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名医学习银屑病治疗经验!

 仙鹤草中医学堂 2022-05-26 发布于内蒙古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临床上表现为有代表性的红斑、丘疹、鳞屑。各种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为主。一般多为冬重夏轻。本病一般属中医“白疕”、“牛皮癣”、“干癣”、“松皮癣”等范畴。

01

禤国维先生诊治经验

一、治病求因,从血论治

禤教授认为,寻常型银屑病病因虽有风、热、寒、湿、燥及七情内伤、饮食失节等因素,但根本是机体阳热偏盛。

当各种致病因素作用机体后,极易从阳化热,热蕴体内,郁而化毒,以致热毒壅盛;热毒不解,燔灼营阴,津血受热毒煎熬而运行不畅,日久必致血瘀;若病情迁延,又可耗伤阴液,而致血虚风燥。

可见,本病不同阶段病机变化虽有不同,但均有热、瘀的病机特点。而瘀热皆可生风,故风邪又贯穿疾病全过程。

清热、活血、祛风是主要治法。

银屑病系血热内蕴,郁久化毒,致血热毒邪外壅肌肤而发病。热毒入里,耗伤津液,瘀滞气血,致血虚、血瘀等证。

禤教授从血论治银屑病,根据不同时期,分血热、血虚、血瘀治疗。

常用基本方:土茯苓、白花蛇舌草各30g,板蓝根、大青叶、地肤子、半边莲、白鲜皮各15g,露蜂房、川芎、泽泻、车前草、甘草各10g。

血热加山豆根、生大黄各6g,生地黄、牡丹皮、紫草各15g,赤芍10g,水牛角(先煎)30g;血虚加丹参30g,鸡血藤、玄参各15g,沙参、麦冬各10g;血瘀加丹参、三棱、莪术、王不留行各10g。

其中血热型多见于疾病进行期,血瘀、血燥多见于静止或消退期。

二、辨病辨证结合

银屑病病因复杂,与遗传、感染、免疫功能紊乱、代谢障碍、精神创伤有关。

禤教授十分重视患者发病原因及临床诊断,并重视临床特征,特征不明显则根据皮肤病理明确诊断,再根据银屑病发展的不同时期分期辨治,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确定疗程及选用西药,其特色诊疗方法如下。

1. 重视心理疗法,因势利导。

银屑病患者病程长,且易于复发,导致多数患者情绪烦躁,影响治疗。

教授在明确诊断后耐心诱导患者端正心态,从中西医不同角度给予解释,鼓励患者以乐观心态坚持治疗,对情绪不稳定者处方中酌加煅龙骨、煅牡蛎镇静安神。

2. 擅用清热凉血。

现代医学认为,银屑病发病与细菌、病毒感染有关,而药理研究表明,清热解毒利湿药物多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

此外,此类药物中尚有抗肿瘤、阻止细胞丝分裂的作用,而银屑病正是一种表皮细胞过度增殖的疾病。

禤教授据此在辨治基础上应用板蓝根、半枝莲、大青叶、白花蛇舌草等清热凉血解毒药。

3. 强调活血化瘀。

禤教授擅用活血化瘀药,血热型常选用丹参、牡丹皮、赤芍等凉血活血,尤喜用丹参注射液注射足三里穴,以改善微循环和降低血液黏度。

血虚型则选用沙参、鸡血藤等活血兼补血。病程长、血瘀明显者,选加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等活血功效较强的药物。

禤教授还将雷公藤多甙片作为成人患者的基本用药。

4. 激素与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禤教授认为,治疗银屑病应根据病情适当给予西药治疗,但应慎用激素。

患者发病前往往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尤其以点滴型银屑病、儿童银屑病及银屑病急性发作多见。有效地抑制葡萄球菌对感染相关性银屑病的控制十分重要。

临床在治疗银屑病中抗生素应用比较多,抗感染对许多患者是非常有效的治法,禤教授常用罗红霉素口服或静脉滴注红霉素。

由于皮质类固醇激素具有抗炎、抗毒、抗休克及抗过敏的作用,对治疗银屑病有确切疗效,但长期大量使用会产生不良反应。

因此,禤教授认为,寻常型银屑病除局部外用激素外,应忌口服或静脉滴注。对病情顽固常规治疗难以控制者,可考虑小剂量口服,每天1次。

5. 注重外治,内外结合

使用外用药治疗应注意:用药前用热水洗浴,以除去鳞屑,增强药物疗效;急性期不直接使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以免刺激皮损导致银屑病红皮病;

