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而致远 泼墨人生——采访著名书画篆刻家严军

 昵称61560146 2022-05-24 发布于浙江

 严军,原名严良鼐,字子越,别署梅鼎斋。1934年生于浙江金华。文物博物专业副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历任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顾问、艺术指导文员会委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篆刻创作委员会顾问、艺术指导,金华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金华市美术家协会顾问,金华书画院顾问、特聘画师。

 自幼酷爱书画篆刻,曾师从书坛泰斗沙孟海先生,并得到林散之、余任天、施世珍诸前辈具体指导。多次举办个人书画篆刻展,并以书画交流团团长出访日本。致力于文物考古、地方史、太平天国以及书画理论的研究和书画金石收藏、鉴定。出版有《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严军书画篆刻作品集》《严军印稿》《八婺书画》《婺州历代书画家传略》等。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传略录入《中国当代艺术家大辞典》《世界名人录》《中国美术年鉴》《中国印学年鉴》《中国当代历史学学者大辞典》等五十多种辞书。

书香熏陶 兴趣引领

 出生于金华一个书香门第的严军先生是一位慈祥敦厚的长者和求实谦逊的学者。从小受翰墨家风熏陶的他潜心书画篆刻艺道,六十余年不倦求索,终成名家。当今书坛,严军先生以他的书画实力在百花齐放的大家中独树一帜,使得浙派风骨薪火相传。

 严军先生在小学毕业之后来到金华师范学校就读,1949年解放前跟随在部队里的哥哥离开了金华,虽然在金华师范学校只有短短一年的学习经历,但这段充实美好的时光还是在他的心里留下了独特的印象。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小萌发的对书画的喜爱引领着严军先生打开了艺术的大门。在家中大人们的引导下,他开始自学书法和篆刻。读小学时,每天临摹一张毛笔字的作业为他打下了书法的基础。来到金华师范学校时,虽然当时并没有专业的书画课程开设,但是他并没有因此中断自己在这个领域的探索,仍然坚持业余的书画创作练习。1957年,在参加工作后因写作能力突出,严军先生被选入省委党校的秘书班进行学习培训,但是后来又因身体原因不得不中途退出,这一度让其倍感伤心苦闷。为了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他在工作之余全身心地扎进书画创作中,专攻术业,勤学苦练,孜孜不倦。

 后来严军先生调至金华总工会工作,负责文艺宣传,这无疑给他提供了更大的平台来研究书画。与此同时,因为工作上的需要,他还开始研究太平天国侍王府的历史。在文博单位工作三十多年,他对文物、考古、地方史及中国文学都有较深的研究,这也为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灵感。

师从名家 融会贯通

 一个偶然的机会,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的严军先生结识了沙孟海先生,从那时起,他常常就一些艺术上的问题向沙孟海先生请教。严先生回忆说,自己感觉在那段时间里,无论是书法篆刻的技艺,还是艺术审美力方面,都更为精进。1984年,严军先生正式拜师书坛泰斗沙孟海先生,并得到林散之、余任天、施世珍诸位前辈的具体指导。那个时候条件不好,买不到名贴,他就去图书馆看帖,一看就是好几个小时,默默地在心里摹写贴上的字,记下每个字一笔一划的力道、笔锋,回家了才能提笔书写。与此同时,严军先生也努力发展绘画方面的特长。在那个年代,人们都讲求一技傍身,走艺术之路远不如从政从商来得实在,他毅然投身艺术,只因时刻牢记潘天寿先生的一句话:“不仅诗书画三绝,而是要十全发展。”可见当时的书画界前辈们对艺术都抱着严格认真的态度。

 沙孟海先生曾对他的学生说,学艺术一定要走自己的路,一直走在别人的路上是不可能成为大家的。这句话提点了严军,让他明白,有自己的个人风格很重要,无论是绘画还是书法篆刻。于是他开始在学习名家特点的同时寻求个人的特点,不时加入一些自己的想法,使之融会贯通。比如说在学习赵孟頫的书法作品时,严军先生总结出,书法字体不仅要漂亮,还要有骨力,一笔一画之间要遒劲有力,这使得他的隶书作品风格突出,自成一派。

 严先生还将各门艺术融会贯通起来,诗、书、画、印全面开花。他有一本自己的诗集,大概收录了三四百首诗,其中有兴起而吟的,也有据画而作的,每首诗不论是内容还是韵律都极具可读性。在追寻艺术的道路上,严军先生在集成尊师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正如俗话所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其书法真、草、隶、篆皆工,尤擅隶书,精篆刻,善花鸟山水,酷爱画梅。所画梅花,神姿绰然,堪称“江南一枝梅”。

以身立世 人即学问

 艺如其人,艺为心声。严军其人,广涉博取,率性大气;严军其艺,俯仰顾盼,一任自然,艺术世界的真、深、凝、精、切,铸就了严军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与此同时,他独特的人格魅力也令人折服,在成就一个艺术家的同时,也成就了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严军先生曾经收过几个学生,他始终和他们强调人品之重要。他说学做人是第一位的,学艺术、做学问和做人是分不开的。古代的书法名家颜真卿、柳公权闻名于世,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书品好,更是因为他们的人品好,忠诚正直,才有所谓的“颜筋柳骨”。俗话说“字如其人”,一个人的人品好坏是可以从他的字迹上看出来的,字体笔挺,自然人也正直善良。但说到底,字迹的好是可以由长年累月的练习得到的,有的人尽管字好画好,内但在品行尚欠,这就是人品与书品不对等了。若要避免这样的不对等,就要从学做人开始,学会了如何做人,有了好的人品,书画艺术自然就会好。人在艺前,指的就是这个道理。

 作为老一辈的艺术家,严军先生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作为一名老校友,严军先生也对我们这些后辈寄予了深切的期望。他说,无论学什么专业,自己的天资不够,就需要用勤奋来补,尽自己的全力去拼一拼。他还建议我们学点艺术,因为艺术是陶冶情操的好方法,无论是审美能力还是人文素养,都能得到培养和提升。学书法也好,学绘画也好,从中获得的宁静心态和对人生的哲思是可以受益一生的,这才是艺术所追求的真正目的。“奇不失真,华不失实,才有生气;既华又实,此为绘画之真谛,吾信而不易耶。”这样一个踏实、笃诚的艺术家让人体会到了什么叫做自然,什么叫做平淡天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