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当涂:端午吃“五红” 安康又顺利

 相逢就是缘 2022-05-31 发布于安徽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阳节、艾节、夏节。一代词人苏轼在词中所描述的“对酒携樽俎”,在安徽当涂人看来,就是吃“五红”。

每至端午,当涂人家都要吃“五红”,即河虾、黄鳝、红心咸鸭蛋、苋菜和雄黄酒。五道时令佳品是如何成为“五红”的呢?

传说在很久以前,天上的五个毒物每年等到春雷响第一声后去为害人间。有一年,农历五月初五,它们如约来到人间,刚到一户人家的门口,就听见女主人在说:“快吃,这是油炸的五毒。”五个毒物大吃一惊,以为炸的是自己同类,吓得魂飞魄散,夺路而逃。

当涂“五红”显然不是传说的油炸五毒,而是结合了当地时令物产和百姓口味,渐渐演变成了端午餐桌上的“时令大餐”。

河虾,江南水乡不可抗拒的美食,淡水河湖中皆有,可加入青椒、韭菜清炒,也可直接加盐水煮,虾青素经加热氧化成虾红素,熟透的虾子呈桔红色,鲜嫩味美。不过现在不少当涂人家开始选择红烧小龙虾了,在“五红”中更加鲜艳夺目。

黄鳝,自从在惊蛰那声春雷中醒来后,已是膘肥体壮。蒜烧鳝段、炒鳝丝,风味独特且也有很好的食疗滋补作用。

咸鲜流油的咸鸭蛋谁能不爱呢,尤其是石臼湖麻鸭所产的鸭蛋相比于普通鸭蛋更胜一筹。寻常家食,人手一只,磕破一头用筷子掏食,又或用刀切开两半食用。

蒜子炒苋菜,几乎是家家户户一律的做法。传统苋菜是绿色的,炒熟后又是红色的,清香味浓,引得小朋友们百般好奇。

雄黄其实是一味中药,雄黄酒就是把雄黄研成末和酒调和饮用。因雄黄具有毒性,如今黄酒或饮料早已取代了喝雄黄酒的习俗。

“五红”之中,有荤有素,有吃有喝,有腌制有新鲜,搭配均匀合理。如今,崇尚“十大碗”的当涂人家,在保留“五红”的基础上,把端午餐桌做得更为丰盛,红烧鹅、红烧昂刺鱼、辣炒鸡头梗、清炒茭白、菱角菜等时令菜肴都是候选对象,打造出端午版的“当涂十大碗”。除了“五红”,端午那天清晨,当涂人还要用绿豆糕、蜜饯糕当早茶,早餐则以粽子为主食,把节日过得特别富足。

当然,当涂人家吃“五红”的本意,还在于驱病避邪。这从端午节的另外一些习俗中可见端倪。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备上“端午三友”:艾草、菖蒲和蒜子。孩童们则手缠“端午线”,胸前挂“香袋”,背背“布老虎”,身穿“五毒衣”,脚蹬“老虎鞋”,手握“端午龙”。当涂还有端午赛龙舟的传统。

以吃“五红”为代表的这些习俗,有的确实具有杀虫灭菌的医药功能,有的则寄托着人们强身健体、平安吉祥的美好愿望。因为端午是入夏后第一个节日,气温上升,正是疾病多发的时期,先民们用当时的科学认知,发动了一场代代相传的全民爱国卫生运动,这就是给我们当代人留下的最深刻启示。

来源:当涂县人民政府发布
责任编辑:顾昌娣 张桂花 陈飞 徐煜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