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杂谈丨古代中国为什么经略西域和高原,却没有考虑征服东南亚?

 人文之光 2022-05-21 发布于辽宁

 熟悉古代中国历史的小伙伴,相信会惊讶一件事情:那就是为什么古代华夏王朝积极经略西域和雪域,却对近在咫尺的东南亚——尤其是中南半岛丝毫不感兴趣。甚至中南半岛相对来说,更加容易被古代中华帝国征服。

  其实,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考虑。

1、威胁问题

  其实对于古代华夏帝国来说,黄河流域才是最初的基本盘。而之后帝国的扩张,很大程度是基于守住黄河流域的基础上,根据必要性,来决定是否继续扩张。

  打从先秦时代开始,漠北高原各部就不断骚扰中原。因此到了秦汉帝国时代,秦汉朝廷相继对漠北的匈奴人展开反击。而在反击的过程中,西汉朝廷逐渐发现:对西域的掌控,关乎到战争的胜败。

   比如在汉武帝在位之前,匈奴帝国的体量是惊人的:东到大兴安岭一带,系到整个西域甚至中亚,都是匈奴人的势力范围。而匈奴人也不断从这些地区的部族里征发壮丁充当伪军。这便是史书里提到的“匈奴别部”——很多匈奴别部,其实来自西域。当然这些西域士兵也并不想给匈奴人卖命。毕竟,打仗这事儿,都是九死一生。

 尤其是同时掌握漠北和西域的部族,更是中原王朝的威胁:事实上,汉武帝凭借举国之力打残匈奴,也是因为匈奴可以从西域征发战争资源;南北朝时期,北朝需要向突厥称臣,也是因为突厥掌握了漠北和西域。

  所以,汉武帝时代开始,西汉朝廷就开始联络西域各国,借此瓦解匈奴的势力。隋朝时期也是这样:隋文帝为了对付突厥,瓦解了突厥。

  而为了防止漠北部族做大,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西域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毕竟,相对于实际控制漠北,在西域绿洲驻军,要相对容易。因此,我国的古代王朝对于实际掌握西域,要热衷很多。

  至于对雪域的兴致,其实源自明清时期。明朝时期,蒙古各部开始信仰藏地的宗教。对于蒙古王公来说,藏地就是他们的圣地。而后来的清王朝,为了很好的控制蒙古各部,自然要控制他们的圣地。所以,清朝帝王不断加强对藏地的管控,甚至乾隆时期,福康安的大军还跨越喜马拉雅山,重创廓尔喀侵略军,打出了古代中国的国威。

  所以,综合来说,对西域和雪域的掌握,是基于实实在在的国防利益。毕竟任何时代,国防都是一等一的大事儿。

2、开发问题

  古代华夏从最初的河南地区,扩张到一度拥有一千多万平方公里(清朝)的范围,而决定古代华夏扩张问题的,除了国防需要以外,还存在开发问题。

  也就是说,对于可能开发,来得及开发的版图,古代华夏帝国都不断进行开发。

  在我国古代,内陆十八省无疑算是相对最好的土地:毕竟长城以北是茫茫戈壁,西域又存在太多的沙漠,至于东北亚只适合渔猎经济。

  事实上,即便是内陆十八省,在古代也存在太多欠发达地区:比如西南地区,直到民国,还存在大量的土司。这些土司的存在,恰恰是这些地区开发欠发达的体现。

  可想而知,我们的西南地区在近代之前尚且没有完成深度开发,更不用说东南亚了。而古代的东南亚,充满了瘴气和丛林。这对古代中国来说,也是十分难以开发和征服的地区——事实上,大元帝国曾经对东南亚很多国家(比如安南、占婆、八百媳妇、缅甸)进行过讨伐,但结局都是:大元帝国没有败在军事上,而是败在当地的环境上。

  换而言之,东南亚对古代中国来说,算是一个鸡肋的存在。因此古代华夏帝国对其热情不高——当然,越南是个例外。古代华夏曾统治越南长达千年,不过,因为多种原因,越南脱离华夏自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