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知深度,决定了你的思考境界

 自主是道 2022-05-24 发布于广东

近期听书,大多谈认知相关,结合之前看过的国学大师季羡林的文章《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最后一句:“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由此想谈谈“认知”的理解及意义,期待能对你有所启发。

01认知之尺

首先,分享一个概念:

达克效应:全称邓宁-克鲁格心理效应。它是一种心理偏差现象,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缺能力的基础上得出自己认为正确但其实错误的言论。容易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

举个例子:

1995年,在美国发生了一起非同寻常的刑事案件,有一个叫麦克阿瑟·惠勒的中年男子,光天化日之下抢了匹兹堡的两家银行。

警方调出监控,惊讶的发现,此人没有采取任何变装措施……

结果惠勒当天晚上就被逮捕了,他看到警方出示的监控视频,感到难以置信,喃喃道:“可我涂了果汁啊……”

警方后来经过调查得出结论:惠勒不是疯子,也没有吸毒,只是犯了一个不可思议的错误。

惠勒认为在他的皮肤上擦柠檬汁,就能使他在摄像机前“隐形”。只要他不靠近热源,就应该是完全隐形的。

他的理论依据来自于棉签沾点柠檬汁在白纸上写字,等柠檬汁干了后,就什么都看不见了,这时候用火烤一烤,字迹就会显现出来。原理是柠檬汁是酸性物质,加热之后发生碳化反应,会留下咖啡色的字迹。

现在看来,或许有些搞笑,也正是这个案例,得出了著名的“达克效应”。

简而言之,能力欠缺的人会因为自我认知不足而产生错误判断或自我膨胀。

具体请看下图:

人的认知,会有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第二阶段:知道自己不知道

第三阶段:知道自己知道

第四阶段:不知道自己知道

第一阶段,大多数人都处于这一区间,若没有外在的压力或自我感觉到了认知屏障,究其一生,可能都处于这一层次。

第二阶段,这个时候,由于外部环境的挤压或经历的事情产生冲突,让个人的自信心受挫。从而产生了对自我的怀疑或否定,知道了自己存在一些认知盲区。

第三阶段,经过长期的学习,以往的经验和认知在新的知识体系下得到重塑,逐渐认知和建立了一些新的思维框架。

第四阶段,在持续的历练及开悟中,逐渐有了自己的人生信条及行为准则,行事变得无比坚实而有力。

02所谓进化

人的进化,本质是对外界事物在不断变化的状态下保持足够的认知度及理解度。这个认知会随着时间的差异,具体环境的不同而调整。

有一句话,大家都很熟悉:“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道理只是听过,没有和自己的生活工作相结合并产生新的思考,自然不会有变化。认知不能得到升级,自然结果不会好。

美团的王慧文曾讲过一句话,火遍网络:“有担当的管理者,要把下属从“愚昧之巅”推向“绝望之谷”,至于下属能否爬上“开悟之坡”,看个人造化”。

这句话意味深长。为什么人会不知道自己处于“愚昧山峰”,一方面没有有效的反馈,另一方面戳破真相是有风险的。

试想,自认为自己在某一方面“能力很强”的人,突然被好友告知,能力很弱或者没有,这样的巨大落差,他的内心可以接受么,双方的好友关系还能维系么?当这些可预见的风险出现在面前而没有好的解决之道时,人会本能地选择当下稳定状态。所以,一切如旧。

较好的进化方式,是自我主动选择迎接外部的不适感,或者深刻剖析某一案例从中学习。审视、反省。再次审视、反省。多次审视、反省。

03破障之道

如何破除认知障碍的问题,有以下方法可以分享:

1.十年维度法

当遇到一个举棋不定的问题时,安静五分钟,然后想,如果是十年后的我,会如何做?

这样思考,很大程度会让我们避免短期利益的干扰,更趋同于和人生的长远利益相结合。

2.多问

多问自己几个问题:真的是这样么?真的是对的么?持续思考其中的关键要素。在关键要素上下功夫,反复验证,快速尝试,依据反馈做出判断。

3.广泛阅读

许多问题的解决,来源于日常的知识储备及认知积累。这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坚持,日复一日,才能到达认知的平稳高原。

写在最后

写到这儿,我想起了一个人,《天道》中的丁元英,在股票市场一声不响卷走2个亿;在古城隐居期间,面对刘冰砍价一半的杀价行为淡然自若;吃早餐因店主忘记已付钱而再次付钱的向下包容,因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不同而与身边人显得格格不入……面对市井小民的“看不惯”,而依然云淡风轻。这是真正的高人。

愿我们都能跳出愚昧山峰,进入绝望之谷,走上开悟之坡,到达平稳高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