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去秋来四季倥偬,留不住又何必眷恋残红。

 情缘半岛 2022-05-11 发布于湖南省

【重温道德经,悟老子智慧】

“道教是中国人的游戏姿态,孔教是工作姿态。每一个中国人,成功发达春风得意的时候都是孔教徒,一旦失败落魄了,便都成了道教徒。道家的自然主义是一副镇痛剂,抚慰受了创伤的中国人灵魂。”

《道德经》蕴藏着俏皮智慧的精髓,是全世界最光辉灿烂的自保阴谋哲学。老子是中国人“聪慧,渊博,才智”的代表。老子提倡谦恭,再三重复柔和、忍耐、争论之无益、柔弱的力量和低位的战术优势。他宣扬自足之道,注重以柔克刚。

《道德经》阐述老子的哲学、老子的功用论,可以直接作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全篇八十一章,如同八十一扇门,从哪一扇推入,都可见一番天地。

《道德经》中有这样一段话: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其意思是,圣人没有固定不变的意志,而是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善良的人,我以善良对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以善良对待他。这样天下人的品德都善良了。诚信的人,我以诚信对待他;不诚信的人,我也以诚信对待他,这样天下人的品德都诚信了。圣人立于天下,要收敛谨慎啊。让天下人的心灵都变得混沌、纯朴,百姓都专注于自己的视听。圣人让他们都变得像孩童一样。

春去秋来四季倥偬,留不住又何必眷恋残红。

这是一句歌词。前一句化用庄子“时间若白驹过隙”之时间观,后一句引入了佛教“无常是苦”之概念。

站在时空的高度,那苦苦追寻却难以抓住的浮名虚情,终归不过是红尘中的一场梦,佛曰“万法皆空”。

本章老圣人讲述了“德善”、“德信”之境界。老圣人以大道为本,不随环境和人情之变而变,对“善和不善,信与不信”的人皆以同样之心视之。

世俗之人执着分辨“善与不善、信与不信”的观念,执念成败得失,产生二元对立,落入两边。老圣人力图打破这些分别,让世人回归淳朴之道,“为天下浑其心”。

本章之难,难在“常心”的悟读。“常心”,一般理解为“恒心”。

何谓恒心,即个人所拥有之一种持久不懈的生命意志力。恒心是一种因为知识而引发出来的磅礴欲望,即通常所言之进取心和上进心。

在毅力支撑下,常心往往会演化为勃勃雄心,为世人追求知识和满足欲望,提供无尽之力量源泉。在常心的刺激下,世人或不懈的探索知识;或无止境地追名逐利;或放肆地纵情声色。在常心的驱使下,世人之身心产生分离,走向对立。

“常心”,深层解读为“恒常不变之私心”。

真正的圣人没有恒常不变之私心,“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没有名相和观念之别,没有二元对立,在佛家谓之“不二法门”。他们真正的可以做到,随缘应化,自性真如,无我无执无别,无相无念无住,如如不动,了了分明,自在极意。

欲望是人生痛苦之源,而欲望又往往来自“我”之贪嗔痴慢疑。毋庸置疑,存心的善恶觉迷,决定着一个人的凶吉祸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