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十五章 道用无穷 【原文】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今天,我们进入第四层次,“乐与饵,过客止”的背后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首先,“乐与饵”是为了反衬道的平淡无味。 这里的“乐”表示快乐,“饵”表示引诱;“过客”表示万物人类都是地球的过路客而已。“乐与饵,过客止”的意思是说:美妙动听的音乐诱惑耳朵,香味扑鼻的食品诱惑舌头,匆匆过往的旅客常因经受不住诱惑而停滞不前。 这里,老子用“乐与饵”主要是为了反衬道的特性——淡而无味。 其一,“乐与饵”与老子在第三章里说的“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指向是一样的,意即那些会搅乱人心的都属于“可欲”之列,容易让人沉溺其中、忘却根本。 其二,“乐与饵”也与老子在第十二章中所说的五色、五音、五味、驰骋田猎、难得之货一样,这不过是一时的浮华与纵欲,圣人对这些是不会迷恋的。因为,圣人为腹不为目——乐与饵和道的区别就是“腹”与“目”的区别。这个“腹”关乎长久的生存,而“目”只关乎一时的享乐,这就是长远与当下的区别。所以,老子是要我们想清楚:即使做再细小的事情,也要一方面分清本质与现象,另一方面把握整体与局部,这样才能“往而不害安平泰”。 不过,现在好多人总觉得:若不寻欢作乐,就枉费此生!所以,大家都喜欢好听的、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哪里有好处、有刺激就往哪里冲,以免“荒费”了自己这短短几十年的人生……而老子认为:食有尽、曲有终、人有老,只有道是无尽、无终、永恒的。人如果成了物质享受与感官刺激的奴隶而悖离了大道,是绝不可能给自己带来真正长久的平安吉祥的!尤其是,那些想用急功近利的物质利益和小聪明、小功能去刺激他人的“聪明人”,充其量只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到一群同样是图小利的人,但最终的结果必然是食尽鸟投林、树倒猢狲散——完全禁不住时间的考验。 老子要教诲我们的是: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像匆匆过往的旅客,不要被眼前的美景所诱惑,而忘了最终的目的地。人这一生确实只有匆匆百年,在漫长的宇宙中,连一瞬间都算不上。但老子却依然告诉我们:人乃“域中四大”——与道大、天大、地大一样,人也是伟大的!人何以能伟大?在于我们可以彻悟大道;也只有彻悟大道的人,此生才能算有价值和意义! 其次,“乐与饵,过客止”非常有实践意义。 无论是过去的精神鼓励,还是后来的物质刺激,到现在的先富起来,其目的都是为了引领意识潮流的走向,引导人们的生存行止,进而影响社会的发展方向。那么影响的方向是不是正确?能不能达到天下大治、长治久安?这就需要用将来的结果来验证了,人类需要保持耐心、拭目以待。 “乐与饵,过客止”意味着给人利益,这也是取得民心的方便法门: 其一,给人利益的初级阶段,也是一种象的作用;但这只是小象,而不是天长地久的“执大象”。 其二,给人利益的高级阶段,需要“执大象”的有道之人,也就是掌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大智慧者来完成——他们不仅能从物质上支持他人,更会从心灵提升上帮助大家;不仅让自己的生活和谐幸福,更在思考着社会的和谐幸福、世界的和谐幸福、人类的和谐幸福以及所有生命生生不息的和谐幸福! 当我们站在宇宙不同层面、多角度地来理解老子说的“乐与饵”时,会发现这不是简单地以音乐或食物本身为乐。人生是宝贵而短暂的,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人类与大道本源之间犹如匆匆过客——机遇难得,稍纵即逝。所以,我们应该争取更多的时间来亲近道、领悟道。悟道之后,不仅能够顺利解决一切自己过去创造的经济、物质、心灵上的问题;还能让这一过程充满法喜、慈悲和快乐,并最终在自己身上营建一个“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的大磁场。 所以,老子说的这些无为而治的方法论,本质就是让我们要有积极的精进心、大爱心、喜悦心,才能来实证自己大生命智慧的伟大! 再次,人必须回到道上,才能安平泰。 老子说,那些好看、好听、好吃的东西很容易引路人驻足,但时间一过,刺激感下降,就无法长久存在了。而且,刺激越大,对人生命能量的消耗也越大。所以,有时过度享乐和纵欲之后,人反而会越来越萎靡!反之,道是无形无象的、充满在这个世界的每个角落里,虽然看不见、听不着、摸不到,始终平淡、平凡、自然,但道对这个世界的加持却最大,也最天长地久!而且,大道的力量就像玄牝之门,虽然用之不勤,但绵绵不绝,永无枯竭之时。 古人有句话说的好:“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之交淡如水。”这话的大意是说:君子之交是心与心的交流,无需物质上的往来,只是精神上的滋养就已经足以让友情历久弥新了;而小人之交是指以利而聚的人,看似热烈似火、情浓如酒,可一旦没有物质的交换和利益的往来了,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所以,酒再醇厚,可喝可不喝;而水再无味,却每日必不可少——这就是“乐与饵”和大道之间的区别。 但可惜的是,老子说:“人之迷其日固久”!我们即使知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但放眼望去,这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又皆为利往,谁能有这个大智慧、大毅力,真的不被享乐所诱惑,去勇猛精进地修大道呢?但若没有对生命最美好的追求,只是逐利而生、逐利而亡,那么人类的内心欲求将越来越不满足和烦躁不安,人类世界也就离幸福越来越远了…… 其实,整部《道德经》就是告诉我们如何悟道、行道,老子的心愿就是让每个人都能“执大象天下往”。一个真明白宇宙规律的人,才会真心乐意一心为善,才会生出能让人安住、平和、泰达的包容心、喜舍心、慈悲心、精进心、敬畏心——这才是“执大象天下往”而进入大道境界的条件。反之,如果逾越了这五颗心,就请您知止吧;否则,再向前一步,就是无底深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