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768一起来吧”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经验浅析 | 社工课

 社工客 2022-05-21 发布于广东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何春燕 田明华

    单位 | 铜仁市源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一、背景概述

在贵州省民政厅、贵州省慈善总会的支持下,铜仁市源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组织实施“善行贵州·'1768’(一起来吧)”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项目以地区发展模式为指导,以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促进社会组织发挥作用参与社区建设和社会治理为目标,引用“1768”(一起来吧),即,建立“1”个服务平台,培育公益慈善、环境治理、就业创业、体育健身、文化艺术、邻里互助、便民服务“7”类社区社会组织,以社区老年人、残疾人、失业人员、留守妇女、困境未成年人“6”类重点人群为服务对象,综合运用个案、小组、社区工作方法,实施“105”全民公益日、“505”圆梦计划、公益种子、小禾苗成长、就业帮帮、幸福家、公益学院、关“碍”行动“8”个子项目。

项目实施以来,已培育社区社会组织10支,共73人,均已完成在民政部门备案。

项目组织开展服务活动40次,包括“105”全民公益日5次、“505”圆梦计划5次、公益种子10次、小禾苗成长6次、就业帮帮2次、幸福家3次、公益学院6次、关“碍”行动3次,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活动67次。

项目服务老年人、残疾人、失业人员、留守妇女、困境未成年人等群体,直接受益人数1039人,间接受益26943人次。

通过项目评估分析,项目服务知晓度84%,满意度96%,84%的服务对象认为社工服务满足他们的需求,项目活动能够解决他们的问题,他们在参与服务过程中学习到新知识或新技能,对社区的归属感提升,项目服务能够促进社区的发展。

二、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模式概述

项目经过一年实践,总结出了一套社区社会组织“1768”培育模式,即:立足1个目标:促进社区组织发挥作用参与社区治理。

历经7个流程:走访需求调研,分析社区问题;组织服务活动,发掘社区骨干;召开居民会议,形成组织雏形;细化制度架构,完成登记备案;开展公益培训,提高人才能力;提供种子资金,评选公益项目;发挥组织作用,参与社区治理。

开展6项培训:针对社区组织骨干开展社区组织责任、团队能力、服务设计和规划、发展前景、融资渠道、服务组织和实施6次培训。组织8次实践:即每个被培育的组织均需参与8次实践,包括4次参与类、3次协助类、1次主导类服务。

(一)立足1个目标

地区发展模式强调在一个较大的社区范围内鼓励社区居民通过自助或互助的方式,广泛参与社区事务,解决社区问题,推动社区发展。

在培育社区社会组织过程中,核心的目标定位精准,项目围绕地区发展模式的核心观点,坚持以促进社区组织发挥作用参与社区治理为目标,促进社区居民交流,引导居民关注社区共性问题,培育各类社区社会组织,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二)历经7个流程

在培育社区社会组织过程中,项目围绕目标循序渐进历经7个流程:

1.走访需求调研,分析社区问题:在项目实施初期,社工通过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渠道对社区进行了摸底走访工作,包括资料查阅、绘制社区地图、问卷调查、结构访谈等,充分了解和分析了社区问题和重点服务对象的需求,为项目后续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和组织开展社区服务奠定了基础;

2.组织服务活动,发现社区骨干:项目实施初期,社工积极参与社区见面会,向社区干部、楼栋长、党员等详细介绍了社工的基本知识和项目的服务内容,为项目实施营造“第一印象”。

社工入驻后积极组织服务活动,每次活动都邀请社区干部、楼栋长、党员作为志愿者参加,加深其对项目的认识,在这过程中社工发现社区党员、各楼栋长、部分居民对于参与社区活动积极性特别高,并且在参与活动过程中经常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这群积极分子,社工在活动过程中让其承担一些任务,如布置场地、协助签到、担任活动观察员等,这群热心参与社区活动,关注社区发展的党员、楼栋长和居民就被社工逐渐发展成为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的骨干人选。

3.召开居民会议,形成组织雏形:在社区居民代表大会上,社工就前期的调研结果进行了阐述,列出了社工在社区调研过程中的发现的需求和问题,在给予充分的自主权的基础上,以社区党员、楼栋长为主要代表的参与者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借此契机社工号召大家组成不同的队伍,引导他们讨论、分析并逐渐达成共识,社区社会组织的雏形初步形成。

4.细化制度架构,完成登记备案:在组织队伍雏形初步形成的基础上,社工组织骨干进行了一对一的细化讨论,明确了每支队伍的基本名称、人员构成、服务目标、服务内容、管理制度等内容,在和舟社区居委会、官舟镇政府、沿河县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社工协助组织骨干完成了各社区社会组织的备案工作,培育的社区社会组织取得合法身份。

5.开展公益培训,提高人才能力:培育的社区社会组织成员均为热心参与社区事务、积极关注社区问题的居民,具备一定的服务能力,但对于社区社会组织如何发挥作用开展具体工作还存在困惑,所以通过培训提高组织成员的能力就尤为重要。

