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虚三本功法

 藏珍阁 2022-05-27 发布于江苏

顾启欧

肺、脾、肾中若有一个亏虚,则人体卫气就不足,免疫功能下降,并影响其它各脏。因此,明代医家绮石说过"治虚三本,肺、脾、肾是也。治肺、治脾、治肾;治虚之道备矣。"他为什么这样说呢?从中医理论来看,是有一定道理的。

一、肺和气功

练气功的人,抗病力,特别是对外感的抵抗力都有 增强,这是什么道理呢?中医学指出∶"肺主一身之卫表。"皮毛为一身之表,是人体最浅表的一层;包括皮肤、汗孔、毛发等组织,是抵御外邪侵袭的屏障。肺气充足,其所宣发的卫气亦足,皮肤腠理的卫外机能得以正常发挥,因此起到"邪不可干"的抗病作用,从而整个机体的免疫力亦相应增强。练功时丹田气满,运行于脏腑经络,全身体表亦有温煦感,这正是肺宣发卫气达于皮肤膜理的现象,也是病家自我治疗达于良好状态。如一68岁练功老人金××,忽外感发烧达40°C,时值隆冬之夜,去医院就诊不便,立即练站功,约半小时后,全身出汗,自感轻松舒畅,到下半夜体温回复正常,其病不治而愈。

为什么在气功状态中由肺吸入的气能起到强健身心、防治疾病的作用呢? 人在日常生活中由呼吸引起体内新陈代谢过程所产生的能量,绝大部分都消耗在工作和劳动中,只有少部分储存于体内供不时之需。一旦发生过劳、外伤或病邪感染,则能量消耗加剧,致使入不敷出,体内能量平衡(即阴阳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伤及元气,阴阳失调,便导致疾病或病情恶化。然而练气功时的呼吸却能恢复这种动态的平衡。这是因为此种呼吸不同于日常的一般呼吸,其呼吸所产生的作用高于一般呼吸。第一、平时呼吸时,构成肺组织的约七亿五千多个肺泡并未充分利用,有很大一部分闲置起来,所谓"开工率"不足,物未尽其所用。练气功时细慢深长的呼吸,特别是深长的呼吸,使肺泡得以充分利用,所谓"开工率"足,物尽其用。吸入的气体增多,则产生的能量亦多。这样一来,在能量上就出现收入大于敷出,便有一部分能量结余,储存于丹田,充养着元气,即金元四大医家之一李东垣所说的"积气以成精"。第二、这种呼吸是在体松意静的状态下进行的,此时体内能量消耗大大减少,由于呼吸运动相当细微,因此呼吸本身所消耗的能量也极少;但是大量气体进入体内所进行的有益的生命活动却在运化不息,这就愈加促进能量的储备。由于"五脏藏精而不泄",于是就达到了"积气以成精、积精以全神"的效果。在这种精满气足的作用下,由病因所造成的元气亏虚逐渐得到补偿,扭转病机,失调的阴阳也逐步回复到平衡状态。

二、脾和气功

练气功时,由于中焦气满,大大促进了脾胃的升 功能。由肺引进的清气与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相结合,而至丹田,滋养着先天之元气,使人体元气充沛,精力旺盛,有病祛病,无病延年益寿。

从脾升胃降这一生理基础来辨证,凡内脏下垂(如胃、子官等下垂)、大便滑泄、脱肚、崩漏等症,多因脾气不升反而下陷所致。凡恶心、呕吐、嗳气、呃逆等症,多为胃气不降反而上逆所致。这时练功的呼吸方法应区别对待∶脾气下陷病情不重者,可采用逆呼吸法,但在每次呼气吐净时,宜停歇片刻再作下一次吸气,这样可使下垂脏器随呼吸运动升降后能得到短暂静息,有利于功能恢复。病情严重的,可先采用顺呼吸,待病势好转,机体趋于康复时,再作逆呼吸锻炼。这一则可以巩固疗效,二则可以继续增强体质。至于胃气上逆者,以顺呼吸法为宜。

脾虚体弱的人练气功时,吸气时间宜稍许放长,使气满中焦,然后缓缓吐出,在吐纳中宜舌舐上腭,促进津液分泌。经验证明,吞津液,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具有一定疗效。

三、肾和气功

肾精不足,会影响机体发育或生育障碍。肾气虚衰,除影响生长发育外,还常有听力障碍,动则气促,以及下元失约∶小便频数,精关不固,性机能衰退。肾阴虚弱,表现为眩晕耳鸣,视力减退,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失梦盗汗、梦遗等。肾阳虚弱,则命火不足,使人神疲倦怠,肢冷畏寒,腰脊冷痛,阳萎宫寒,尿少而肿,下肢肿甚等。凡患这类病者,都可练健肾的功法。

健肾功法————在气满丹田时,以意引气经会阴而下,然后缩睾(女收阴部),提肛,使气由尾闾上达腰部命门穴处,再令气分二路,由命门穴处向左右志室穴处输布,绕腰而行至小腹,重归丹田。这样行功日久,尾闾至命门穴和丹田处会出现温热感。此功法系引天地之清气荣养先天 之元精,使下元充实,从而固本而强精。例如,1972年秋,遇一27岁男青年患关节炎数年,天气一冷,小便频数, 夜间尤甚,多达56次,迟则自泄。练上述健肾功半年后,不但尿频已愈,而且关节炎也未复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