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莎替尼是继盐酸埃克替尼片(凯美纳)后,贝达药业第二个自主研发的络氨酸酶抑制剂。不同的是,恩莎替尼是新型强效、高选择性的新一代ALK抑制剂。 目前国内,第一代ALK抑制剂克唑替尼仍然是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主要选择,但大多数ALK阳性患者在使用克唑替尼1年内就出现进展。相比之下,恩沙替尼的能力更强,是克唑替尼的10倍,这也奠定了恩莎替尼在ALK临床治疗中的地位! 不仅是理论,在实际临床研究中也是相同的结论。在eXalt3研究中,研究者评估了恩莎替尼和克唑替尼作为一线治疗的疗效,最终结果显示,恩莎替尼在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上,较克唑替尼明显延长了一倍(25.8月vs 12.7月),也就是说,相对于克唑替尼,恩莎替尼可以让患者的治疗多稳定一年! 图注:可以看到,黄线所代表的恩莎替尼的无进展生存率稳居蓝线(克唑替尼)之上。也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恩莎替尼中有更多的患者没有发生进展。 从脑转移的颅内缓解率方面来看,恩莎替尼也是碾压克唑替尼,恩莎替尼的整体客观缓解率(ORR)是克唑替尼的3倍(64% vs 21%),此外从首次颅内进展率来看,恩莎替尼也要优于克唑替尼(4% vs 24%/1年)。 在副作用方面,恩莎替尼的副作用主要表现在皮疹,总体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在50%左右,但3-4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控制在5%以内。临床试验数据显示,恩莎替尼因为不良反应需要进行剂量调整的患者比例明显更低,这是非常重要的优势。 因此,简单来说,一线治疗上,恩莎替尼较克唑替尼是全面超越。那二线治疗如何?也可以说是很优秀了。 研究数据结果表明:对克唑替尼耐药的ALK阳性NSCLC患者,接受恩莎替尼二线治疗客观缓解率(ORR)达52.6%,疾病控制率(DCR)高达87.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11.2月。针对脑转移的颅内客观缓解率(ORR)达71.4%,颅内疾病控制率(DCR)高达95.2%。 基于该项研究,恩莎替尼正式获批上市用于「克唑替尼治疗后进展的或者对克唑替尼不耐受」的「ALK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 在目前国内获批的三款ALK抑制剂中,恩莎替尼二线治疗在客观缓解率ORR方面可与塞瑞替尼、阿来替尼相媲美。 恩莎替尼作为国产原研创新药,为ALK治疗注入了新的力量。无论是一线治疗、还是二线治疗,数据都非常耀眼。另外恩莎替尼在其他的靶点中也有同样不错的抑制效应,比如ROS1靶点:ROS1靶点融合也是晚期非小细胞初治必检的靶点之一,治疗价值非常肯定。恩莎替尼(X-396)与目前标准治疗药物克唑替尼相比,抑制效应相当。 不仅于此,在耐药方面,对于目前已上市的二代TKI耐药的位点如G1202R突变、I1171和F1174突变,恩莎替尼也展现了强大的有效率。恩莎替尼对常见的G1202R突变,客观缓解率(ORR)达到33.3%,对于I1171和F1174突变的客观缓解率(ORR)为50%和71.4%。 据公开数据显示,国内2019年ALK抑制剂的目标人群约5万人,目前 ALK 抑制剂年销售规模约100亿元。由于贝达医药的恩莎替尼错过了2020年医保谈判目录遴选的时间节点,要进医保或许只能期待明年的谈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