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柳树湾考

 普者黑风情 2022-06-09 发布于上海

(注:原文转换文字,录于下面的原文截图之后)

(注:本文刊载于《南京史志》1984年第4期)

柳树湾考

张正祥

云南弥勒县人民来信,向我们提出查明南京柳树湾及其变迁等问题,仅就本人所知,与弥勒县的同志共同探讨。

柳树湾在哪里

明代的柳树湾,大抵在今日光华门内,御道街东侧,外五龙桥东南的标营和兰旗街一带。不过这地方,在时间上前后变化较大,空间上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一般多指广义而言。

明朝以前的柳树湾

在公元1366年朱元璋拓宽建康城以前,柳树湾还是白下门(即南唐东门,在今大中桥)外的荒郊。这里有农田,有河流,还有六朝和唐宋墓葬。

1955年12月,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曾在标营发掘一座六朝初年(约三世纪中晚期)的花纹砖墓。1924年,拆除明故宫午门两翼城堑,在城墙内填土中发现一块《唐口公墓表》残石;同时还拣到元朝至元四年(1338)《舍财建桥记》和至正十年(1350)《重修新兴垾立石》等石刻。它们可能是从附近取来填充城腹的。

标营一号墓和石刻内容,说明这里并不是传说中的燕雀湖所在。元朝末年有人在这一带建桥、修(圩埂),当时会有一条河在此迂回流过,或许也是从钟山下来的背溪一曲。顾名思义可能因岸边曾植有柳树而得名。流经柳树湾的这条河的上游还有遗迹可寻,那就是从前湖入城(那时没有城墙)流经半山园南京博物院内的三官桥的古河道。它经此桥再南流到柳树湾,然后折向西,入杨吴城壕。又可从明初在这一带建筑时,有的地方因地基松软,曾打入木桩,说明这里地势低洼。缪凤林先生在《南京明故宫发掘古物记》中,就记述了1929年在侯家荡发现木桩的情况,同时,还出土了四十一枚北宋铜钱,或系随葬之物。

洪武年间的柳树湾

洪武初年,在五龙桥(外金水桥)承天门(相当北京天安门的位置)以北,营建了辉煌巍峨的皇宫和庄严肃穆的太庙、社稷坛,直到洪武十年(1377)才重建完成。柳树湾虽已在扩建的都城之内,但这时对皇城以外的各官署,还来不及建设。为了保卫皇帝的安全,皇城周围驻有大量的亲信部队。十三年(1380)正月,以金吾、羽林、府军等十卫为亲军指挥使司,职掌守卫宫禁,不归五军都督府管辖。原先驻在柳树湾的是羽林左卫,洪武十一年十二月,它与金吾前卫互相调换番号。羽林左卫驻地则在朝阳门(今中山门)内外一带,直到上方桥、过军桥及石门坎东北和天地坛东、南二面。金吾前卫的大部队,后驻到大校场至双桥门一带,它的卫治仍设在柳树湾。这两个卫防地相连,沐英等征云南带去驻在柳树湾的士兵,这两个卫的可能性较大。

朱元璋在完成宫殿坛庙重新改建,以及都城的城墙和城门楼、外郭城基和城门、都城街道、桥梁、廊房、寺庙、军民庐舍等项工程后;又规划在承天门以南、御街两侧,改建中央政府的五府六部及九卿等衙署。先于洪武二十三年(1390)在柳树湾的南端设置东城兵马司。二十五年(1392)起,又改建宗人府和五府、六部、太常司等官署于承天门外东西两侧。六部在广敬门之东,五军都督府在广敬门之西。广义的柳树湾就在广敬门之东,也就是在这一年改建的东长安门外,此时的柳树湾呈现出一派新气象:从北到南,即今外五龙桥以南、御道街以东,直到近年新建的兰旗街第七中学路南,近洪武冈处,依次建起了宗人府和吏、户、礼、兵、工五部。

明亡后,清朝将柳树湾一带,一并划入八其的驻防城内。标营的营房建筑较晚,房舍较新,大概被正兰旗或镶兰旗占用,因此留下一个兰旗街的地名,原来的兰旗街,是最近新建的兰旗街最东头的那条从南到北的老街。

