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经典名方:乌梅丸案例 (乌梅丸配合叶天士、王旭高理法)

 朱永林548cr9af 2022-05-24 发布于湖南
2021年10月20日初诊
女,59岁,主诉反复胃痛、腹胀6年余,加重1月余。
症见:胃痛、腹胀,白天轻,晚上重,特别是凌晨三四点左右,晚饭后腹胀,心下灼热;晨起口苦,不口干;饮食乏味,饥不欲食;多梦,凌晨三四点左右容易醒;大便不成型,一日一至二次,小便黄。胃镜显示:萎缩性胃炎。舌质淡胖,舌尖红,苔薄。
病机:水土湿寒,木郁不升,肝气郁结,郁久化热,肝木乘土。
拟用:乌梅丸加减。
(乌梅丸,即王旭高泄肝法,辛酸苦泄法,补阳明泻厥阴法。)
拟方:
干姜、川椒温脾、胃散寒。
川楝子、黄连苦寒,一泻少阳胆火,一泻少阴君火。
桂枝辛温升达肝木。
乌梅、白芍、黄连,酸苦泻郁热,白芍酸苦化阴补血。
白芍跟乌梅同为酸药,叶天士明确说了,乌梅非酸敛药。白芍酸敛偏厥阴肝木,而乌梅酸升发偏少阳胆木。
牡蛎咸寒潜上越浮阳(心中热)。
人参补脾胃。
复诊数次,临床症状消失,复查胃镜痊愈。


2021年11月20日初诊
男,29岁,主诉胃脘疼痛5年。
症见:胃脘疼痛,夜间凌晨1-4点多疼痛,以疼为主,疼痛时进食后缓解,疼痛时容易腹胀,饥饿时容易手脚发抖,疲惫无力,容易烦躁,无反酸烧心,无恶心呕吐,无口干口苦,二便正常。
胃镜检查: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隆起糜烂。
病机:肝胃郁热,脾气不足。
分析:胃脘疼痛,凌晨疼痛厉害,肝木升达之时,升达不利,冲克胃脘,故疼痛、腹胀;疼痛时进食后缓解,乃胃气虚症;饥饿时手脚发抖,疲惫无力,气血不能濡养四肢。心烦,郁热。

拟方:
乌梅、白芍酸泻肝热,敛肝滋养阴血
川楝子、延胡索,疏肝泄热止痛
黄连苦寒泻火
桂枝、干姜,畅达肝木,干姜用量很少,取辛开之意。(无脾阳不足症状,故少用)
人参补脾胃气
当归,柔肝血。
复诊数次,症状消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