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灶下间 | 苏州人口中的“虾仁”

 吴语资料馆 2022-05-11 发布于江苏省

苏白学堂,做最优秀的苏州话教学与传承平台

       苏州人欢喜吃虾,小时候母亲亲手剥出的虾仁的滋味似乎还萦绕唇齿。苏州,太湖之滨,水网丰富,自然水产不在少数,虾更是一年四季都可见到。当然也有虾汛,每年春夏之交,是吃虾的最佳时节,这时候的母虾虾籽饱满,虾脑紧实,公虾肥美粗壮,著名的清炒三虾、三虾面一年之中唯此时可一饱口福。因有此水产丰富之便,也为苏州人带来了较其他地区更为丰富多样的虾菜,盐水虾、炒虾仁、油爆虾、炝虾等等。袁枚在其《随园食单》中更是记录了如虾圆、虾饼、醉虾、炒虾等多样的虾菜制作方法。

       其实苏州人常吃的是青虾与白虾,产淡水中,较之海虾更多的是细腻的口感,常常有吃惯了大明虾的上海人赶到苏州一品这河湖之中的珍馐,一盆清炒虾仁,细细品之,虽小而至鲜。

青虾,学名日本沼虾

太湖白虾,又称水晶虾

与银鱼、梅鲚并称“太湖三宝”

        在苏州,人们在宴请宾客时总喜爱将炒虾仁作为头道菜,因为在苏州话中,虾仁(ho gnin)与欢迎(huoe gnin)读音接近,以此招待客人,显示主人欢迎之意。

        在众多虾菜中,我独爱清炒虾仁,虾要选择不大不小者,吃时几颗一品,细糯鲜甜。著名作家陆文夫先生喜爱吃虾仁,欢喜舀上几粒,说“尝尝味道”。

        要吃到虾仁,少不了剥壳这一步,其实苏州人为虾去壳并不是剥的,而是去头去尾挤捏而出,故称为“出虾仁”。

去头去尾挤捏,称为“出虾仁”

出好的虾仁晶莹剔透

        虾仁出好后,清水漂净,挤干,上浆。正值春日,碧螺虾仁最为应时。提前泡一开茶,旺火,入油,待油五六成热时,浆过的虾仁徐徐入锅,用筷打散,至虾仁乳白色倒入笊篱,沥干油水。仍旺火,虾仁入锅,略加绍酒,快速颠翻,随后略加茶汤、茶叶,翻炒即可出锅,期间不加任何调料。虾仁白嫩如玉,茶叶碧绿点缀其中,视觉已是享受。

家中正巧无碧螺,用了翠竹

        可以说,吃虾已经成为我的一个情结,每每拎篮置身小菜场,头一个就要去看看虾,平时在家闲而无事,也会变着法制作虾菜。

        最后,想说的是,这是苏白学堂的新专栏“灶下间”,会应时更新一些苏州美食,适合在自家屋里制作的美味。今天是第一篇“虾仁”,也是“欢迎”之意。

文 | 葉嘉劍

版 | 葉嘉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