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肝病要抓住关键 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新用户03284505 2022-05-25 发布于湖南

关于肝病治法,历代医家发挥良多。清代名医王旭高有肝病三十六种治法之说。治肝病要抓住关键,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这样在临床上才能执简御繁,便于应用。

六气之中,肝为厥阴风木,应于春季,主生发之气。肝木在十二地支,应于乙木。乙木有一特性,喜暧恶寒。故古人说“江南三月,草长莺飞”。“喜柔条于芳春,悲落叶于劲秋”。一般慢性肝病,多属于寒证。

中医中有“子卯相刑”,“水多木漂”之说。子为冬季寒水,说明寒水之气,大不利于肝木。春天连日阴雨,可让农作物烂根枯死。肝在人体属木,跟农作物有相同的属性,也是怕阴寒多水的。肝主疏泄,疏泄之义,就是使血脉暢通之意。水为阴邪,最易于随处潴留堵塞。必赖热能把水蒸腾为水蒸汽,才能流通。阴邪多了,会大大增加了肝肾负担,大大破坏了肝肾功能。血脉不通,水气潴留,于是高血压,心脏病,脑出血,百病生焉。

1. 治未病。“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金匮要略·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强调了“脾旺”的重要性,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是传统中医的预防医学模式。现代认为“脾旺”与免疫功能相关。现代医学的肝病属消化系统疾病,其病毒感染的预后与免疫调控有关,所以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取效的关键在于免疫治疗,尤其是自身免疫功能的恢复。实践证明乙肝病毒的清除从太阴脾论治是最有效的方法。

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肝病恶化进展的因果关系尤其明显,所以,充分认识肝病的病理变化特点,及时阻断传变与嬗变,是肝病治疗预后的关键。如对于乙肝治疗,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单纯的护肝治疗发展到如今的以抗病毒为主的综合治疗和侧重疫苗预防,有着显著的进步,但传统中医“治未病”理念与之相比,仍然毫不逊色。对现代中医而言,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传承这种理念,并能够吸取现代医学的精华,使自己的技术达到传承这种理念的水平。

2.对证治疗。“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金匮要略》)。从病脉证三者的鉴别而见病知源,“而医术浅狭,懵然不知病源,为治乃误,使病者陨没,自谓其分”(《伤寒论·伤寒例》)的行径,张仲景是深恶痛绝的,他强调“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伤寒论》)。肝胆病变的相应脉象呈现为两关弦,或弦兼滑,弦主气滞、主饮,滑主痰热,此脉象与肝细胞炎性水肿相符。肝癌的脉象也对应于两关,随着肝癌程度的由轻趋重,呈现的脉象也由最初的细涩似无,渐次演变为细弦→弦细→弦滑→弦硬,脉象变化与癌变程度呈正相关。

3.方证对应。“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伤寒论》)。有是证用是方,方证相符,药证对应,强调了经方应用必须抓主证的特点。肝病复杂多变,症候表现虚虚实实,虚中夹实,实中有虚,主证辨识不明确,更易犯方药堆砌的错误。一般而言,方证的对应取决于症候群的适应范围,为辨证论治的主要内容,如大柴胡汤的主治为热结在里,凡症见往来寒热,自汗出,胸胁苦满,呕吐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满痛,大便秘结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者均可应用。

相关资料记载:大柴胡汤具有利胆排石,扩张奥狄氏括约肌,抗胆石形成,降低转氨酶,保护肝脏,抗胃溃疡形成,增强肾上腺功能,抗炎症反应,抗动脉硬化,抗血小板聚集,抑制子宫、肠管平滑肌张力,增加肠蠕动,促进免疫功能。药证相符则指单味药或具有协同增效的药味组合,能够针对病灶或病症的专治,为辨病论治的主要内容,如茵陈五苓散专治黄疸病,《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说:“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功效专一,疗效显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