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贫困山区乡村振兴怎么搞?

 百花谷精粹 2022-05-12

我国是山地大国,山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2/3。尤其在西南地区,“老、少、边、穷”大多属于山区。推动现代山地农业高质量发展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贵州全省92.5%的面积为山地(丘陵),“八山一水一分田、地无三里平”是贵州的真实写照。一直以来,贵州农产品身上贴着优质、绿色、特色的标签,颇受市场欢迎;乡村景致多姿、文化多彩,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有着不错的条件。

文章图片1

但整体上看,贵州农村产业却并不突出——本就稀少的土地上,主要种的是效益较低的籽粒玉米;农产品多是初加工、粗加工,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农业企业实力较弱,带动力不强,国家级龙头企业数仅占全国的2.2%;虽有一批乡村旅游较红火的村,但相较于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而言,产业发展还很不充分。

2018年,读道文旅规划设计团队走进“山地公园省”贵州实地踏勘。面对这样一个“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规划分析项目的实际情况,以建设国家级田园综合体为目标,以山地富硒农业为核心产业,发展高海拔富硒产业经济带,为项目地打造一个生态廊道工程,盘活区域农业资源,实现项目地产业升级、打造贵州模式,最终为全国山岳型农业发展树立成功典范。

文章图片2

第一部分 规划先行

项目地位于黔中都市群核心腹地,贵阳与遵义之间次中心区域。沿着61公里、面积约4万亩的廊道范围包含7个产业聚集地,连接8个项目区块和2个景区。

规划植根于川贵地域农耕文明与贵州黔东南民俗文化基因之中,以适宜的气候与喀斯特地貌环境、富硒农业产业、少数民族民俗村寨、景区、健康物产等优势资源为基,以高海拔富硒带、生态旅游黄金游憩带、生态康养黄金纬度带为三大特色,以提升山岳型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主线,提高当地百姓生活品质根本为出发点。致力于打造成代表贵州高海拔富硒农业的典范、旅游田园康养的一个样板。

总体定位为贵州多彩硒谷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设计思路为廊道贯通、富硒产业集聚、乡村、景区空间整合发展。区域资源整合、化零为整;廊道融汇贯通、形成集聚效应;农旅融合、景田园一体化发展。

文章图片3

贵州山岳型特色农业发展新模式(贵州多彩硒谷田园综合体为例):

依据贵州实际情况,以“富硒产业主导”、“景田融合”、“城市依托”为三项发展重点。以“精致农业”、“产业集聚”、“生态文旅” 三个发展概念,农业与旅游融合,景区和田园一体化打造。

富硒产业主导:增加富硒农产品种类、深度开发高附加值硒产品、引入富硒产业企业、延伸富硒产业链条。

景田融合:农田可持续开发、原生态景观保护、梯田种植和田园小品结合、打造景田融合式观光农业。

城市依托:依托开阳县城提供客源、依托两大景区提高客流、为城市提供有效消费市场、帮助提高当地民生效益。

文章图片4

△空间结构图

贵州山岳型特色农业空间规划(贵州多彩硒谷田园综合体为例):

空间结构为廊镇合力,九区联动的“119”结构。“一镇”——云硒小镇综合服务中心,“一廊”——百里云硒画廊,“九区”——九大产业集聚区,即核桃硒谷、花泉谷寨、云顶花寨、馨香茶谷、云硒葡萄谷、枇杷河谷、多彩梯田、香火岩(3A)、南江大峡谷(4A)。

“云硒小镇”为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大数据中心+综合服务接待,形成综合式科技服务小镇。该区域为规划区入口服务功能及形象区,重点建设农业大数据中心、富硒种植养殖基地、富硒产品加工园区等产业和服务大项目。

“百里云硒画廊”为生态、产业、文化三廊合一。田园生态廊为喀斯特地貌景观、梯田景观等。文化旅游廊为水东土司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产业集聚廊为富硒农业种植和畜牧业养殖等。

文章图片5

△空间关系图

第二部分 振兴实践

生态

充分利用已有自然条件

一、振兴基点

“田园综合体”在景观风貌营造时要充分考虑原有乡村自然环境和地形地貌,保护原有的动植物资源,保留本地域中熟知的植被景观特征,围绕特征山水地貌进行地形为主的自然景观风貌强化和延续。

项目地有形态各异的丘陵和山谷地貌。山体海拔1200-1500米之间,属于国际长寿区和黄金康养带,适宜发展高山康养度假。同时,中部香火岩景区内有峡谷、天坑、瀑布等。南部布依族苗族乡有湿地和大片梯田。东部南江大峡谷入口区有峡谷河流等。梯田、溪流、湿地、溶洞等丰富的自然形态结合梯田景观,有利于田园综合体“景田一体”的融合与农旅景观项目的打造。

