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痰湿体质生百病,热痰、寒痰、湿痰,怎么解决?三张方祛痰除病

 新用户88302mXh 2022-05-18 发布于河南

今天我们来说关于痰的事儿!

其实,痰在中医看来是推断病人异常症状,初测患者体质的重要标志之一。

而痰的分类也有明确的划分,用于甄别不同的疾病种类。

根据中医的相关记载,痰属于津液的一种。我们身体里的津液主要由肺和脾进行掌管,将分泌出的津液散布到全身各处,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

如果脾肺出现了问题,水力转化的效率也会受到影响,多余的津液凝聚就会形成痰。

脾肺的疾病症状越明显,痰液的量也就会越多,越能呈现出某些异常的症状。

脾肺的问题往往也会衍生出各类器官的并发疾病症状,因此中医所言“百病多由痰作祟”,可以说是非常贴切了。

主要来说,痰的种类分为三种,分别是热痰,寒痰和湿痰,上文也提到过,不同种类的痰也预示着不同的身体状况和环境状况。

热痰,寒痰和湿痰,分别预示着什么样的健康情况?

第一种:热痰

我们所呼吸的外界空气,第一时间来到的就是我们的肺部,也就是说,外界的寒邪之气亦或是湿热之气,都会让肺部组织率先受到刺激。

如果我们长期处于湿热的环境下,热邪之气入体,侵入肺中导致肺部的津液转化能力下降,津液凝聚而成的就是热痰。

热痰的特征大多为烧灼且颜色发黄。热痰者大多会因此怕热而喜凉,继而引起其他例如风寒,胃寒等衍生现象。

热痰特征多烧灼偏黄。出现热痰者大多被热邪之气入侵,需要尽可能地远离闷热,潮湿的环境。

另外,此类人群身体在短期内趋向偏凉,还请大家能够适当克制,避免过多寒气入体,反而造成胃寒,风寒等一系列并发症状。

第二种:寒痰

所谓寒痰的出现原理,和热痰类似,只是多由寒气入侵,寒邪犯肺,继而脾肺因为受寒而工作能力下降,津液淤积形成了痰。

和热痰不同的是,寒痰大多呈现出白色且偏凉。病人的体质也更趋向于温暖而惧怕严寒。

不仅如此,寒痰者因为寒气入侵,身体阴气不足,水利运转阻碍加剧,舌头还容易出现薄白,发腻的现象。

寒痰症状与热痰相反,大多呈现出白色且偏凉的痰型。

就病人本身而言,偏热怕寒,舌苔因为脾肺水利阻碍加剧,有发白,变薄的特征。

还请有取向的朋友能够及时辨别自身可能存在的症状,进而做出生活调整。

第三种:湿痰

湿痰相比于前两者,更像是一种囊括。我们都知道,外界的湿气或者身体里水利不畅,湿气淤积,都会让我们产生或轻或重地“湿症”,而湿痰就相当于是湿症的明显特征之一。

也正是因为如此,湿痰之内依然可以细分为内湿痰,外湿痰,亦或是热湿痰,寒湿痰等。

如果出现湿痰症状,大多表明脾肺因为湿气淤积的缘故,功能失调严重,亦或是饮食不节,缺少运化。

痰型大多为白色或黄色浠水样。且患者本身容易出现疲乏,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湿症明显症状。

湿痰大多由湿症起,湿气淤积波及到众多的身体器官,都非常容易产生并发类型的症状。这也是中医所言“痰由百病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出现湿痰,可以根据浠水样痰的具体颜色,温度等判断自身湿痰的种类,以便于选择更合适的方法进行调整治疗。

可能这时候有朋友要问了,痰的种类有很多,且都预示着不同的体质特征和健康症状,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缓解和调整上述病症?

中医如何根据痰的种类祛痰除病?

先说热痰:上文有提到,热痰是由外界热邪入侵肺部,继而导致身体受风产生的一系列不健康的身体症状。

因此,我们用药也要以泻热补中,温养调节为主。例如甘草,黄芩,杏仁,胆南星等,都是非常适合的药材种类,推荐热痰的朋友小火煎服使用。

也可以选择类似药性的中成药:泻白散化裁。泻白散,出自《小儿药证直诀》,用来治疗肺热咳喘的热证。

为什么叫泻白呢?因为五色对应五脏:白,指的就是肺。而泻,指的就是把肺火给泻出去。

泻白散组成:

