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柳宗元《旦携谢山人至愚池》:这是自由的感觉

 墙头草说 2022-05-16 发布于山东
公元805年,唐宪宗即位,开始打击以王叔文和王伾为首的政治集团,永贞革新宣告失败。柳宗元因参与革新,被贬为永州司马,开始了十年永州生涯。公元810年,他移居到永州冉溪之畔,并将冉溪改名为愚溪。在这期间,他写下了《旦携谢山人至愚池》一诗,表达了在永州生活的感受,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新沐换轻帻,晓池风露清。

自谐尘外意,况与幽人行。

霞散众山迥,天高数雁鸣。

机心当付路,聊适羲皇情。

“新沐换轻帻,晓池风露清”,我洗过头换上轻薄的头巾;晨光中的愚池露白风清。在一个清晨,诗人与一位谢姓隐士朋友来到愚溪之畔,禁不住用清澈的溪水洗头,之后,换上一块轻薄的头巾,感受着迎面吹来习习凉风,心中惬意极了。于是,诗人更有心情去欣赏愚溪一带的景致,他看到,在晨光中,愚溪之畔的草叶上的露珠晶莹剔透,与霞光相得益彰,使整个环境都显得清静幽雅,置身其中,不觉忘记了凡尘俗世。
“自谐尘外意,况与幽人行”,这景致符合我超脱尘世的心意;更何况我还与隐士携手同行。颔联承接首联,愚溪一带的恬静幽雅的景致符合诗人内心的期待,因为,这景致符合他超脱尘世的心意。此时,诗人谪居永州已经六年,时光渐渐修复了心灵的创伤,并且,永州奇异的山水风光也给诗人以慰藉,更何况,此时还有一位超尘脱世的隐士朋友随行,就更觉抛却了尘世的束缚,达到了闲适恬淡,物我合一的境界了。
“霞散众山迥,天高数雁鸣”,朝霞散去群山更显辽远;旷远的天空下飞过几只长鸣的大雁。在颈联中,诗人转而写远景,他向东方眺望,望见一轮红日东升,在朝阳的照射下,晨雾渐渐散去,视野逐渐清晰,那远处的群山也随之清晰起来,远远望去,更觉辽远。诗人仰望天空,望见几只大雁鸣叫着飞向远方,消失在旷远的天幕下。在愚溪之畔,诗人望见了一幅高远寥廓的图景,胸襟也随之开阔起来了。
“机心当付路,聊适羲皇情”,把机变诡诈的心交给那些当权者吧;我暂且去体验伏羲时淳朴的民情。永贞革新的失败,仕途的失意,曾给诗人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也让他认识到官场中勾心斗角,争名夺利的小人太多,真正为百姓谋福利的人寥寥无几,他也因此对黑暗的官场感到失望。如今,诗人在永州的山水之间寻觅到了心灵的慰藉,就让官场中的那些人继续尔虞我诈吧,他在永州体验到了伏羲时代淳朴的民情,体验到了自由的感觉。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正如王国维在《人家词话》中所说的这样,诗人把自己的情感渗透在景物之中,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表达出了最自由的情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