因此,在贵州多彩硒谷田园综合体规划中,各形态需要进行道路贯通,片区联动,整体盘活。规划设计团队依托项目地良好的生态基底、丰富的形态资源,进行农业景观的塑造和山地娱乐项目的开发,景观风貌营造重现人们对贵州乡村自然环境记忆中的印象, 塑造了文化中自然环境的熟悉感和亲切感,为项目地打造多维度,多元化的农业和旅游结合的产品,营造生态可持续发展新型城乡综合空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最终目标。

二、规划实践

(一)多彩梯田

蔬菜种植+梯田景观+创意灯光,打造以多彩梯田为特色,观赏农业为主导的农业景观区。该区域以蔬菜和水稻种植为主结合梯田景观塑造,重点建设多彩景观梯田、创意灯光秀等。

(二)花泉谷寨

生态水产养殖+水上游乐+山泉康养,形成水产养殖和水上科普娱乐相结合的度假体验式园区。该区域为生态水产养殖产业园结合水上娱乐度假项目,重点建设生态水产养殖基地、奇幻水上乐园等项目。

(三)香火岩景区3A与南江大峡谷景区4A

保持香火岩景区原有生态旅游资源,并依傍南江大峡谷景区,形成景田联动,共享客源,带动周边田园发展。

文章图片6

产业

立体产业体系规划

一、振兴基点

项目地的核心产业为“硒产业”。开阳县农作物的含硒量达到全域百分之百含硒,拥有中国富硒农产品之乡的称号。规模上,已建成69个无公害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128个畜禽养殖小区,35家规模化富硒农产品加工企业。特色产业上,如富硒米、油、枇杷和茶叶等十个品牌被评为“贵州省名牌农产品”、“贵州省优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发展模式主要有农产品种植,畜牧业养殖为代表的传统富硒产业;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人新型富硒产业;国家地理标志品牌塑造。

因此,在贵州多彩硒谷田园综合体规划中,着重立体化产业体系的重新构建,即着力构建四大产业体系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衍生产业,实现项目地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与四大产业集群联动。

二、规划实践

(一)产业体系规划

核心主导产业:贵州多彩硒谷田园综合体以核桃、枇杷、茶叶种植为主要种植作物,配套种植樱桃、水稻、刺梨、辣椒、铁皮石斛、猕猴桃、葡萄、蘑菇、油菜花等,以种植业为核心产业。

支撑产业:生物产业研发+智慧农业+农业大数据+精深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电子商务=支持产业体系

配套产业:以富硒农业产业为核心,配套设置休闲观光、康养运动、特色体验、运动休闲、餐饮住宿、特色购物、主题游乐等功能的产品,为核心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实现三产融合,打造农旅融合、景田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衍生产业:延伸产业多种功能,深入挖掘项目的花、果、景、田元素,结合硒养生度假、田园休闲、硒生态观光等活动。创造良好的观光体验环境,三产融合,构建综合型田园综合体。

文章图片7

△核心产业

(二)枇杷河谷

富硒枇杷种植,结合产业深加工,配套物流仓储,形成枇杷河谷富硒产业聚集带。该区域为枇杷种植加工产业园结合商品交易中心,重点建设枇杷公社、电子商务基地等项目。

(三)核桃硒谷

生态核桃种植,结合产业深加工,配套林下种植,形成生态农业产业基地。该区域为生态种植产业园结合休闲观光,重点建设核桃产业基地、林下贵菇培育基地等项目。

(四)云硒葡萄谷

葡萄采摘+酒厂加工+水上农家乐 打造水上葡萄休闲娱乐集聚区。该区域为葡萄种植加工产业园结合水上漂流娱乐,重点建设水上葡萄庄园、玲珑葡萄基地等项目。

文章图片8

文化

化无形文化为有形要素

一、振兴基点

文化符号在不同的地域、民族和村落都有其独特的表达形式,,只有通过深度挖掘和总结归纳, 才能真正把抽象的一方水土的情怀通过有形的物质元素和活动空间表达出来。

贵州多彩硒谷田园综合体项目有当地发展田园综合体的“民族文化、水东文化、民俗文化、书法文化”的四大文化。

因此,在规划中,进行文化品牌化,旅游化经营。规划设计团队主要通过对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和农耕文化的理解和总结,通过对乡土构筑物、举办仪式活动场所,以及梯田、菜田、晒谷场等元素的使用,构建农耕文化和农事体验,使景观风貌不仅有自然田园山水, 更有传统文化传承和能满足人们内心需求, 实现人的价值和富有乡愁的田园活动境域。

