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一行人从机场回来,临时决定下馆子,付账时发现谁都没带钱

 古稀老人赵 2022-06-06 发布于北京

上个世纪50年代,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共中央领导们来到北京多年,其实还是有点不习惯,很是眷念陕西的美食美景。

在这样的背景下,终于在1954年,北京出现了第一家陕西风味的民间餐馆——西安食堂(老西安饭庄前身)。

文章图片1

图|毛主席

他们家的羊肉泡馍料重味醇、馍筋爽滑,最是一绝。乍一亮相,便打响了招牌。

毛主席就曾到过这家西安食堂吃羊肉泡馍。然而这场突如其来的下馆子,却让一众随行领导和机要秘书“乱了手脚”,这是怎么回事呢?

“找一个饭馆,到饭馆里面去吃。”

1956年秋,北京西直门的苏联展览馆正在举行“日本商品展览会”,那叫一个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而不远处——新街口这厢也是掌声雷动,热闹程度竟也丝毫不减。

原来是新街口的西安食堂,来了几位特殊的人!

文章图片2

图|毛主席

当时的著名作家阎纲闻声经过,便看见西安食堂的掌柜慌乱又兴奋地说道:

“刚刚毛主席吃泡馍来了,哎呀,把我吓得,就在这儿……我没敢叫他亲手掰馍,发动大伙把手洗得净净的,掰得碎碎的,他竟然说好吃,这不刚走!”

毛主席在京七年,从不在民间餐馆用饭。今日特意到此,却是为了一顿羊肉泡馍,倘若消息传开,主席都爱吃泡馍,这简直是最天然的饭店营销广告了!也难怪掌柜如此激动。

可能有人就要问了,毛主席作为中央的大首长,什么山珍海味没见过,为啥对这一碗羊肉泡馍情有独钟呢?

究其原因,可就说来话长了。

文章图片3

1956年秋,此时距革命成功、新中国定都北京已有7年,这期间毛主席常到基层搞调查研究,主要是想掌握北京市的第一手材料。

重视调查研究是毛主席一贯坚持的优良传统。对此,他表示:

“一般报纸和文件,都是筛选过的材料,是剩下的骨头,肉很少。要真正了解老百姓在想什么、说什么,要了解群众的意愿,就要到群众中,到农村基层中去了解情况。

老百姓见官,往往不说实话,绝对不能有官架子。”

文章图片4

图|毛主席

1956年10月6日,当时印尼总统苏加诺访华结束,毛主席起了个大早,到西郊机场欢送苏加诺离京去外地参观。

待载着外宾的飞机起飞后,毛主席一行人便踏上了从机场返回中南海的路。

上午九时二十分,一行人正乘车进西直门,过新街口。毛主席忍不住地往车窗外看,突然说:

“我们找个地方吃点东西吧。”

众人一听这话,彼此交换了眼色,俱是无奈。

文章图片5

图|上世纪的新街口旧照

果然,毛主席下一句话就是:

“找一个饭馆,到饭馆里面去吃。”

之前,毛主席也表达过很多次,说很想上街到饭馆里随便吃点东西,但警卫人员怕人们围观对主席的安全不利,所以没有同意,毛主席也没办法。

然而这次,毛主席语气果断,拿出了说一不二的气势,众人一时间犯了难。

此时车上有彭德怀元帅、卫士长李银桥,以及高智、叶子龙、罗光禄几位机要秘书,加上毛主席共8人,着实不是支小队伍啊!

文章图片6

图|李银桥和毛主席

然而,毛主席非要下馆子,也并非不能破例。

这时,警卫车在前面先过去了,一行人都坐在毛主席的座驾吉斯115上,这辆来自苏联的礼物,产于前苏联斯大林汽车制造厂。

底部和车身军装有厚厚的装甲,能有效阻挡子弹及弹片,连地雷爆炸的冲击都能挡住,在安全方面很有保障。李银桥表示:

“现在朝鲜战争已经结束,国内形势非常安定,到处呈现太平景象,安全方面没有什么问题。”

同时,他也希望主席能够轻松一下。

文章图片7

图|吉斯115

李银桥同随行的几位机要秘书商量,考虑到街上行人不算太多,只要一路驱车到饭馆,下车便戴上口罩,应当不会引发群众围观。

但问题是,北京这么多馆子,吃哪一家合适呢?

众人一商量,中共领导们在陕北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年代,非常眷恋陕北风土人情,好久没吃到过陕西名吃——泡馍。

彭德怀元帅立即想到了新开不久的西安食堂,

文章图片8

图|西安食堂旧照

“好。”毛主席果然同意了。

于是司机依照毛主席的想法,驱车到了新街口的西安食堂,此时已经十点半了。

警察一查车子,心领神会,知道是某位首长的车子,便指挥车辆让开。毛主席下车时,也特意带了个口罩,还交待机要秘书不要说明自己的身份,免得警察把人们赶走。

但西安食堂的经理第一时间得到消息,立即把这当成了今日的“头等大事”。

他心急火燎地连忙给西安食堂的门店打去电话,给出两点指示:第一,在场要有足够的保卫人员,避免所有意外因素;

文章图片9

第二,为避免引发现场群众围观,可令门店暂时停业,一定要保障好毛主席的安全!

