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海之歌:英国与荷兰之间的海上战争

 昵称32226502 2022-05-13

历史上的荷兰有着“海上马车夫”的称号,荷兰曾经垄断了波罗的海、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海上贸易交易,以完善的商业体系和数量庞大的船队,承接了整片西海的中介贸易,把产自欧洲各国的商品运往其他地区。

英国也是老牌海上强国,曾经的英国殖民地遍布全球,有着“日不落帝国”的称号,那么,有关荷兰和英国之间的海上战争,你知道多少呢?

一、历史背景

西欧各国的快速发展起源于15~16世纪的航海大发现,效力于卡斯蒂利亚王国(现在的西班牙王国,卡斯蒂利亚王国是西班牙王国的前身)的意大利人哥伦布,在当时卡斯蒂利亚皇帝伊莎贝拉女王的资助下,开启了新殖民时代,而新殖民时代开启的标志就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美洲大陆。

美洲大陆进入欧洲人的视线中之后,紧邻着大西洋的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两个国家,大批的航海家们开始乘船从伊比利亚半岛出发,向西或者向南寻找新航线。而寻找新航线最初的原因是欧洲国家原本与东方联络的商道——丝绸之路的断绝。曾经被欧洲人称作“上帝之鞭”的突厥人建立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横亘在亚欧大陆中间,使得这条历史悠久的丝绸之路变得非常危险和充满了不确定性,商人很难再从这漫长的陆上交易中获取利益,因此,欧洲亟需一条新的航线与东方建立联系。

另外,欧洲对香料的渴求以及教廷对传教的需求,也是促成大航海时代开启的契机和原因。同时,同为西班牙人效力的葡萄牙人麦哲伦环游了世界,彻底打破了中世纪以来盘踞在欧洲的“地心学说”,这给整个欧洲带来了发展的人文环境,在当时,地图学、航海术和造船术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商业彻底摆脱了之前的束缚,也获得了高速发展。而且,教廷也需要新的力量来跟心头大患突厥人对抗。在基督教传说中的“祭司王约翰”的国度,对欧洲的教廷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于是各国都开始了浩浩荡荡的大航海时代,这个时期被称作“地理大发现”。

既然是航海,那肯定是需要船只的,而荷兰由于造船技术的进步,所建造的船只要远远比其他国家的更加先进,价格也要比当时造船技术领先的英国所造的船便宜三分之一甚至是一半以上,于是各个国家纷纷将造船的订单砸向了荷兰,在顶峰时期,大海上航行的船只中,有一半以上出自荷兰的造船厂。

趁着这股浪潮,荷兰拥有了领先的舰船和经验丰富的水手,这给荷兰海上力量的增长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历史上的荷兰是西班牙的属地,在17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中,荷兰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成长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

另一边的英国,经过1640~1649年的内战,克伦威尔成功上台,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曾经在斯图亚特王朝衰败下去的英国重振了陆军,整备了军纪,军事上的装备以及战术战略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海军比着之前足足扩大了三倍不止,拥有120多艘战舰。

大航海时代由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两个国家开启,葡萄牙和西班牙一度把持了通往东方的航道,甚至控制了整个美洲。但是随着荷兰和英国的发展,这两个老牌的海上强国就不够看了,荷兰在1603年、1606年先后打败西班牙和葡萄牙海军,把持住了进入东南亚的咽喉——马六甲海峡,并在1619年建立了殖民据点。

英国同样如此,日益增长的海军实力让英国上下扩张领土的欲望暴涨,而资产阶级出身的克伦威尔更是眼红垄断了全球贸易和海上航线的荷兰,在强大的军事实力支撑下,整个英国都希望通过一场战争来夺取荷兰的海上航线,以及海外的殖民地。

二、第一次英荷战争

战争发生的契机出现在1649年。荷兰在当时与丹麦签订了条约,获得了免税通过松德海峡的权利,但是荷兰通过松德海峡进入波罗的海需要经过北海。英国对于荷兰在英国领海内捕鱼极为愤怒,本来英国的资产阶级就已经非常眼红荷兰在海上的利益了,荷兰竟然还敢明目张胆地跑来英国的领海捕鱼,捕了我的鱼还要高价卖给我,这简直是要英国商人的命啊,整个英国的资产阶级都要气炸了,于是整个英国政坛战争欲望高涨。

除了这个争端之外,由于荷兰自身发达的造船业,荷兰承接了基本上所有的海上中转业务,为了保护本国船只的利益,1651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新的法案——《航海条例》,条例规定,所有进入英国领海的货物,必须使用英国本国的船只运输,不允许使用他国船只。这项法案表面上是保护英国本土船只的利益,但是实际上就是针对荷兰,因为荷兰的造船业发达,荷兰商会效率高、组织完善,基本上是垄断了海上的中转业务。这项法案的颁布,使得英国和荷兰的斗争和摩擦愈演愈烈。

于是,在1952年5月,两国舰队在多佛海峡终于发生了武装冲突。长期以来的摩擦,以及英国对荷兰商船的觊觎,使得英荷两国长期处于对峙状态,双方互相支持“海盗”劫掠对方商船,其实当时的海上环境十分的混乱,一些武装商船基本上就是明着是贸易,暗地里都是海盗,打不过你就跟你做生意,打得过你就直接变身海盗,杀人夺船。这点其实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公海上发生的事情谁都没办法去处理。但是你不能在海岸线互相攻击啊!

