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芙蓉山风景区

 续藏四库全书 2022-05-26 发布于湖南
中文名

湖南省宁乡县芙蓉山风景区

开放时间

全天

地理位置

湖南省宁乡县西南边陲青山桥镇芙蓉村

著名景点

芙蓉山顶部

1介绍

编辑

芙蓉山顶部有一方开阔地,约有10000平方米,普济寺即位于此。寺前有良田阡陌,碧水清池,飞云走雾,黛色连天。唐代诗人刘长卿贬任隋州刺史时,曾游览于潭州一带。时值严冬,在芙蓉山突遇风雪,写下《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南宋大儒张栻亦有《芙蓉山》诗,诗云:

上头壁立起千寻,下到群峰次第深。

兀兀篮舆自吟咏,白云流水此时心。

2普济寺

编辑

明代时寺院全部用麻石砌成,一横一竖,成十字形,中间有天井。正厅供奉清庵祖师坐像,左厅供关帝等神像。明成祖永乐十一年(1413)癸巳桂月望日,圣旨敕封“普济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寺庙年久失修而毁。至70年代重建寺院,规模扩大。本世纪初,再次大兴土木,神殿改盖琉璃瓦,仿南岳大殿之形,更显庄严肃穆。据夏氏族谱记载,清庵祖师原名夏天圭,祖籍宝庆府新化唐溪,生于元代延佑七年(1320),饮母素乳,童稚持斋,口诵阿弥。年方六岁,有人将其引入宁乡芙蓉庵投师学佛。据传,当时芙蓉山人烟稀少,经常要到几里外去讨火种。自他入庵后,“师傅讨火要半天,徒弟取火眨眼归”,时经六载,师傅疑心,暗地窥视究竟,只见他骑一高大红虎而归,师傅惊呼“小心”,仙机识破,清庵祖师离虎脱凡,只听半天云中曰:“世世修来成神佛,一十二岁脱凡体。半天云中救凡民。”从此,招来善男信女,四方朝拜。每年农历六月十七日清庵祖师生日,普济寺热闹非凡,朝拜者挤得水泄不通,纸钱烧红天际,鞭炮响彻云霄。

普济寺之盛名离不开芙蓉山的灵光秀气。芙蓉山,石奇,林美,水秀,留下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从新修的盘山公路绕山而上,通至二佛殿。拾级而上,便是大佛殿,正中供如来佛祖像,右供关圣帝、南阿弥陀佛像,右供清庵祖师、观世音像,两边供二十四位诸天佛祖像。再上就是大石壁,数百平方米,如刀削斧劈,光滑可鉴,故称镜子岩(亦称镜山排)。岩下有两个石洞,靠近二佛殿的叫云霄洞,洞大,可供数十人歇宿。靠近镜子岩的叫“仁仙洞”,洞不大,可放一方桌,供十余人坐立。传说洞中住仁仙娘娘,乡间红白喜事宴席所需碗筷杯羹可到此洞借用。借时将墨贴置于洞中石桌,翌日即可如数取用。用后如数归还洞中。

顶峰有一奇特山头,形似神磬,称磬子岭,它与北边形若香炉的“香炉山”对峙,故有“北香炉,南磬子,中间夹着普济寺”之说。临近山顶,可见从山脊延伸到路边的几块巨石,名“下马石”。传为清庵祖师离虎脱凡之处。石下有“阿弥陀佛”石碑。巨石上有一石槽,长尺余,宽数寸,槽内天天有水,天旱数十日不干。槽中之水,人称“圣水”,过路香客和游人用槽中“圣水”涂擦身体各部,有病祛病,有痛消痛,无病防灾,说得神乎其神。

在西侧的半山腰,可见几块巨石上有几处碗口粗的指痕。传说有次神仙路过,风雨大作,神仙攀石而行,便在石头上留下这一道道痕迹。而后,神仙在巨石下一洞栖身,以避风雨,此洞后人称为“风洞”。传说从风洞烧火,可见山南面的仁仙洞出烟。

普济寺山门外右侧有石虎和石屋,石虎仿清庵祖师坐骑而雕,雕师乃祖师原籍人氏,雕成雏形后即回原籍探亲,暴病而亡,无人敢再加工,因而石虎雕制粗糙,但形象逼真。石屋中有清庵祖师坐像。下层是祖师圆寂葬身之塔。传说塔顶是可以揭开的。祖师圆寂后,端坐塔中,容颜不改。其姐每三年为其剃度一次。剃至第六次,其姐看到祖师仍红光满面,头发也长得很长,不知是否还活着,试用剃刀划破头皮,鲜血直流。自此玄机泄露,塔顶密封至今,再也揭不开了。

离寺不远处,有一石井,名叫龙王井。井深数十米,井壁分七层,全由花岗石砌成,上小下大,井中有碗粗的山泉喷出,冬暖夏凉,清澈香甜。井旁有龙王庙,传说这井水就是龙涎。清诗人周俊煊《大芙蓉峰》云:高耸芙蓉一朵开,巨灵掌上几时栽。

崖前得雨添新瀑,石萼逢春长旧苔。

选胜应惊湘岸色,登高莫作锦城猜。

托根何必华峰顶,采得龙涎露几杯。

合作编辑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