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各种病症祛湿方

 笑面张丹峰 2022-05-20 发布于江苏

中医祛湿配方,针对湿邪性质和湿邪部位,一般分为五大类:

1、燥湿和胃剂:用于脾胃失和,湿浊中阻证,常用方为平胃散,藿香正气散;

2、清热祛湿剂:用于内伤外感湿热症,内用茵陈蒿汤:茵陈18g,栀子12g,大黄(去皮)6g,主治湿热黄疸。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无汗或但头汗出,口渴欲饮,恶心呕吐,腹微满,小便短赤,大便不爽或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有力。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钩端螺旋体病等所引起的黄疸,证属湿热内蕴;

,外感用三仁汤:杏仁15g,飞滑石18g,白通草6g,白蔻仁6g,竹叶6g,厚朴6g,生薏苡仁18g,半夏15g等,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临床常用于治疗肠伤寒、胃肠炎、肾盂肾炎、布氏杆菌病、肾小球肾炎以及关节炎等属湿重于热者;下焦湿热用八正散,湿热走注用二妙散;

3、利水渗湿配方:适用于水湿壅盛所致的水肿等病,常用方为五苓散,防己黄芪汤,防己黄芪汤出自《金匮要略》名方,它有防己、黄芪、白术、甘草、生姜、大枣。防己黄芪金匮方,白术甘草枣生姜,它是用于表虚不固,并且受风邪出现的汗出、恶风、身体困重,表虚湿盛服之康,用于汗出、风寒、小便不利、舌淡胎白、脉浮的病证。它用于风湿感染人体出现的汗出、怕风、身体沉重、浮肿,并且关节出现的疼痛,并且自汗,肿腰以下为重。另外,伴见小便的不利、脉浮,防己黄芪汤是以益气、驱风、健脾、利水为功效的处方;

4、温化水湿配方:适用于湿从寒化或阳不化水所致的水肿,痰饮等病证,常用方为真武汤,实脾散等;

5、祛风胜湿配方:食用于外感风湿痹证,常用方为羌活胜湿汤:羌活、独活各6g,藁本、防风、甘草(炙)各3g,蔓荆子2g,川芎1.5g。主治风湿在表之痹证。肩背痛不可回顾,头痛身重,或腰脊疼痛,难以转侧,苔白,脉浮。临床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症、强直性脊柱炎等属风湿在表者。

独活寄生汤:独活9g,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各6g等,为祛湿剂,具有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之功效。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腰膝疼痛、痿软,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症、小儿麻痹等属风寒湿痹日久,正气不足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