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知心理学视角:如何理解自主教育,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

 思明居士 2022-05-27 发布于河北

教育就是未来,孩子就是明天。人生是一段孤独的路程,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教育可以帮助孩子赢在未来,更好地迎接未来可能会面临的挑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让孩子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如何深度理解学习的过程以优化课堂教学

中科院心理所著名心理学专家张梅玲教授认为,自主教育是教育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和方向,只有从认知心理学上理解自主教育与自主学习,进而构建合理的课堂文化,才能培养孩子的自驱力

本文共4032字,仔细阅读需11分钟

开展结构教学,推动自主教育的发展

1、学习是建构认知的信息加工过程

从学习的角度来讲,学习是个信息加工过程,信息加工过程是认知心理学很重要的一个概念。我们经常说孩子“学到了”,什么叫“学到了”,从脑科学来讲,学习其实就是神经元的连接

比如说孩子学到了被除数、除数商不变的性质,今天他要学习分数的性质,其实跟被除数除数商不变的性质是有关联的,因为除法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原来孩子不知道分数的形式,现在通过以前学习的除法知识认识了分数的形式,也就理解了分数。原来我的孩子知道一加一是二,再加一是三,到了学分数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又知道了“1”还可以分,把“1”分开就得到了分数。

学习从脑科学来讲是神经元的连接,神经元的连接又会形成一个固定的结构。例如数学学科的结构非常严密,包含整数、分数、有理数、无理数、虚数,实数等,有一个完整的结构的体系。实际上每个学科都有结构的体系,统一叫做学科结构

教材是根据孩子的年龄,把学科的结构、潜能以及研究的东西编成文字写下来,形成教材结构。教师拿到教材要写一个教案,这叫备课。写教案和备课的过程,实际上就形成了课堂的结构

因为教案的结构跟教材不完全是一样的,所以老师一定要根据教材目标,梳理学科结构和教材结构,来填充老师的备课结构。梳理这些结构的目的只有一个——通过老师的加工以及跟孩子的互动,把这些外部的结构变成每一个人头脑中的结构,也就是认知结构。

2、如何利用认知结构解决问题

认知心理学最核心的概念是认知结构,那么我们怎么利用认知结构来解决问题呢?比如说孩子现在要解决分数性质的问题,他没学过,但是他学过被除数商不变的性质,它存在于孩子的认知结构。孩子要从大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去提取过去学的被除数除商不变的性质,跟今天学的分数连起来,类推学会分数的性质,即分子分母同乘同除,这样孩子的认知结构又通过新的学习扩大了一点。

孩子在学分数、学小数的时候,原来的认知结构中有“3乘5等于15”,算出的结果比两个因数都大;但是“1/3乘1/5”,“0.3乘0.5”所算出的结果实际上比两个因数小,产生了认知冲突,这个时候孩子的认知结构就需要改造。所以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我们的认知结构不断扩大、不断改造、重新组合的过程

认知结构就好比大脑中的一个仓库,我们解决问题是从我们原有的仓库中提取信息。认知结构是一种长时记忆,人的记忆有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比如现在教师们看到我的这篇文章,就是刹那之间的一种感觉记忆,马上就会变成短时记忆。

教师看过文章后会知道我谈的是自主教育以及怎样强化自主教育,每位教师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把自己原有的对于自主教育的认知与我所分享的联系起来,使自己的认知结构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这就是一种学习过程

长时记忆是个仓库,这个仓库是世界上质量最好的,它再怎么存放内容,再怎么堆进去都不会破。大家可以想一想,我们到30岁、40岁,你的仓库里存放了多少内容,所以年龄越大,经验就越丰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认知结构不断扩大,人也会更加成熟。

从学习的角度来讲,长时记忆里的库存更多,阅历和体验丰富的人仓库里的库存会更多。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库存比较多的人会更加轻松。例如以前全国统一版语文教材中有一篇课文叫做《北京的初冬》,将北京的冬天细致地描述出来。

过去北京的冬天,老人推了孩子去排队买大白菜,每家每户门口都储存了很多大白菜。另外北京到了秋天,柿子都是特别大的柿子,而南方的相对较小。

这篇课文具有时代感的描写了北京初冬的街头,但没有生活在北京的人是无法体会的,比如上海、杭州、广州的孩子来学这个课文,他们无法感受这种独特的美,因为他们的冬天没有储存大白菜的习惯,南方的柿子都非常小。实际上是孩子的头脑仓库里、生活中没有见过排队买大白菜的景象,也没有见过那么大的柿子。所以人脑中仓库里的知识和技能,是孩子能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的关键

现在我们知道了一个概念叫做结构教学,把外部的结构变成我们每个孩子内部的结构,也就是说把知识结构通过教师的引导,通过跟孩子的互动变成孩子的认知结构。所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堂课上得好不好,是通过孩子的认知结构建构是否完善来判断的。