西安食堂的服务人员当即就要照做,却被彭德怀元帅制止了——毛主席都特意戴上口罩,分明是不想惊动群众吃饭。这时一清场,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于是,一行人便跟着毛主席往店里走,里面都是正在吃早点的群众,谁也没想到毛主席会下馆子吃饭,大家都是低着头各吃各的,也没注意这几位进门的人。

因为毛主席一行有八个人了,实在扎眼,掌柜于是特意找了一间用木板隔出的小房间。

文章图片10

一进门,众人便眼前一亮。

开在北京的这家西安饭馆,敢把“西安”两个字挂在匾额上,确实不简单。

里面的装潢陈设风格全是西安食店风格,饭馆上上下下仅二十多人,但都是从西安老字号“老孙记”“同盛祥”“厚德祥”抽调出来的精英。

掌柜也是陕西人,戴着一顶回民特有的无檐小白帽,一口淳朴地道的长安话,更是令毛主席一行人倍感亲切。

几人纷纷落座,不一会儿,服务人员满脸微笑地将羊肉泡馍端上来了。

文章图片11

只见几只碗都是空空如也,旁边有切成薄片的羊肉和完整的饪饪馍(需要客人自己掰碎,再加料加汤),并几个小碟,放有辣子酱、黄花、肉片等配料。

毛主席看得食指大动,旁边的服务人员已知晓伟人身份,便热情主动地帮他掰起馍来。

然而毛主席端起泡馍碗看了一下,却有些为难:“我吃不了这么多。”

高智在他身边呆了这么久,哪里不明白:毛主席在饮食上一向简朴,他太久没吃泡馍,拿不准能否吃完,害怕浪费食物,便宁可少吃点。

想到这,高智主动向毛主席请示“分”走了一些馍。

文章图片12

毛主席这才安心就餐,然而他吃了一会儿也没闲下来,看见边上等着的几位服务员,本着深入群众、了解民情的习惯,忍不住和他们攀谈起来。

其中有位叫刘广通的小年轻,才19岁,便是西安食堂的掌厨师傅了。毛主席吃馍吃得高兴,聊了几句便要敬他一杯。小刘师傅激动得脸红扑扑的,连酒杯都快握不稳了。

众人吃罢,走出了隔间,立即有人认出了毛主席。饭馆里顿时爆发了惊天动地的鼓掌声,毛主席一行人本想秘而不宣,此刻只能用点头招手回应大家的热情。

临到出门了,几人本想掏钱付账,却发现了一件尴尬事。

文章图片13

连六元三角九分钱都凑不出

据当时陪同毛主席前来的机要秘书叶子龙回忆,毛主席居京期间,很少有到民间餐馆就餐的机会,这次到西安食堂吃泡馍,是毛主席在京27年间唯一一次在民间餐馆就餐。

平时很少在外面吃,这也造就了几位机要秘书办公事时不带零钱的习惯。

这顿饭一共是六元三角九分钱,数额虽小,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众人都没带够钱,几个大男人只得面面相觑。

文章图片14

图|叶子龙在毛主席身边

毛主席今天难得的好兴致,临时起意想下个馆子,没想到搞出了这么个“乌龙”,怎么好意思说呀!

思来想去,秘书团便派出代表高智对掌柜说明赊钱缘由,约定第二天把饭钱送到店里。掌柜一直沉浸在毛主席光临门店的喜讯里,激动得不得了,自然是拍着胸脯满口答应。

自然,西安食堂也没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宣传机会。他们特地找来央美老师画了一幅油画,就挂在毛主席一行人吃饭的隔间(饭庄后来取名“泽誉阁”)里。

文章图片15

只见画面中,桌上除了羊肉泡馍,还有小菜数碟,最左边的据说是彭德怀的陪同者,中间是毛主席正向两位掌厨师傅(左为刘仲伦,右为刘广通)敬酒。

不过现在网上关于这幅画的记录寥寥,据说这幅画后面也不知所终了。

伟人下一趟馆子,店家便欣喜隆重至此,倒也能理解。毕竟毛主席到民间下馆子的次数,确实是少之又少。

文章图片16

图|西安食堂内部

根据殷石《新中国留下毛主席足迹的六家餐馆》文中所述,在毛主席的几十年执政生涯中,只到过寥寥几个民间餐馆:

杭州楼外楼饭馆、北京新街口陕西羊肉泡馍馆、武汉老通城、长沙火宫殿、天津正阳春饭店、韶山家乡招待所。

稍微对这几个饭馆有所了解的读者,便会发现,这些餐馆虽然都有自己的特色菜或独家小吃,却非闻名遐迩、声誉显赫的高级饭店。

对于常人而言,上小饭馆是平常事,然而对毛主席来说,就变成了一种难得的享受了。如果不是和领导人朝夕相处、亲眼目睹其生活,一般的人是绝对难以对此感同身受的。

文章图片17

如前文所说,毛主席为了拿到“第一手材料”,一直坚持深入乡村、深入群众。他尤其喜欢随机“私访”,戴上口罩隐藏身份,和路边的百姓天南地北地闲谈。

然而,出于对中央领导安全方面的考虑,毛主席每去一个地方都得提前通知,出入均有专人保卫。对此,毛主席也忍不住发牢骚:

“我都成了笼子里的老虎了,一点自由也没有。不能随便外出,不能随便看戏,不能随便干我想干的事情,整天是这个整卫,那个警卫,我干什么非得你们那么多人同意么?”

