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坐位到站位 从坐位到立位的转移通常分为两个阶段:伸展前阶段和伸展阶段,伸展前阶段涉及重心的向前或水平转移,伸展阶段涉及重心的垂直转移。 ![]()
二、 坐位到站位的动作分析 动作分析通常可以分为4个阶段:初始条件、启动、执行和终止,如下表: ![]() 1 初始条件 初始条件包括患者的姿势和执行运动任务的环境。
![]() 脑卒中患者(左侧偏瘫)坐着时,重心主要在健侧(右侧)。 ![]() 脑卒中患者(右侧偏瘫)坐着时胸椎后凸加重,骨盆后倾。当患者伸展身体试图站起来时,大部分的重心都会过度靠后。这使得患者在尝试站立的时候可能失衡向后摔倒,或者患者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力量才可以站起来。 ![]() 患者左足后伸不够。这将使伸展前阶段的身体重心难以水平转移,在伸展时难以有效利用左侧下肢向上产生推力。腓肠肌-比目鱼肌复合体挛缩或腘绳肌无力可能是导致足部后 伸不足的原因。
2 运动启动 在起始阶段,应注意起始运动的时间(如患者是否需要多次尝试才能开始运动)和方向。由坐到站转移的启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包括延迟启动和错误方向的启动。 3 运动执行 运动的速度和方向、身体各部分之间的协调以及平衡和重心转移能力都是影响患者表现的因素,在运动执行阶段应进行严格分析。在运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可能会导致转移困难或无法成功转移,包括肌力降低、无法完成重心前移运动模式中的顺序错误、速度慢、重心分布不均匀,以及移动过程中无法保持平衡。 4 运动启动 转移的最后阶段出现的常见问题,包括无法在适当的地点和时间停止转移,以及在完成转移后无法保持平衡。在这些情况下,患者可能需要在站起来之前迈一步,从而在支持面内部建立重心。 三、 坐位到站位的干预策略 通过对患者的身体结构、功能的任务分析、检查,以及对患者康复目标的了解,治疗师可以设计出全面有效的干预方案。 1 环境 在运动学习的初始阶段治疗师应设置转移练习的环境,使患者在减少代偿性运动策略的同时也能够成功完成任务。可使用一个坚硬的、增加座高的椅子,升降的治疗床是初次练习的理想选择。 ![]() ![]() ![]() 使用各种座椅表面练习从坐到站/从站到坐的转移,能更好地模拟患者的家庭和社区环境 2 姿势 理想的起始姿势是,在座椅表面边缘呈直立坐姿,重心均匀分布,骨盆处于中立位置,双足位于膝关节后方(踝关节背屈约15°),踝关节活动范围受限会限制足的放置位置。 ![]() 3 运动执行 (1)患者通过增加胸椎后凸和骨盆后倾来抬头。如果患者试图从这个位置站起来,很可能会失衡而向后倒在座位上。 ![]() (2)当患者的上肢在前方交叉时,治疗师在伸展前阶段引导患者向前平移,而患者保持躯干上部伸展,同时躯干下部相对于髋关节向前屈曲。 ![]() (3)桌子可以帮助练习当躯干下部在髋部向前旋转时保持躯干上部伸展,为伸展前阶段重心的水平移动做准备。 ![]() (4)治疗球能帮助患者学习如何在伸展前阶段通过躯干下部在髋部向前旋转时保持躯干上部伸展,来有效地完成重心的水平移动。 ![]() (5)脑卒中患者(左侧偏瘫)左侧肩关节半脱位,治疗师辅助站立时,不应该拖拽患者的肩关节。 ![]() (6)治疗师可以通过一只手对患者膝关节施加向后向下的力来帮助膝关节伸展同时稳定足部,另一只手用于引导躯干向前。 ![]() (7)治疗师在帮助患者站立时,不应该贴近患者身体,这会限制患者躯干和小腿向前屈曲。、 (8)将一个小台阶置于受累较轻侧足下方,帮助患者把更多的重量放在受累较重侧下肢。这有利于加强受累较重侧肢体功能,减少对受累较轻侧的依赖,从而提供基本的站立力量。 ![]() 4 重复练习与强化 坐到站转移的重复练习(每天11~14次)已被证明可以提高在无上肢辅助的情况下独立转移的能力,并且可以提高脑卒中住院康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活动能力。所有提高从坐到站转移能力的干预策略的关键部分都应重复练习。 以任务为导向的站立强化训练包括靠墙半蹲、上台阶和下台阶以及小幅度弓步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