这次冲突的导火线是英国攻击荷兰商船,要知道多佛海峡处在英、法之间,基本上就是两国的领土,英国在固有的领土上面攻击他国合法商船,就等同于是宣战了。

于是第一次英荷战争就这样开始了。

1952年7月8日。两国正式宣战,英国随即派遣海军封锁了多佛海峡和北海,拦截来往的荷兰商船,而荷兰则派遣舰队组成护航编队,护航商船。

在这次战争中,两方进行了一系列的规模空前的海战,参战的舰船数量、战术战略以及武器和装备都是前所未有的,战争主要集中在多佛海峡战区,这一范围包括北海,以及地中海,其中又以多佛海峡为主,因为地理的因素,多佛海峡对英国和荷兰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这次战争中的每一次战斗双方都要投入2-3万名水兵,6000~8000门大炮,仅在1652年5月至1653年8月的15个月之内,双方舰队作战的次数已经超过当时世界海洋历次战役的总和。而英国经过光荣革命之后,海军成为了一个专业的兵种,在英荷海战之中,海军司令布莱克,将陆军的作战队形、整体作战、分队指挥等等战术应用到海军上面,同时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海军纪律条令”,整顿军纪,使得海军彻底成为一个独立的兵种,这在海军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由于英国海军先进的作战模式以及严明的军纪,使得英国海军在同荷兰海军的战斗中获得了极大的优势。同时,布莱克还派遣舰队到北海被捕袭击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运银船,击沉或者捕获荷兰的捕鱼船,甚至进入到波罗的海破坏荷兰与沿线国家如俄罗斯、丹麦等北欧、东欧国家的贸易,给荷兰的经济造成了极大的打击。

战争的另一方,荷兰,在战术战略方面的方式方法则要老旧的多,荷兰海军将领玛顿·特罗普,尽管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将,但是他的海战经验主要集中在于法国海盗和西班牙海军的作战中,思维方式跟战术都过于老旧,作战方法还停留在大炮轰击、各个舰船一拥而上的老旧战术上。因此,尽管荷兰水兵的战斗素质相当高,但是各个舰船却缺乏协调能力,加上装备、舰船数量都比不过英国,荷兰在战争中一直处于被动的防御状态。

而且,英国和荷兰的战略差异也很大,英国将主要军力放在袭击荷兰商船,封锁航线上,而荷兰则是将军舰分散开,给商船护航,不寻求决战,这就使得荷兰的海军非常疲于奔命,没办法将优势发挥出来,将本可以一战解决的战争拖了将近两年,最终,不堪重负的英荷两国签订了《威斯敏斯特和约》,荷兰割让了很多利益给英国,并赔偿了27万英镑。

第一次英荷战争就此结束。

三、第二次战争:

这次战争的起因有两个。

一个是第一次英荷战争结束之后,由于克伦威尔执政英国期间发动了多次大规模的战争,英国政府负债极高,最高的时候达到了200万英镑,很多人觉得这个数字并不高,但是要知道当时的英镑是和黄金挂钩的,一磅英镑可以兑换相同重量的黄金,明白这一点之后,英国政府的债负债之高,大家可以想象到了吧?巨额的债务使得英国政务腐朽不堪,军事拨款被挪用,舰船失修,士兵欠薪,海军力量被极大削弱。

而荷兰在上一次的战争之后卧薪尝胆,任命了新的军事主官米歇尔·阿德里安松·德·勒伊特海军上将,这位新任主官上任之后,励精图治,改组了海军,使得荷兰的海军也变得更加职业化,同时,他吸取之前战争的教训,认识到护航商船并不是有效的战争手段,只有以海军主力间的进行决战,夺取制海权,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

在这种战略思想的指导下,荷兰加紧建造大型战舰。到了1664年,海军已拥有103艘大型战舰,火炮4869门,官兵21631人。

另外一点则是英国本身的原因。在克伦威尔死后,逃亡的斯图亚特王朝又在英国复辟了。贪婪的亨利二世即位后就把英国海军纳入了自己的私产,同时,又颁布了更加严苛的《航海条例》进一步限制荷兰商船的活动,在海外攻击占领荷兰的殖民地,并企图从荷兰手中夺取一本万利的象牙、奴隶和黄金贸易。

