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旅太行·文史】涉县人应该知道:明清民国的涉县城长啥样?

 爱旅游的寒江 2022-05-18 发布于河北
涉县城历史
一、明代
涉邑,原旧土城,唐末李克用所筑。嘉靖辛秋,奉巡抚明文,知县杨纶修筑石城一座。周围三里零九十五步,高三丈五尺。南北城门二座,门上敌楼二座,角楼四座,窝铺四座。砖垛口一千九十七个。城壕深一丈五尺,阔三丈。周围马道阔一丈二尺。大街一道,东西街二道,南北街二道,察院街一道,民壮街一道。城南北两门,原无瓮城。万历六年,知县段爱民于北门内创立重门一座,上盖楼三间,以壮内观焉。崇祯六年,流寇入县境,杀害甚惨。常宪副行文捐俸,挨城筑敌台八座。
二、清代
康熙五十年,知县黄泽通加缮葺,重建城楼三座:北曰承恩,南曰广润,东曰迎晖;增置窝铺六处。雍正六年,又于城中西街增置窝铺二处。咸丰三年,知县李毓珍重修。东南两面为砖城,周围三里零九十五步,高三丈五尺,池深一丈五尺,阔三丈,雉堞修补整齐。
三、民国时期
民国21年(1932年),国民党县政府征集民众,对城墙所毁处全面修葺。民国26年,城墙完好,有马道、城壕、南北门;城上除有四角楼、四窝铺外,还设有炮墩。民国27年5月,国民党政府所设抗日动员委员会为便于群众战时疏散转移,组织千余民众开始拆除城墙。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县城内没有楼房、没职工住宅,主要街道只有一条土路(即老城街)。邯长公路通过的城西街(龙山大街)为土路,大小胡同曲折不平。1979年后,为发展小城镇建设,县城内道路、公共建筑等基础建设取得较大发展,成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纪90年代后,城区规模不断扩大,设施日趋完善,面貌明显改观,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大大增强。经过不断开发建设,县内涉城镇、井店镇、更乐镇、河南镇部分区域及天铁集团和龙电公司“四镇两厂”纳入城市规划控制范围,实行组团式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产业分工明晰、空间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配套的有机整体城区的产业承载功能和集聚人口能力大幅提升。1991年,县城区建成区面积5.8平方公里,城区人口5.5万人。1996年,龙西路北延新城区开发的序幕。2012年,县区建成区面积30.9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9.32万人。
资料来源:《古韵新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