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记忆】乡愁里的年味丨丨陈达

 昵称79734495 2022-05-25 发布于江苏

乡愁里的年味

陈 达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再没有什么比过年更让我期盼、让我高兴、让我幸福的事情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过年习俗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比如在电视上看春晚、去外地旅游、到网上K歌、去酒店吃年夜饭等等。然而,在我那心心念念的乡愁里,依然是儿时过年的情形……

写春联

        在我们苏北,过了祭灶就是年。

        父亲就早早地从集上买回两大瓶墨水和一杆毛笔。因为过了祭灶之后,大半个村庄的亲朋邻居都会陆续到俺家找父亲写春联。

        虽然父亲的文化水平不高(仅读了三个月的扫盲班),但由于受祖父的影响,写就一手好毛笔字,再加上辈分高,平易近人,庄上人都愿意找父亲写春联。当然,父亲也乐意为大家服务。亲朋邻居只需要从集上或代销点买几张红纸,放在俺家里,告诉父亲自家有几合单扇门,几合双扇门就行了,然后回家该忙啥忙啥。父亲还会为每家多写几个单联以备用,比如可以贴在羊圈、猪圈、牛圈、粮缸、灶台或者院子里的树上、院门口的墙上等,增添喜庆。

        写好一家春联,等字迹晾干,是谁家的,父亲就叮嘱我连同剩余的红纸给人家送去。有时人家为了感谢父亲,会往我衣兜里塞一把糖或一把花生或一个二踢脚(一种鞭炮)什么的,但我从来不要,说俺家里有,拔腿就跑。

                              赶年集

        每年节前我都跟着父亲去两里外的山东省临沭县一个叫石门镇的地方去赶年集。

        头天晚上,父亲用长棍戳下三五只熟睡在院子里枝头上的老公鸡(或者老母鸡),装进麻袋,天亮背到街上先卖了,换些钱再置办年货。

       我九岁那年陪父亲赶的那趟年集,至今记忆犹新。父亲把两只老公鸡卖掉换了11块钱,推着独轮车走在前面,我跟在父亲身后。父亲边走边不断打探街边年货的价钱。突然,父亲的独轮车被一个骑自行车的年轻人撞了一下。父亲先是低头,然后抬头,忙给年轻人赔礼:“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年轻人则得理不饶人地说:“没长眼呀?”转身离开了父亲。之后,父亲在买年货掏钱时才恍然大悟——衣兜里的钱被刚才那个骑自行车的年轻人打马虎眼掏走了……

        那趟年集,父亲什么也没买,推着我回家了。回去的路上,父亲朝我说,委屈二蛋了,今天咱们的钱被偷走了,害得你饿肚子了。不过不碍事,咱家里还有十几只鸡呢,改天咱再来赶年集,给你买好吃的。嗯,我点头。

抢哑鞭

    儿时大多数男孩子都有自制“土枪”的“手艺”。

  过年的时候,把拾来的哑鞭(因质量问题没有炸响的鞭炮)剥掉皮,再把裹在最里层的鞭药倒出来,收集在一个小瓶子里,以备日后“打枪”用。

  在我的记忆里,每当零点钟声敲响之后,村里就像炸开了锅,我们二三十个男孩子“呼啦”齐聚在一起,个个精神抖擞,顺着燃放鞭炮的声音,一会儿潮水般涌进这家,一会儿又排山倒海般倒进那家。有的头顶着破大衣,趔趄着身子,不顾一切钻进燃放的鞭炮下面拾,有的用自制的铁网兜子往里舀,

 也有胆子大的,直接用脚踩住落在地面的鞭炮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手掐灭正在燃烧的鞭捻子,还有一些年龄偏小的孩子不敢靠近,只能等鞭炮燃放完毕,才低着头,弯着腰,拿着手电筒在炸碎的鞭纸堆里来回照,幸运的话,也能拾到大个头的鞭炮。  

                        拜大年

         放罢鞭炮吃过饺子,父亲打好纸(一种祭祀用的草纸),领着我和大哥到村南头的坟地里给逝去的祖父、爷爷、奶奶磕头拜年(上坟)。回来之后,6点左右吧,我和大哥就加入到本村陈姓家族串户拜年的队伍里给长辈们拜年。

   拜年其实并不是真磕头。本姓的晚辈们聚集在一起,一块儿到长辈家里,根据辈分会不约而同地说,大爷、大奶或俺叔、婶子,拜个年吧,一年一个头不能少呀。这时,长辈们就会迎上前笑着说,免了免了,不拜不拜,给会抽烟的晚辈们抽烟,不会抽烟的发糖、发瓜子或发花生吃。然后相互问候一下,说些吉利的话。

随着“大部队”给长辈们挨个拜年之后,等天亮透了,母亲领着我去给我的佬佬、姥娘拜年。我两手握住姥娘的手说,姥娘,给您拜年了,新年好。姥娘说,不拜不拜,拜老喽。随即从兜里掏出一元压岁钱塞给我。

        光阴荏苒,年流如水,乡愁愈浓。如今,我庆幸,我有这份珍贵的经历和记忆——过年,已经是我儿时最美的梦……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作者简介:

陈达    江苏东海人。系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连云港市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咸宁市《九头鸟》杂志特邀撰稿人。现任《山花》杂志执行主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