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年第67篇:读文有思∣中考复习不能脱离统编教材

 豫北闲人原创馆 2022-06-06 发布于广东

中考复习不能脱离统编教材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最近,中考复习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我发现很多学校在复习备考时,依靠的主要是所谓的中考复习资料,对教材上的内容基本上不复习或者是一笔带过。作为练习册,这样的复习资料当然是有用的。但如果完全抛开教材,我觉得这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记得2021年广东中考围绕《红星照耀中国》设计了两个问题:原著具有鲜明的态度,请从选文A、选文B中各举一例并作简要分析;联系原著,概括作者阐明的主要见解。考完之后,师生哀怨一片,埋怨考点比较偏,平时都没怎么复习到。这就是“脱离教材”导致的。教材在阐述《红星照耀中国》的学习要点时提到:“作者往往会在记录事实的过程中穿插分析和评论,直接阐明自己的见解。阅读纪实类作品,要善于体会和辨别作者对于事实的立场、观点和态度。”这就是明确提醒师生,纪实类作品的阅读要关注著作的态度、关注作者对于事实的立场和态度。如果复习时没有将此作为重点进行复习,设计与之相关的训练题目,考生自然会感觉到很陌生。

前几天,我在《初中语文教与学》2022年第3期上读到了杭州市文海实验学校的张占营老师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1期的论文《用好统编教材,实现“学”“考”的有效对接——以2021年浙江省各地市中考语文卷为例》。张老师这篇论文分别从核心知识、名著阅读、多维写作、综合运用、整合建构五个角度阐述了如何在统编教材与中考复习之间建立联系。这篇文章和我的观点不谋而合,我觉得有必要推荐给初中语文教师。而很多人的感觉是,浙江中考试题创新度很高,试题命制的理念很先进,在命题方面的改革力度也很大。读了这篇文章后,我也感觉到,浙江中考语文试题的改革与创新,也是建立在对教材进行透彻研究的基础之上的。兹举几例加以说明:

从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的角度看,该类型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和情节的把握、对人物形象的感知与概括、对艺术手法的分析与鉴赏、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与赏析、对文章结构与脉络的把握包括标题和线索、对文章主题理解和把握等。上述考点都散落在散文单元的单元导语、预习提示、课后习题、旁批等助学系统中。衢州卷从“阅读散文要善于联想”“阅读散文要善于想象”“阅读散文要从字里行间体察作者的情感”“阅读散文要理解作者的构思”“阅读散文要积累语言”五个角度进行命题,这在教材中都是有出处的,例如八年上册第三单元的单元导语等。作者还举了“反复的手法”“叙事视角”等知识点的考查,也都是在教材范围之内的。

从名著阅读的角度看,浙江中考试题命题紧密围绕教材“名著导读”后的“专题探究”,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试题中几乎没有出现考查名著中琐碎知识、情节与冷僻知识点的内容。温州卷的中考题设计了两道小题,一是“人与自然”的专题阅读,另一是“选择与人生”的专题阅读,其中思考题“面对内心冲突,如何抉择才能避免人生悲剧”正是教材《骆驼祥子》名著导读的专题探究二“探寻悲剧原因”改编而来的。这也提示我们,对于名著阅读的复习,“专题教学”是一个可行的方向。专题既可以来自教材的提示,也可以由教师自主归纳。此外再围绕专题设计组题进行强化训练,这样才能收到更为明显的效果。

从写作教学的角度看,脱离教材的现象更为明显。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就不考虑教材的要求,更不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训练,在中考复习时就更不会考虑教材的存在了。统编教材安排了36个写作训练点,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就会这些训练点进行了扎实的训练,写作功底肯定不差。除了这些训练点,考生在写作文时,也可以有意识地运用阅读篇目中的素材,《孤独之旅》《美丽的颜色》《送东阳马生序》《走一步,再走一步》《动物笑谈》等篇目中,本身就包含着诸多的写作素材点,这也需要引起关注。

从综合性学习的角度看,浙江中考试题的最大亮点就是通过设计综合学习活动、任务情境等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关键能力,广东卷在这方面是比较弱的。这些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有的是从时代生活中提取出来的,有的直接来自教材的“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例如八上有“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专题,不少考题也关联了教材的这一内容。当然,不论是任务情境还是综合性学习,它们都是知识与能力的载体。这些情境或学习主题,主要是从命题的角度考虑的。

上述内容是中考试题与统编教材的联系,但我觉得对于中考复习而言,问题不在于揭示这种联系,而是要再往前走一步,从教材和复习操作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建议。我对这个问题没有进行深入思考,也没有全面分析过试题与教材的关联,更缺少一线教学的经验。所以只能从较为宽泛的层面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建议。首先,对于课内文言文部分,我建议教师能够以册为单位,对课内文言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梳理,形成一份“课内知识点梳理”的资料,这样有助于打破“一节课复习一篇课文”的模式,提升文言文复习的效果。其次,对于名著阅读,教师可以将六册教材中的名著尤其是必读名著进行整合梳理,从单本名著或“群书阅读”的角度设计学习专题,并辅之以对点训练进行强化。例如名著的主要内容、名著的阅读方法和策略、名著的阅读探究、名著的艺术手法、名著的主题、名著中的人物等等。这样有助于建立名著内容之间的联系。再次是梳理不同类型文本的考点,建立每一种文体的“知识框架”,例如写人叙事类散文、写景抒情散文、小说、童话、演讲词、说明文、议论文等等,对教材的课后习题进行分类复习,再用课外篇目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这样有利于知识的整合与建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