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情缘半岛 2022-05-24 发布于湖南

【重温道德经,悟老子智慧】

“道教是中国人的游戏姿态,孔教是工作姿态。每一个中国人,成功发达春风得意的时候都是孔教徒,一旦失败落魄了,便都成了道教徒。道家的自然主义是一副镇痛剂,抚慰受了创伤的中国人灵魂。”

《道德经》蕴藏着俏皮智慧的精髓,是全世界最光辉灿烂的自保阴谋哲学。老子是中国人“聪慧,渊博,才智”的代表。老子提倡谦恭,再三重复柔和、忍耐、争论之无益、柔弱的力量和低位的战术优势。他宣扬自足之道,注重以柔克刚。

《道德经》阐述老子的哲学、老子的功用论,可以直接作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全篇八十一章,如同八十一扇门,从哪一扇推入,都可见一番天地。

《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这一章描写了天地是如何来对待万物,以及圣人如何来看待百姓。万物是天地所生,天地也就是万物的母体,天地以同样的规则来对待万物,所以天地对于万物都是一视同仁的,不会厚此薄彼。而圣人因为是悟到的天地的规律,也一视同仁的来看待百姓,不会有远近爱恨等区分。天地间的规律无比的奇特,这种神奇的规律也照样作用在人类社会之上,很难用言语来详尽的表达。所以老子就建议通过“守中”,来认知天地万物,来指导为人处事。守中也就是不偏不倚的去看待整体,完整的看待我与天地、他人的关系。

01、我与天地的关系?

天地与万物的关系,是万物从天地中生出的,天地也就是万物的母体。天地对于万物而言,会不断的去帮助万物生长,不断的给予生长所需要的能量,而在万物生长达到极限之后,万物也会再变的衰老,直至死亡。这个生、长、老、死的过程,也就是万物必然会经历的过程。

而天地,对于万物而言,始终是一视同仁的来看待和作用万物。但是可能会有人有疑问,为什么不同的人生活差别如此的大?比如有富有和贫穷,健康和疾病等等。在这里人和人的区别,根源其实都是自己,是自己决定了自己的生活。因为天地间的法则,对于每个人都是适用的,所以天地间就是最公平的环境,天地以同样的规律来对待万物。

02、我与他人的关系?

每个人之所以会有差别很大的人生,这些都源于个人的所做作为,是自己过去的思想、言语、行为,决定了现在的人生模样。所以个人的世界,根本来讲就是自己的世界,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源自于自己。那这样我和他人的关系是什么样子的呢?

首先就是不存在外在的人事物,所有外在的事物本质上都是源于自己,自己也就是主要需要去向内作用自己。其次因为生命过程需要去为人处事,人在对外的所作所为,其实也都是再决定了自己未来的人生,这样我与他人的关系,实际上就是整体性的关系,我如何来对待他人,其实就是在那样对待自己。

03、我要如何守中?

首先的问题是,怎么样才能够称之为“中”?儒家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也就是人的各种思虑情感没有产生,是一种本源的状态。如果从阳明心学来看,可能就是去除了私欲的状态。如果从禅宗来看,可能就是无念无相无住的状态。从老子来看,万物都是从虚空中产生的,中可以是回归虚空的状态,或者就是全面整体的看待事物,不能有所偏颇。本质上各家流派也都是相通的。

守中,可以是去除自己的执着妄想,可以是回归本质的虚空状态,这样个人会与天地融而为一,浑然一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