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上飘著些微云,地上吹著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 这个人就是著名语言学家——刘半农(1891年5月29日-1934年7月14日),原名寿彭,后名复,初字半侬,后改半农,晚号曲庵,新文化运动先驱,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 刘半农经常翻译西方书籍,他发现,西方文字用“he”和“she”来区分男女性,而在当时仍处于封建时期的中国,对女性没有一个特定的称谓,只能用“伊”或者“彼女”来泛指,在翻译西方文学时,只能将“she”翻译为那女的或者统一翻译为“他”。在提倡男女平等的时代,刘半农想为此做一些改变。 ![]()
在当时的汉字中,是没有“她”这个字的,刘半农先生提出这个字的初衷,只是为了能够区别开来,让人们更直观的辨别人物性别。这个字刚发明出来的时候,引起了不少的争议。尤其是有不少的女权主义者,对于这个字表达了她们的极度不满。她们认为使用“他”字就够了,现在忽然又出来一个“她”字,不就是为了表现出男女之间的区别,要强调男尊女卑,这个字是对女性的不尊重。 还有一些人举了一些例子,像妖,妓这样的贬义词,大部分都是女字旁的。现在把“他”字也换成了女字旁,然后来代表女性,这明显就是对女性的不尊重。在当时那个时代,对于男女平等的呼声非常高,很多人都非常鄙视封建传统思想,所以有不少人认为刘半农先生是想要“复古”的人,他被整整骂了三年。虽然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有一些守旧者坚持拒绝使用“她”字,但毕竟已是螳臂当车,不足以阻碍“她”的前进脚步了。最终,历史选择了刘半农。1932年,“她”字被教育部正式纳入了常用字中,给了“她”字以官方定位,这场争论才告结束。 刘半农创造了“她”字,结束了以往书面语言中,第三人称的混乱现象,从而纯洁、丰富了祖国的语言文字。如今,“她”字已经成为我们交流中不可或缺的常字。 刘半农发明“她”字似成定论,但是,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因为,在古代汉语中,“她”字是早有存在的,只不过因为是个生僻字,很少受到注意而已。“她”的古间读作jiě(音“姐”),《集韵.上声.马韵》中“姐毑她媎”并列,“她”义亦同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