角,妄图侵占中国,导致当时的大陆民不聊生。
图片
这时候顾传玠因为经商,所以有一些门路,于是决定带着妻儿去到还算平静的台湾省。只是女儿顾珏跟着她的干妈因事未能同行,谁料这一别便是三十年。
到了台湾之后张元和夫妻有过多次尝试,努力经营,但是因为大环境影响,哪怕有堪称贤内助的张元和同舟共济,顾传玠的生意也并不成功,更无法和女儿取得联系。
图片
1966年顾传玠在台湾去世,张元和的生活更加辛苦,后于1972年移居美国。
直到1980年,张元和才在美国见到亲生女儿顾珏,此后一家人终于团聚。晚年的张元和生活十分充实,在国外致力于弘扬昆曲,成就卓绝,直到2003去世。
四姐妹中的二姐张允和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即现在的华东师范大学。
图片
晚年同大姐一样至于于研究昆曲,并著有诸多著作。
张允和出生时因为不会哭,还差点被当作死婴丢掉。
但张允和的外祖母不信,用一口烟终于将这位日后享誉中外的才女呛哭。
虽然出生时不哭,但幼时的张允和反而是家中极调皮的小孩,也极好哭,宛如林黛玉。
张允和有林黛玉的性格,更有林黛玉的美貌,曾被称形容为:怎么想象都不会过分。可见其秀美。
图片
1933年,张允和与周有光结为夫妻。周有光出生于江苏常州,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是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者之一。
也正是有了周有光,我们才有了现在的汉语拼音,因此周有光也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张允和夫妇婚后育有一子一女。
图片
日本侵华时期,周有光先生带着一家老小辗转四川,途中女儿病逝。张允和也受了枪伤,但所幸活了下来。
张允和骨子里透着与外形不相符的坚强果敢,无论抗战时期还是后来的国内动荡,她都勇敢地扛了下来,而且始终保持着大家闺秀的体面。
特别是国内动荡时,因为有兄弟姐妹在国外生活,张允和不能和他们通信,加上身边的亲人和朋友都被打击,加上丈夫周有光被发配到甘肃,儿子儿媳同样下放外地,只留张允和和小孙女在北京。
图片
这段困苦的日子里张允和坦然面对,精神面貌始终积极。
晚年时期的张允和与丈夫周有光生活平稳幸福,有关于昆曲的一些著作也成书出版,可谓苦尽甘来。
其中,张允和享年93岁,而周有光更是高寿112岁,一生伉俪情深。
图片
说起来,合肥四姐妹中或许是三姐张兆和最为有名,大约也与她的丈夫有关系,张兆和的丈夫是著名的文学家沈从文先生。
图片
如今看张兆和或许是妻随夫贵,但在当时张兆和却是下嫁。
沈从文先生虽然凭借《边城》一书蜚声海外,但当时却只是一个普通的青年,家世与张家这等世家大族相差甚远。但沈先生胜在持之以恒、精诚所至。
张兆和生的俏丽,人称“黑牡丹”,加上才华横溢,上学时候便有许多爱慕者,沈从文更是一见钟情,此后紧追不舍。
图片
诸如“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这样的情书。
诸多攻势之下,沈从文先生终于赢得佳人芳心,两人1933年在北平结婚。
图片
后来因为战争的缘故,夫妻两人也有过数次分离。
当时的社会,男人求生尚且艰难,张兆和和丈夫一起没有接受娘家的救济,不但要照顾儿女,还要贴补一家老小的家用。
这对于从小养尊处优的张兆和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而她又一一勇敢的学起来,并做的很好。
不过大约是因为分居两地的原因,加上两人家世的不同,又或是文人的浪漫多情,婚后的沈从文也传出过一段婚外情。
图片
或许这也是导致夫妻两人关系平淡的原因。张兆和在2003年离开人世,享年93岁。
四姐妹个个才华出众,这其中又数四妹张充和最有才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都是“别人家的孩子”,更是北大中文系招收的第一位女学生。
图片
张充和在姐妹中排行第四,出生时家中孩子已多,加上母亲陆英身体不好,因此叔祖母主动提出帮忙带养张充和。
于是张充和便随叔祖母回到安徽合肥的祖宅。在这里,窗明几净,庭院深幽,加上徽风建筑黑白简致,使得张充和成长为“民国最后一位才女!”
图片
也是因为跟随叔祖母的缘故,姐妹们开始接触国外的一些现代的诸如几何、英语等课程,而张充和还在学习诗词音律,那是一段无忧的古风时光。
后来叔祖母年迈去世,张充和再度回到父母身边,开始接受新潮的事物,这使得张充和身具新旧两个社会时期的文化特长。
图片
因为母亲和姐妹们的熏陶,张充和同样对昆曲十分喜爱,并还有过登台演唱的经历。
张充和35岁那年,在北平遇到了一个叫傅汉思的德裔美籍的犹太人,当时是北大西班牙语的教授。此时三姐夫沈从文也在北平,与傅汉思是好朋友。
一来二去,两人也情投意合,遂结为夫妻。
图片
此后张充和便随丈夫傅汉思一起回到美国,夫妻二人情趣相投,因此生活的十分诗意而和谐。
图片
后来张充和被聘至耶鲁大学美术学院,专门讲授中国书画,直到退休。
合肥四姐妹,各自优秀,但又都谦逊文静,坚强隐忍,于乱世中艰难求生,无惧环境的苛劣,与爱人们也能一路扶持,一路共勉,待走过青葱岁月,及至走过人生全部的旅途尚能保持诗意的初心,实属难能可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