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物与细节

 杏坛归客 2022-05-17 发布于山东

人 物 与 细 节

于海峰

讲诗之前,先提一下小说。凡一切小说应该都离不开人物形象,一篇小说之所以成功,其人物形象的刻画就要占有很大的分量。像《水浒传》成功的很大原因便是人物形象的刻画,那一百零八将的人物形象刻画的可谓是淋漓尽致,深入人心。现在水浒里面的故事可能我记不住,但像鲁智深、武松、林冲的人物形象却能深深的记牢。还有像《红楼梦》,贾宝玉、林黛玉、林宝钗,以及刘姥姥他们的人物形象到现在也是不忘的。

诗词里面同样也需要对人物形象和细节作刻画。所谓人物,可以是人可以是物。如果能把人物与细节刻画好那应该可以说便是一首成功的诗。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此首闺中少妇的形象刻画不亚于小说的描写。四句一绝,少妇之态、闺怨之情栩栩如生。这栩栩如生的形象其中更少不了一个细节便是忽见,忽见陌头杨柳色的细节是此首的点晴之笔。李益《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短短四句,一幅征人万里思乡图便呈现在了人们眼前,而且不是一个征人,是三十万征人一起思乡,多么的形象,连小说也不一定能达到这个效果。一时回首是这首的细节,三十万人尽思乡是通过一时回首月中看表现出来的。李益还有一首《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此首与从军北征相近,不过这首的细节是吹芦管与尽望乡。没有吹芦管,就不会尽望乡。若有了吹芦管,而没有尽望乡也一样达不到那种高超的效果。

细节不止于人,于物一样也是同样重要。柳宗元《南涧中题》有句:“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这种画面,这种形象简直就是活的,一读这句诗,便能清晰的感觉到那种林影参差的状态,好像近在眼前不停的在脑子里参差晃动。这是细节的描写而达到的效果。刘长卿《别严学士》:“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多么幽美,多么别致,多么细腻,多么深情。没有深情写不出如此别致的篇章,而只有深情没有细节的深入探查就写不出如此细腻的辞句。这一联细节的描写不止于物,也不止于人,是人中于物、物中于人、人物一体的写法,而这些又是通过细节呈现的。于良史《春山夜月》:“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一联,同样也是这种。

写诗的方法有很多种,人、物与细节的刻画描写只是其中一种。能说的不一定能做到,而能做到的不一定能说。我只是简单的说了说,而这其中能做的人应是要多的多吧!

(原载2021年《中华诗词》第7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