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人员在采购的过程中,最头疼的问题是什么? 有人肯定会说:“那当然是供应商的交货了,这帮人每次都说尽力去办,但每次都不了了之。” 对这种抱怨,宫老师表示很理解,应该说这是很多采购人最头疼的问题之一。 那要如何解决呢? 要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告诉大家一个高招——叫做“五个执行”。 何谓“五个执行”呢? 第一 可执行 采购人平时在和供应商接触的时候,必须要考虑:给供应商的交货期是否“可执行”? 日常中,采购人员给供应商的订单有时超越了正常的生产周期,这样一来供应商肯定是交不出来的。 于是,采购人员就会催促供应商:“你们到底能不能按时交货?” 这时,供应商往往就会说:“行啊,我们试试看。”或者说:“好的,我们尽力。” 然后,公司就会按照供应商说的“试试看”或者“尽力”的那个时间来安排生产。结果眼看生产时间临近,物料却迟迟不到位,采购人员自然而然地就会第一时间跑去埋怨供应商。 但供应商也很委屈,他们会说:“我当时也只是说'试试看’和'尽力’,又没有说定啊。”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也没法对供应商的违约进行惩罚。 敲黑板:“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公司的采购人员要先分析交货期是否可执行。然后和供应商一起商量一个可行的生产计划,最后供需双方签字确认——这就相当于供应商的承诺。” 第二 能执行 这里的“能”是指具体供应商的执行能力,“能执行”和前面说到的“可执行”是有区别的。 “可执行”是指交货期是否合理;而“能执行”则要具体考察供应商的技术和管理能力能否达到产品标准。 敲黑板:“ '能执行’涉及到供应商的两种'柔性’ ”。 第一种是“品种的柔性”,比如某供应商能生产很多类型产品,长的短的、扁的方的都可以生产,我们就可以说该供应商的“柔性很强”。 第二种是“数量的柔性”,数量多一点他们能生产,少一点也能生产,这也可以说明供应商“柔性很强”。 如何判断供应商能不能执行呢?那就需要企业对供应商进行评估了。 第三 愿执行 “愿执行”指的就是供应商愿不愿意执行的问题。 有些人就会疑惑:“供应商怎么会不愿执行呢?难道他们放着钱不赚?” 敲黑板了:“如果你不是供应商的大客户,订单又少,人家为了这么点生产量就要调整生产计划,当然不愿意了。” 除此之外,还有些公司拖欠供应商的款项,供应商当然也就不愿意用心服务了。 我有一次上课讲到这里时,台下一位学员问了一个哭笑不得的问题:“宫老师,我们就是没钱,怎么还能让供应商及时交货呢?” 面对这样的问题,宫老师只能说:“所以,必须要认真考虑供应商是否愿意执行。” 第四 必执行 “必执行”就需要法律的介入了。 重点敲黑板:“在采购的时候,公司一定要在合同当中设置相应的条款。比如供应商不按时交货,会有什么样的相应惩罚。” 企业对违约的供应商可以采取以下三种处罚方式:减少订单、延迟付款、索要违约金。 有法律的后盾,供应商不会不执行,他们“必执行”。 第五 监督执行 何谓“监督执行”呢?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我过去在苏州有一家供应商,当时有一批货要得特别急,需要他自己从上海到苏州去监督现场。 这时,供应商总经理打电话来:“宫先生您不用来了,我早上就跟车间主任讲过了,如果交不出货我就让他下岗!” 我却说:“对不起,我不信,我一定要亲自来看。” 总经理顿时一阵疑惑:“我这个总经理说的,你还不信?” 我回答得很直接:“就是不信。” 放下电话后,宫老师便开车去了苏州。结果到人家公司一看,发现他们没生产。 那总经理火冒三丈地质问车间主任:“为啥不生产呢?!” 车间主任说:“我们没物料啊!” “为什么没物料?” “因为没车拉。” 总经理又去骂仓库主管:“物料没有车拉,你为什么不来找我?” 仓库主管一脸冤枉:“我找过你,可你正在开会。” ![]() 所以,这件事是谁的责任呢?其实很难说。 在采购工作中,承诺采购人员事情的人可能是销售员、销售经理,甚至是总经理,但他们不一定是直接操作这件事情的人,因为不管什么事情都是涉及到一串人的。 在监督的时候要有技巧,一件事情的难度对不同的人来说并不一样。对仓库主管而言,要车很难,但对总经理而言却很简单。所以监督执行时就要找到卡住的那个点。事情硬推推不下去的时候,要找对他来说不算事的人来解决。 |
|
来自: blackhappy > 《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