于是,在1665年2月,忍无可忍的荷兰正式向英国宣战,第二次英荷战争爆发。

实际上,在1664年8月,荷兰就已经开始采取军事行动收复被英国占领的海外殖民地了。在这次战争期间,虽然海战的次数减少了,但是规模和伤亡人数变得更大了。

由于火炮的改进和发展,双方在海战中的伤亡比着之前的战争要惨烈的多。不同于第一次战争中英国和荷兰的单方面决战,这次战争中法国和丹麦也参与了进来,并且组成反英同盟,向荷兰提供各种援助帮助荷兰打击英国。

自1661年1月之后,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双方连续展开了五次海战。激烈程度空前,双方互有胜负,战争将英荷双方都拖入了泥潭。但是荷兰海军的军事改革在这次战争中却有了一场异常华丽的演出,甚至进行了这样一场世界海战史上极为精彩的战役:

1667年6月19日,米歇尔·阿德里安松·德·勒伊特率领荷兰舰队(24艘战列舰、20艘小型船、15艘纵火船)航行到泰晤士河口。趁黑夜涨潮之时,先遣舰队顺潮流溯入泰晤士河,一路炮击,很快占领了英国希尔内斯炮台,夺取了贮存在此地的四、五吨黄金以及大量木材、树脂等物资。荷兰舰队横冲直撞,寻找并击毁发现的英国舰船,一些最好的军舰被俘虏准备作为战利品带回本土。荷兰舰队甚至还炮轰伦敦。

在这次行动中,蒙克的旗舰“皇家查理”号都被荷兰人带回了国内。

除了在海战上的失利,英国在这次战争期间还遭受了瘟疫和伦敦大火。肆虐于14-15世纪的黑死病(即鼠疫)在1664-1665年间又卷土重来,再度侵入英国,夏季发作,9月后开始流行,死亡人数剧增。据说伦敦人口的1/4、约1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而伦敦大火则是发生在1666年9月10日。那天晚上,一场罕见的火灾降临到伦敦,连续烧了4天4夜,将伦敦城毁去2/3,经济损失超过800至1000万镑。

荷兰的这次奇袭除了给英国造成了近20万镑的损失,更使皇家海军蒙受了奇耻大辱,以国王命名的旗舰“皇家查理”都被人拖走了。英国就此失去了战争的能力。

1667年7月31日,两国签订了《布雷达和约》,根据和约英国放宽了《航海条例》,放弃了在荷属东印度群岛方面的权益,并归还了在战争期间抢占的荷属南美洲的苏里南;荷兰正式割让哈德逊流域和新阿姆斯特丹,并承认西印度群岛为英国的势力范围。这个和约实际上意味着英荷两国在殖民角逐中划分了势力范围。第二次英荷海战随之落下了帷幕。

四、 后记

这次战争之后,英国跟荷兰之间还发生了第三次、第四次海上战争,但是后来的战争已经不是单纯的英国和法国之间的战争,中间牵扯到欧洲很多国家的利益。整个欧洲的近代史基本上就是充满了背叛与和谈的宫廷斗争剧,因为欧洲的皇室互相之间基本上都有亲戚关系。

而荷兰在历史的进程中渐渐落入了下风,广袤的海外殖民地需要大量的人口来维持发展,而荷兰作为曾经的西班牙属国,地狭人少,根本没有能力派遣足够的移民去经营自己的海外殖民地。并且,后来法国的崛起以及法荷之间的战争除了让荷兰元气大伤之外,也让荷兰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去建设陆军,这又削弱了荷兰的海上实力,使得荷兰没有能力再去维持一个强大的海军。

而英国在陆军的支撑下,改变了战争的形式,将原本的海上战争发展到了陆上,更加糟糕的是战争的场地在荷兰,此消彼长之下,荷兰已经渐渐不是英国的对手,海外殖民地的大量丢失,又让荷兰失去了再次崛起的能力。

1780年~1784年,英国以荷兰支持美国独立为由,进行了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英荷战争,这次战争英国彻底打垮了荷兰,基本上掠夺走了荷兰最后的海上航线和殖民地。

由于荷兰商人在战争期间大量购买英国的国债,这笔钱给英国战争提供了充裕的资金。在战争结束后,英国不仅获得了荷兰的海外殖民地,还掠夺走了荷兰的所有财富,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是曾经的世界金融中心,战争的失败所引起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也体现在了金融上,伦敦取代阿姆斯特丹成为了新的金融中心。

在这场战争之后,荷兰彻底沦为二流国家,叱咤风云的“海上马车夫”与殖民帝国,随着这场战争而崩溃衰落,成为欧洲强权轻视的对象;连带促成1787年荷兰的爱国者革命,以及1795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征服荷兰的结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