地骨皮30克,桑白皮(炒)30克,甘草(炙)3克。

用法:上药锉成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饭前服。

本方主治肺有伏火郁热之证。小儿麻疹初期、肺炎或支气管炎等属肺中伏火郁热者可采用。

桑白皮甘寒性降,专入肺经,清泻肺热,平喘止咳,故以为君。

地骨皮甘寒入肺,可助君药清降肺中伏火,为臣药。

君臣相合,清泻肺热,以使金清气肃。

炙甘草、粳米养胃和中以扶肺气,共为佐使。

四药合用,共奏泻肺清热,止咳平喘之功。

这个方子最大的特点是清中有润、泻中有补,但要在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进行用药计划。

其次是寒痰:寒痰的祛除道理也是一个思路,既然是身体被寒气入侵,更易受到风寒等症状。我们也可以从温热补中,平气暖身的角度来用药。

例如使用干姜,桂枝,细辛,白芥子等合适的中药,根据自己症状的轻重,抓取合适的药量煎服,能够起到不错的暖中驱寒,化清化痰的效果。

白芥子

同样的,中成药方面也有合适的选择,例如小青龙汤,炙麻黄等等。

小青龙治的就是水饮凝滞不化,肺寒津凝。

为什么用青龙来取药方的名字呢?传说中的“龙”有两方面能力:在天上可以行云布雨,在水里可以翻江倒浪。行云布雨就是出汗,翻江倒浪就是利水,因此,它有很大的能量。取名青龙还因为作为小青龙汤主药的麻黄,颜色是青色的缘故。

小青龙汤证在临床诊治的时候要注意,“痰”是鉴别的重点。因为“心下有水气”,所以首先痰就比较多、清稀,容易吐出,有时如泡沫状,吐到地上很快变成水一样,这种症状就是小青龙汤适应的特殊情况。

患者的舌苔一般多呈水滑;舌质一般变化不大;脉弦,弦主饮病,或脉浮紧,为表寒里饮俱实的表现;如果寒饮内伏日久,脉见沉,沉主水病。

患者面色呢,刘渡舟先生称之为“水色”,脸色偏暗,特别是眼圈、两侧脸颊部位。

小青龙汤组方

麻黄(去节,先煮)10-15g,芍药10-15g,干姜10-15g,甘草(炙)10-15g,桂枝(去皮)10-15g,半夏(洗)10-15g,细辛3-6g,五味子3-6g。水煎温服。

小青龙汤是非常厉害的,作用峻烈,只用于寒饮证,叮嘱大家不用盲目用药!万一不对症或者用量不对,病上加病就不好了。

最后是湿痰:湿痰内分的种类很多,单凭一副药方很难将其全部囊括。因此,不同的湿痰症状有不同的药物选取和补养方法。

这里给大家分享最为普遍的一种:

可以选取一系列例如橘红,制半夏,茯苓,炙甘草,杏仁等以除湿去水肿、补气益中的药材,帮助身体在驱赶湿气的同时,迅速分泌更多的阳气和血气占据身体中央维持运转。

这是一种普遍的除湿方式,颇为稳固和有效,大家可以尝试。中成药可以用什么呢?

二陈汤!也有成药二陈丸。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并不复杂,只需四味药材,就是半夏、陈皮、茯苓、甘草

这个方子还是化痰界的鼻祖,现在很多健脾化痰、祛湿和中的方剂都是由二陈汤加减而来,就比如温胆汤、黄连温胆汤等。

半夏是化痰的主力军,它性格燥烈,可以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通过它的温燥之性,来减少湿痰的生成,并且半夏还可以把痰湿化开,然后再排出体外。

陈皮同样是一味燥湿化痰的良药,味苦,中医讲苦可以燥湿,与半夏搭配,可以增强整个方子的化痰祛湿的功能。

另外陈皮还可以推动气机的运行,正所谓气行则湿化。

茯苓则用来渗湿利水的,众所周知,痰湿的产生其实是水湿之邪内聚形成的,所以祛体内之痰就要把体内的废水给祛除。

而茯苓正好可以消除水湿之邪,从而起到消除痰饮的作用。

甘草则是相当于和事佬,用来调和诸药的,帮助这几味药材消除嫌疑,从而发挥该方的真正的功效,并且甘草还可以补脾胃。

好了,关于痰的问题,我们就说到这里。

世上没有一方通用的神药,需要专业中医辨病辨体质,一人一方才是最精准的治疗,有需要帮助的朋友可以把你的情况告诉我,我会力所能及的帮助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