理解学习的过程,完成学习的主动建构

1、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分析学习过程

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学习的过程首先是经历刺激,比如教师讲课是通过耳朵来刺激孩子,教师的语言是通过听觉进入到孩子的短时记忆当中;再例如教师们浏览这篇文章,是通过文字刺激视觉,从而传达到他的短时记忆当中。

所以信息加工是从感官刺激到反映这样一个过程,当然今天的分享是无法做到及时反映的,因为我们不是面对面的交流,但是在本次分享后,教师们在讲到学习体会时,就会反映出对自主学习有了更好的理解,这就是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

2、从洛文的个体发展模型思考教学的差异发展

每一个人的长时记忆仓库里的内容是不一样的,跟本人的阅历与学习经历相关,也就是说不同的人对不同知识的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例如一个教师教学十年,仓库里的内容很多,所以很容易理解孩子是如何学习的,对于今天我的分享也很快地自主接纳。

有的孩子仓库里没有过去的知识铺垫,在听讲的时候就拿不出内容来,也就理解不了课堂内容,从而没法反映,具体表现就是题做错、考试也不会考。所以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说,孩子的学习是基于认知结构的主动建构,教师硬塞是塞不进去的。

因为我们每个孩子的仓库里头内容是不一样的,内容摆放的规律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课堂教学中会出现同一位教师在上课,这个孩子能解题,但那个孩子还不会做的现象,说明孩子的自主学习存在着客观差异

教师真正上好一堂课很难,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发展也很难,例如五个孩子就会有五个认知结构和五种需要。当然我们不要求教师们照顾到每一个孩子,但是他们起码可以做到将教学目标分层次、定三类等等,以后我讲课堂教学的时候再跟大家来分享。

3、如何让孩子在课堂中完成学习的主动建构

自主学习从大脑学习的机制来说,学习一定是主动建构的过程。一堂有效的课需要让孩子有更多的自主性,让孩子有更多的权利,更多地参与课堂,更多发表意见的机会。而不是教师一个人在讲课,课堂中需要更多的互动

原来的课堂是教师在提问题,现在需要想办法让孩子来提问题,孩子提的问题也许比我们老师提的问题会更好。当然孩子提的问题教师还要引导和选择,因为他不知道这堂课教师要达到什么教学目标。

如何建构课堂文化,落实学生自主学习

1、从文化的定义理解课堂文化

文化这两个字大家都非常熟悉,包括东方文化、西方文化、地方文化、茶文化、面食文化、饮食文化等等。文化在字典上有七八十个定义,例如文化是物质与精神的总和等等。我认为通俗来讲,文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相对稳定的思维方式跟行为方式

比如说我们的面食文化有很多地方差异,在面食文化上,北京叫炸酱面,上海叫阳春面,都不一样,但都是面食。这种文化差异是大部分人在这个地方受历史、气候的影响而形成的,这种文化是一种行为,而这种行为必然也是一种思想方法。所以相对稳定的一群人形成相对稳定的思维方式跟行为方式叫做文化。

教师要把课上好,就要体现自主学习。自主教育需要落实在课堂上,因为课堂是学生基础教育的主渠道,所以对于教师来说,上好课是最基本的一个要求。当然今天上好课的标准叫做建构深度课堂,即不仅教孩子概念、定律、法则,更重要的是教孩子形成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学习过后能够解决问题

回到文化的角度来说,课堂文化是什么?字典上没有解释,教育部长也没告诉我们答案。但作为教师,作为搞教育的人,每个人都可以为课堂文化下一个定义,大家经过共同探讨构成了共同的一种行为,并在不断的课堂实践中稳定这种思维方式,从而形成课堂的文化。

2、如何基于自主教育建构课堂文化

当教师们去不同学校考察时,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即使是不同学科的教师,也能从他们身上找到这个学校教师上课一些共同的特质,这就是课堂文化在不同学校结构化的成果。具体来说,我认为课堂文化的构建应该满足以下四点

课堂的文化首先是应该开放的。因为我们今天要培养创新性人才。

课堂文化应该是互动的。教师作用于孩子,孩子又作用于教师,自古以来叫做“教学相长”。

课堂文化应该是有思考性的,有深度的

课堂文化应该是结构化的。也就是教师在每一堂课中行为的根据是他脑中建立的理念,而每一个老师的理念就构成了学校的文化。

教师要营造课堂文化,是集中在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教育这个角度,让孩子更多的参与,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的中心还给孩子。所以今天我们所说的自主学习,自主教育肯定是方向,因为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学习就是自主的。

自主学习与自主教育最终的目的是赢在未来,具体体现在孩子学习的时候愿意为自己学、为自己定目标,自己安排与自己管理;那么将来人生的路上,他也将学会管理自己,为自己定目标,为自己努力,学会自己坚持,学会自己把控进度和探讨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