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易经》是如何失落的? 易律夫撰

 易律夫 2022-05-13

古《易经》是如何失落的?

               易律夫撰

    古《易经》的出现,是国人的亮点。但亦为某些人不舒服,惟是莫名的。故而有《易经》的失落。周文王姬昌“益易六十四卦”,孔老夫子研易“纬缏三绝”,这是后人加上去的。然而民间于此则甚繁盛,三代史官常以为据。虽然《易经》有些八卦拘古,然能教人聪,启人智。今天,《易经》承缘广远,不仅于学术,社会实践亦深厚。在以上二者统一方面,得分当高于其它学科门类。

     然而,《易经》这部国人唯一的古经,遇到了十字路口。这就是《周易》的出现。《周易》是个什么东东呢?读者可查它的来历。在前面的博文中,已提了线索。

     《周易》出现在西汉末王莽幕僚刘歆《七略》,其父刘向回避了这问题,刘歆也似乎心存疑虑,将《周易》(或仅是书名)放在《七略》卜筮甚后处。然而,不到一百五十年,曹魏的王弼出笼《周易注》,看看效果还不错,又出了《周易略例》。《周易》是蓍龟卜占书,《易经》在春秋时就是“经”,并因重要于国人,在秦始皇之灾中幸免于“燔火”。王弼《周易注》的内容是《易经》,不是蓍书《周易》,越俎代庖了。在汉刘歆《七略》里的“38卷《周易》”,现在早已失传,《周易》只是替代了古《易经》。当时无人摆谈此事,是屈于王权(司马氏),还是不知道其中的问题?至《隋书·经籍志》,《易经》虽尚在前面,但《周易》却满天飞了。以至今人已分不出《周易》是《易经》或不是,有的直呼《周易》为《易经》,有意或无意不谈思理政典的《易经》,而陶醉于算命卜占的《周易》,误导了整个中国文化思想方向,害人不浅。

    《周易》不是《易经》,《周易》是卜筮书,古《易经》则是远古典经。那么,由于今天《易经》与《周易》的普遍混淆,古《易经》还存在不?据本人初步考论,《易经》的内容可能存在于卜筮《周易》里。也就是说,今天通行本《周易》,就是古代的《易经》。只是要注意的是,《周易》是替代了《易经》之名,内容没有多大的变化。有变化的是,现存的《周易》卦画、卦名、卦辞是《易经》的,而爻辞则是后人掺入的。我们或可以从《周易》的卦画卦名卦辞里,洞悉古《易经》的初步原貌。

    当然,始作俑者要轻易改变由来已久的《易经》,须有过程,要选时候。或许王弼选在魏文帝曹丕子时代。曹魏是北方政权,曹操懂些文墨,也有些文采,但骨子里是一介武夫,故而渎疵诗名很高的拟太子曹植,任用曹丕。曹丕无诗能,《典论》有代笔之嫌,《皇览》是有成绩,亦附庸风雅之品。在这个朝代,出现这样的事,不得不深思。

    据史载:王弼生于东汉末,与学者何晏,夏侯玄同通。其继祖王粲是大文人,宗族姻亲颇能结力。王龚是王弼六世祖,官至太尉,欲制中常仕张昉,被宗族群亲晓以杨震事件劝遏。可知其传承深厚。王龚是山东人,王莽也是山东人,而且相距不过数百里远。王龚为官是王莽死后不到百年的事。之间有无关系,待考。据初步分析,正史披露了一些,可能还要野史笔记佐证。

   这里,附带讲讲,《山海经》是有根据的东西,秦朝保存了它。《尚书》最后篇是秦篇,可以知其为秦国所为的。但添换的“有易氏”故事,“三易”即连山,归藏,周易,是有意的虚构,是为后来的《七略》出笼《周易》作准备的。故而刘向刘歆父子均参与了窜改古《易经》过程,致使要恢复古《易经》原经真貌,仍须社会学界努力。

       纪元2015年4月22日农历丙申年季春旬日易律夫撰于易斋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