二、规划实践

(一)馨香茶谷

茶园观光+养老度假+康养社区,打造的茶文化为主要特色的休闲度假园区。该区域为生态富硒茶产业园结合度假康养社区,重点建设天上茶园、云顶康养社区等项目。

(二)云顶花寨

花卉观光+村寨特色民宿+民族节事活动,打造少数民族风情花寨合一的特色观光产业集聚园区。该区域为花卉观光区和少数民族村寨特色区,重点建设黄金花谷摄影基地、民俗文化街、村寨民宿等项目。

文章图片9

组织&人才

积极发挥“人”的作用

一、振兴基点

相对来讲,在贵州省这样相对均质化的农村社会结构中,产生了两个特别值得重视的结构性力量,一是中坚农民群体,另一个事家庭负担不重的老年人群体。

“中坚农民”是指在当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普遍进城务工经商、农村主体部分为老弱病残、主产业为老人农业的结构中,自发产生的人数占比不大的留守农村青壮年农民群体。他们是农村最主要的村组干部来源。“家庭负担不重的老人群体”是指在农村中,第一代外出务工经商农民工从城市返乡退养农村,有自己的房子可住,有熟人社会,无经济压力。他们很愿意介入村庄公共事务中承担社会责任。

因此,将这两个群体同时也是当前中西部乡村实施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建设性力量组织起来,摆脱对苏南、珠三角、浙江等东部沿海地区乡村的盲目复制与模仿,尊重场地地域环境与地方乡土文化和社会结构特点,进行人才与组织建设的规划。

二、规划实践

贵州多彩硒谷田园综合体项目设农村合作社为田园综合体申报运营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设硒谷投资公司及二级实施单位配合运营。同时,在组织结构上,成立由县长任组长,财政、农村综合改革、农业综合开发、发改、国土、环保、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统筹组织试点项目的申报和实施等工作。

文章图片10

第三部分 经验总结

田园综合体的出现为乡村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也是有助于在乡村振兴、乡村经济发展和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矛盾寻找一个平衡点。田园综合体的营建不仅是为了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满足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也是为了乡村振兴。

1、田园综合体特色——有文化标识性特色,有产业深度联动融合

2、田园综合体开发——不是农业旅游空间规划,而是生产生活娱乐“人本“空间构建

3、田园综合体建设——不是普通“农+游”业态打造,而是一二三产产业链创新整合

4、田园综合体利益——不是资方一家独大,而是“民、政、企”多方利益分摊

文章图片11

在贵州多彩硒谷田园综合体的规划实践中,规划营造出具有当地文化特征的乡村景观与空间活动载体,九大产业集群、高海拔富硒产业经济带的打造可谓雪中送炭。针对贵州山岳型乡村,对于生态与产业振兴的发展值得重视。

5、田园综合体生态景观——不是简单田园景观吸引物,而是意象营造+活动主题+文化载体!

四大景观营造步骤:首先,保留并强化农耕文化特质的山水地脉特征,,形成特色的场地区域边界。其次,提供可充分展示乡土民俗的社会活动空间场景。再次,活化具有地方文化特征的建筑空间和标志物。最后,展现乡土特色植物景观,,营造具有乡村景观意象的特征区域。

6、田园综合体产业体系——不是普通农+游业态打造,而是产业链创新整合!

(1)四大产业体系构建

核心产业:以特色农产品和园区为载体的农业生产和农业休闲活动。

支撑产业:直接支持休闲农产品的研发、加工、推介和促销的企业群及金融、媒体等企业。

配套产业:为创意农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的产业群,如旅游、餐饮、酒吧、娱乐、培训、田园地产等。

衍生产业:以特色农产品和文化创意成果为要素投入的其他产业群。

(2)产业延伸与互动模式设计

高文化品位、高科技性、高附加值、高融合性,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是现代农业发展演变的新趋势。将各产业进行融合、渗透,拓展田园综合体的产业链,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为资源,将农产品与文化、休闲度假、艺术创意相结合,以提升现代农业的价值与产值,创造出优质农产品,拓展农村消费市场和旅游市场。

通过各个产业的相互渗透融合,把休闲娱乐、养生度假、文化艺术、农业技术、农副产品、农耕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能够拓展现代农业原有的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并且,一二三产业互融互动,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有效嫁接,文化与科技紧密融合,传统的功能单一的农业及加工食用的农产品成为现代休闲产品的载体,发挥着引领新型消费潮流的多种功能,开辟新市场,拓展新的价值空间,产业价值的乘数效应显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