药物浓度应从低浓度开始,视使用后的反应逐渐增加;皮损面积较大时,用某一种药物过多可导致吸收中毒,因此,将皮损分为数个不同区域,分别用不同的药物。

禤教授常选用5%硫黄霜或恩肤霜,头皮多外搽乐肤液或用颠倒散外洗。

02

俞锡纯先生诊治经验

一、清热法

银屑病在进行期时,大部分是有热象的,但因热邪的性质与病位不同,可分为以下两法。

1. 清热凉血法

用于进行期不断出现新疹,色鲜红,呈点滴或斑片状,全身泛发,表面覆盖银白色鳞屑,剥去鳞屑基底见有出血小点。

伴瘙痒,心烦,怕热,尿黄赤,大便秘。舌红苔薄,脉弦滑有力。

药用土茯苓、槐花、生地、茅根各30g,紫草15g,甘草6g,便秘甚者加川大黄10g。

若皮疹初起,呈点滴状,疹色鲜红,鳞屑少,口干舌燥,扁桃腺肿大者,加解毒的金银花、大青叶、板蓝根各15g;

若皮疹由点滴状丘疹扩大而变为斑块,表面鳞屑较多,以上肢或躯干上部为甚,尤有分布头皮者,加祛风的荆芥、防风、牛蒡子各10g,蝉衣6g;

头皮为银屑病好发部位,在该处的皮疹较为顽固,用一般的疏风药无效时,往往加虫类熄风药如蜈蚣、乌梢蛇之类;

若皮疹以下肢为多,胸脘满闷,四肢沉重,舌苔白腻,有湿浊不化证候者,加利湿的茯苓、薏苡仁各15g,防己10g;

若皮疹由鲜红逐渐转为黯红之斑块,舌出现瘀斑者,加活血的赤芍、当归尾各15g,红花10g;

若症见口渴心烦,舌苔黄燥,脉洪大,属肺胃邪热未解者,加生石膏30g,知母10g。

2. 清肝胆湿热法

用于湿热之邪客于肝胆,皮疹大小不等,基底潮红肿胀,或因搔抓见少量渗液结痂,下肢较多,胸脘满闷,口苦咽干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濡缓。

药用土茯苓、茵陈各30g,黄芩、白鲜皮、苦参、栀子各10g,生薏苡仁、茯苓皮、金银花各15g,甘草6g。

二、活血法

皮疹肥厚,呈地图状斑块,浸润明显,色泽黯紫,舌有瘀斑。

药用土茯苓30g,三棱、莪术、皂刺、陈皮、苏木、红花各10g,赤芍、当归尾各15g,甘草6g。

若皮疹偏重于下肢,苔黄腻者,用土茯苓、茵陈各30g,三棱、莪术各10g,活血兼利湿。

三、养血法

病情迁延日久,热象已消,无新疹发生,皮疹潮红减退,鳞屑覆盖较多,有皲裂,基底浸润肥厚,病损处裂痛,伴瘙痒,咽干,舌淡红,苔白,脉濡细,或沉细。

药用土茯苓、大熟地各30g,蜂房、当归、何首乌各15g,白芍、丹参各12g,天冬、麦冬、玉竹各10g,甘草6g。

认识皮疹的寒、热、风、湿,对于立法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分布、颜色、性质的不同,而作为对银屑病辨证的依据。

如皮疹分布在四肢伸面的属阳,屈面则属阴;头面、上肢及躯干上部的多属风,下肢的多属湿;皮疹基底潮红,多属热邪燔于营血等。

同时还应结合脉、舌的变化加以全面分析:苔黄燥为热在气分;黄腻为热在肝胆;舌质淡为虚寒;苔白腻为寒湿;脉弦滑为热证、痰证;脉沉细或濡细则为虚寒。

临床上有时舍症脉舌而重疹,有时舍疹而重症脉舌,具体情况分别对待。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皮肤病中医经验集成》,徐三文、梁延平、唐岛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10.4。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