作为教育者的角色,社工依托“公益学院”针对社区社会组织开展6次基础培训,包括社区组织责任、团队能力、服务设计和规划、发展前景、融资渠道、服务组织和实施,在此过程中解答了组织成员在基础概念、理论知识、实务操作等方面的困惑,既帮助他们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技巧,又培养了其积极参与和自助互助的精神。

6.提供种子资金,评选公益项目:为了更好的激发社区社会组织的热情,带动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共同发现和解决社区问题,作为使能者和协调者的社工依托“公益种子”计划为社区社会组织提供公益种子资金,开展了公益创投项目比赛。

由社区社会组织发现的社区问题和群体需要形成的13个公益种子项目应运而生,在比赛过程中,社工协助社区社会组织对13个公益种子项目进行了一对一的优化,将项目聚焦在居民最关心、需求最迫切、可行性最高的几个方面,同时启动了线上+线下的评选工作,线上通过网络投票系统,面向和舟社区居民及相关群体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评选,线下通过邀请贵州省慈善总会、铜仁市民政局、沿河县民政局、官舟镇政府、和舟社区居委会等相关合作单位领导、专家进行评分,近3000人次参与了本次评选,最终由“点亮百盏灯 照亮和舟人”、“儿童安全公益课”、“让居民回家不“迷”路”等10个公益种子项目脱颖而出,确定落地实施。

7.发挥组织作用,参与社区治理:由社区社会组织自主发现、相互交流、民主讨论、共同合作的10个公益种子项目顺利在和舟社区落地实施,项目实施满意度高达94%。“公益种子”计划是易地扶贫安置点通过居民参与学会自决、自助,提高居民对社区事务关注,共同解决社区问题的一次有效尝试,充分的改善居民之间、居民与社区社会组织之间、社区组织与社区组织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培养了他们的互助合作精神,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充分发挥了社区社会组织的作用。

(三)开展6项培训

在地区发展模式中,社工的一个重要角色是“教育者”,社工通过开展多中心形式的培训,帮助居民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和组织合作的技巧,培养居民积极参与和自助互助的精神。

在社区社会组织培育中,社工更要承担好“教育者”的角色,每个被培育的社区社会组织都被要求完整参与社区组织责任、团队能力、服务设计和规划、发展前景、融资渠道、服务组织和实施6次培训,培训能够解答社区组织在基础概念、理论知识、实务操作等方面的困惑,为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提供应用知识和技术保障。

(四)组织8次实践

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能力提升的过程,是一个改善优化的过程,是一个需要多次实践来完成的过程。

社工将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事务,推动社区治理的实践分为3个类别,8次实践,包括服务参与类4次、服务协助类3次、服务主导类1次。

服务参与类即社区社会组织作为服务参与者,参与社工组织的社区服务,充分感受社工在组织社区服务过程中居民的收获和改变;服务协助类即社区社会组织作为服务协助者,协助社工组织的社区服务,学习了解服务流程、服务技巧、服务方法等;服务主导类即社区社会组织作为服务组织者,发现社区需求、提出解决办法、进行社区实践,推动社区发展。

项目实施过程中,每个社区社会组织都被要求参与3个类别的8次实践,团队合作精神、问题解决能力、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都得到了明显增强。

三、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经验

(一)发掘居民骨干方面

1.以社区“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居民楼栋长”为重点发掘培育对象。通过社工调研和观察了解,和舟社区党员、各单元楼栋长、以及少部分居民对于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性比较高,热情参与了解社区事务,因此,社工以党员和楼栋长为重点培育对象,通过党员、楼栋长参与社区管理带动影响其他居民参与。

2.营造公益氛围,以点带面宣传。社工通过联动社区骨干、社区社会组织针对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失业人员开展普适性和专业性服务,开展儿童生命教育活动、全民公益日(免费义诊、义剪)、和社区联合开展失业人员职业技能免费培训、满足个别老人微心愿、组织志愿者(党员)维护社区环境等实实在在的活动,通过举办社区活动搭建交流支持平台,以社区活动促进居民之间的关系,让社区居民相识相知,建立起熟悉关系让居民从参加一次活动到多次参加活动,从一次参与到多次参与,进而成为社区活动积极分子,以这种方式起到良好的宣传带动作用,最终促进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

(二)促进参与社区治理方面

1.以社区普遍需求为出发点,给予社区组织自主权。社工通过不定期以座谈会+社区例会的形式,召集社区居民组织(党员),对社区存在的普遍问题做出探讨交流,给予社区社会组织充分的自主权,针对社区存在需求和问题共同商量解决方法,以及如何去设计活动方案来达到目的。

2.加强宣传社区居民主人翁意识,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在发动社区社区组织参与社区治理过程中,对居民进行主人翁意识教育,强调居民的主体地位。通过宣传教育来影响居民,推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明确指出参与社区治理的目的是解决社区矛盾,参与主体是居民,获益群体也是社区居民,引导居民担负起社区治理的责任,激发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

社区是生活之地,物业、社区O2O、社区空间、社区商业等等都在家门口深耕;社区也是行政的末梢,精细化治理、社区微更新、社区公共服务等都要落在社区;社区也是精神之所,社群、群众文化团队、社区议事等等每天都在社区发生,越来越多的人在参与构建社区共同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