辛亥革命后,直到解放初期,柳树湾几乎又恢复到明朝建都以前的景象,一望菜畦,三五茅舍。昔日中央政府的官署,仅遗下一些石础,凭吊之余,实在令人不胜黍离之感。

柳树湾这个地名,除《南京都察院志》和一些地方志根据它转载外,目前实物资料,仅孑遗一块万历四十年(1612)疏通水沟的石碑。它为我们进行柳树湾一带明代官署遗址的考古调查,提供了可靠依据。

石碑中所说的柳树湾,似乎已成了标营北面的一条狭义的街名了。但比它稍晚十几年,即天启七年(1627年)葛寅亮撰写的《金陵梵刹志》,对柳树湾仍采广义说。如在铜心管桥的铜井院,以及它南面二里的吉祥庵和回龙庵,都统称在东城柳树湾地。

南京人怎样去弥勒县的

洪武十四年(1381)九月,明太祖任命颖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定远候蓝玉和西平侯沐英为左右副将军,统率大军往征云南。共调兵二十四万九千一百人,号称三十万大军。那时驻守在都城南京的军队约有二十万人,抽调了一部分将士前往;除亲军外,属五府管辖的神策、龙江、天策、虎贲右、骁骑右以及驻在江北江浦,浦口一带的龙虎、应天、飞熊、和阳等九卫也出动了。京卫将士出征到云南去的确实不少。

大军出发时,朱元璋还亲自到龙江(今下关一带)饯行。当年十二月,攻下普安、曲靖,击败了梁王的十余万元军。第二年正月,打到昆明等处,梁王把匝刺瓦尔密逃到晋宁自杀,结束了元朝在云南的统治。二月,建立云南都指挥使司,统率在云南新设立的十四个卫所。三月,更置云南布政使司所属的府、州、县。现在的弥勒县当时属广西府,仍沿元代旧制为弥勒州。

洪武十六年(1383)命傅友德和蓝玉班师回京,留下沐英镇守云南。此时京卫军士大多回京还卫,但也留下了一部分将士戍守。如驻在与弥勒州接壤的临安府的临安卫,其指挥就是留下京卫的天策卫指挥万中来担任。曲靖的平夷千户所,是留神策卫千户刘成,率领千人置堡戍边。以后又把戍边军士的家属,送到戍所。留下的军士中,可能有原住在南京柳树湾和高石坎的。

上述情况说明,弥勒县中原籍南京柳树湾和高石坎的汉族人祖先,来这里定居,有以下几种可能:

1、原为南京金吾前卫或羽林左卫的军士。因为这两个卫,都曾驻过柳树湾。至于高石坎今在何处?尚未查明。前述羽林左卫曾担任过南京天地坛外围的守卫任务。天地坛在正阳门外东南,即今日光华门外石门坎、天堂村、海福巷一带。现在的石门坎是明代天地坛外围墙西天门的入口处。天地坛的四周围墙均各开一门,各门均有石门洞,大概是由于明亡坛废,门毁后,留下石门槛(坎)而得名。是否明初称之为高石坎,尚有待进一步证实。

2、以上两卫曾有军士留在云南,经过不断地调动转移,后来调到十八寨守御千户所,因而在弥勒县落了户。也有可能是附近卫所的屯军,后来迁到弥勒县定居的。

3、洪武二十一年(1388)二月,马烨率西安等卫兵士三万三干人屯云南。在这之前,洪武十年,曾调羽林卫军士二千二百六十四人补充秦府西安护卫军。这支西安开赴云南的军队中,很可能有原住在南京柳树湾的羽林左卫的军士。

4、洪武后期,柳树湾这里建立了许多中央机关,官吏中因“有罪窜戍者”,亦在所难免。

5、柳树湾既是位于皇城前面的官禁要地,又是中央行政机关所在,有可能把原来住在此地的居民移往云南居住。

明初在云南设置大量的军卫戍守,并实行屯田,目的是巩固政权和保卫边疆。但军户与民户,都受到统治者的压迫和剥削。他们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和生活中,为开发和发展当地的经济和文化作出了贡献。我们遥祝在云南的乡亲们与当地少数民族一道,为祖国四化建设取得更大的成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