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太极拳练功体验(二十六):太极拳起源于海洋船上吗

 tjboyue 2022-06-01 发布于四川

头条号为“海洋老师海洋动行体系”的网友发表系列文章,认为太极拳起源诞生于明代戚继光时海兵将浙江沿海海洋船上!据其考证认为:张松溪是浙东四明内家拳(也称“绵拳”)的代表或集大成者,其某个徒弟在戚继光手下从军,于是把四明内家拳和海洋船这一特殊格斗环境结合起来,发明了“海洋船太极拳”。考虑到要师出有名,所以延续了绵拳的叫法,直到杨露禅那里,仍然叫绵拳。据其考证,杨露禅太极拳动作图和戚继光动作图对比几乎大同,外型架几乎都是戚继光拳三十二势,内涵是张松溪绵拳。不管这一说法正确与否,最起码为我们理解太极拳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如果结合太极拳的诸多技击特点分析,本人觉得其可信度还是相当高的。

几乎所有的格斗都是壮欺弱,快打慢,谁的拳脚硬谁是爷。太极拳突然弄个四两拨千斤,弱能胜强,再加上用意不用力,慢腾腾的练法,拳理中什么虚领顶劲、尾闾中正、节节贯穿、运劲如抽丝、单重双重,完全让人摸不着头脑。哪怕是现在,太极拳仍然是一团云山雾罩,人云亦云,真正懂之者少之又少。

先说单重双重。拳论云: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可见,悟没悟到单重双重,是能否练出太极功夫关键中的关键。什么是单重双重,长期在陆地上生活的人太难理解。如果结合海洋船,就很容易理解了。船在波涛汹涌的海上航行,异常颠簸,没有乘船经验的人,本能地两脚使劲想要站稳,可越使劲、越紧张,越容易摔倒。这里双脚用力站住,就是典型的双重。而老水手则是放松身体,用单脚支撑,另一脚随时应变,接应身体重心的变化。这样一来,人不但不容易晕船了,而且可以在极度颠簸的船上行动自如了。这种始终单脚承担身体重心的方法就是单重。在陆地上生活的人,几乎不可能发明出一种以单重为基础的拳种。由此看来,太极拳起源于海洋船上的说法就很有说服力了。

再看太极十三式。掤 、捋、挤、按、采 、挒 、肘、靠,进、退、顾、盼、定是太极十三式,也是太极拳的基础技击动作和身法。一般的格斗,拳打脚踢是最有效的击打方式,也是最容易发上力,最容易KO对手的招式。为什么太极拳没有放长击远的拳脚动作,而采用上述奇奇怪怪的招式。十三式中的任何一式,似乎都不是能快速KO对手的招式,而且都是近身短打。这在一般的技击术看来恐怕是找死的节奏。谁会傻到非得近了身再让你去掤 、捋、挤、按,一两米开外早就一拳打过去了(一个鞭腿扫过去了)。然而,如果格斗发生在颠簸的海洋船上,太极拳的所有技击动作就无比合理起来。陆地上用起来很正常的拳打脚踢,在颠簸的船上根本不靠谱,拳脚在半道身体重心就不稳了,打人根本吃不上力。如果不求击倒对手,而是着眼于把人打下船去那就不一样了。一边是深谙单重之道的老水手+拳师,一边是摇摇晃晃站不稳的敌人,很容易近身找准对方重心的变化,顺势一捋、一采 ,再一掤 、一挤、一按、一挒 、一肘、一靠,轻而易举把对手弄倒或弄下船去。所以说,从技击特点看,说太极拳起源于海洋船上十分说得通。

当然,如果太极拳仅仅局限于海洋船格斗术,它应该是一种十分偏门的武术,不可能有今天的地位。肯定是学了早期海洋船太极拳的某位高人,在原来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了太极拳。从动作特点和名称看,海洋船太极拳应该是练用统一的。后来,这位高人发现,通过慢练(练用开始分离),可以练出不一样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在轻灵基础上的整体劲和惊炸力。相信当年杨无敌在京城扬名立万,靠的是这后一种东西,而不可能靠把人推得东倒西歪(形如当代那些假=大师那样)这类本该属于早期海洋太极拳的东西而赢得声誉。不可否认,杨无敌是把太极拳发扬光大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但他当年在皇亲贵胄圈子教拳混饭吃,那些发人、拿人,不知不觉间把人推倒,属于海洋船太极拳的技巧更适用。一方面这类技巧在外人看来很神奇,最重要的是不伤人(因为谁都伤不起)。如果展示惊炸力,出手必伤人,一旦伤人,也别想在那个圈子混了。所以,杨无敌传下来的东西,包括我们今天看到的几乎所有太极技巧,都应该属于海洋船太极拳范畴的东西。

如果把海洋船太极拳看作是太极拳的1.0版,那么,具备轻灵劲和惊炸力的太极拳就是2.0版。传下来的基本都是1.0版本,会2.0版的人不敢说没有,但起码到现在还没发现。如果硬说某位高人隐于世还未露面恐怕欠缺说服力。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某高人有技能而没任何视频影像传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现在看,靠所谓正统的传承达到2.0版希望不大了,只看能否有悟性高的人在兼收并蓄的基础上悟到2.0。假如真能悟到,未来的太极拳一定会进化到具有专业化、职业化特点,适应现代擂台搏击的3.0版。但愿这不是奢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