文章图片18

图|毛主席与小贩攀谈

这样一种警戒特殊、纪律严格的工作生活常态,对生性洒脱随性的毛主席来说,如何忍耐得住呀。对此,李银桥深有感触:

“有时主席周围的同志也需要对他的渴望作适度的让步,然而总体上是绝对不能由着他的,毕竟他是位'特殊’的人, 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出惊天动地的岔子。谁又敢担这个责任? ”

所以,毛主席之所以要下馆子吃饭,本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的目的很明显——高级饭店是享受服务的,却接触不到群众的真实生活。

文章图片19

“为全党全国人民吃一口吧!”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衣食住行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经济情况。而物美价廉的小餐馆,才是这些百姓最愿意聚集的地方,也是接触、了解群众的最好去处。

某种意义上,平民之饮食,才是毛主席心中所好。

众所周知,毛主席吃饭不讲究,唯二的偏好,便是辣子和红烧肉。但如果忙起来,毛主席的饮食便会相当马虎,对于吃什么饭菜毫不介意。

据曾任毛主席生活管理员的吴连登所说,毛主席的标准餐饮是四菜一汤、大蒜泥、干辣子。

文章图片20

图|毛主席与吴连登合影

艰难的时候,饭是红糙米,汤是刷盘水。

忙起来时,更不肯好好吃饭,常常靠一碟腐乳或青菜就糊弄过去了。

哪怕是毛主席六十大寿,也是如此。

要知道,中国人对于寿数素有讲究,六十为一甲子,也是生人的第5个本命年,其意义可想而知。

然而到了1953年12月26日这天,毛主席也只是吃了碗汤面。放眼全球,恐怕再没有其他国家的领导人愿意吃这样朴素的寿宴了!

文章图片21

关于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1957年2月某日凌晨两点,毛主席正在筹备一场重要会议的演讲稿,他忙得忘了吃饭的时辰,只能吩咐卫士给他随便烤点吃的。

卫士封耀松怕主席肚饿难忍,连忙烤好几个芋头送了进去。

过了十几分钟,封耀松却在门外听到一阵鼾声,他不由感到担心,放轻了脚步走进房间,却看到了令他无比心酸的一幕——毛主席就靠在背椅上,歪着脑袋,口含半个芋头,竟睡着了。

文章图片22

封耀松眼中不禁涌起热泪,毛主席满心都扑在公务上,神经过度紧绷,常常一天只吃一餐素菜,不仅吃不好,也睡不好。像这种打盹的时刻,都十分难得。

但这样不健康的饮食,对毛主席的身体明显有了坏影响——脚面浮肿得厉害,脚背按下去,就是一个坑。周恩来见此,多次劝说让毛主席保重身体:

“主席,吃口猪肉吧,为全党全国人民吃一口吧!”

毛主席却道:

“你不是也不吃吗?大家都不吃。我也不能特殊。”

文章图片23

毛主席不喜欢搞特殊,平时也喜欢吃“大锅饭”,身边的卫士、秘书都是他的饭友。遇见有人推辞,他就笑呵呵地解释。

“我一个人吃不下饭。工作时,我全部精力用在办公案上。如果我一个人吃饭,没有人说话,我脑子还会在办公桌上。同你们边吃边聊,我就换脑子休息。”

秘书们听了这话,怕毛主席吃饭时还在思考工作,没法得到有效休息,也就乐意陪他边吃边聊,让他心情愉快,“换脑子”休息休息。

文章图片24

图|毛主席晚年和身边工作人员的合影

结语

其实,毛主席的饮食如此简单,除了体验民生、公务繁忙这两个客观原因,还有更深远的考虑。

作为一国的领导者,他一直致力于通过身体力行,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上行下效,耳濡目染,让所有干部们铭记革命精神、草根精神。

吃喝虽然是小事,但倘若蔚然成风,便会酿成腐败泛滥。多少“千里之堤”,莫不是“溃于蚁穴”呀。

文章图片25

毛主席不愧是一位出色的战略家,新中国的建立、建设、发展,一路上经历了多少难题困境,但毛主席总能找到正确的方向。

伟人的高瞻远瞩直至如今,仍令我们受益无穷,也让我们更加意识到他的伟大!

对于这样一个故事,各位读者有何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想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