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初多用'孃'来代表母亲,后来为何'娘'却取代了'孃'

 思明居士 2022-06-10 发布于河北
文章图片1

'娘'之一字是汉语里的常用字,在长久的岁月里都作为母亲的亲称呼。即便到了当今社会,'妈'作为母亲的含义更加普及,'娘'之一字作为母亲的含义也没有完全退出历史的舞台,甚至在很多方言里依旧被频繁使用。

时光回溯,最初的'娘'也并不代表母亲,那个时候代表母亲的字多用'孃'。在岁月的淘洗里,'孃'与'娘'作为称谓语都逐渐被人们淡忘,而'娘'之一字更是在不同的时代被赋予各类全新的定义,逐步走向字义复杂的道路。

文章图片2

一、'娘'的渊源以及字义的演化

1其一唐以前'娘'的字义较单一

'娘'之一字最早见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从字形结构上可以看出是由'女'与'良'构成的形声字。甲骨文时期的'娘'字并不用于母亲或是其他女性的称谓,大抵用于女性的名字。

然而在古代社会,女子地位并不尊崇,所以作为女子名字的'娘'字并不多见于记载。及至人文开放的魏晋时期,'娘'之一字终于重现世间。南梁《玉篇》中记载:娘,女良切,少女之号。

这个时期的'娘'除了从前取名的用途,鉴于'女'与'良'的结合,人们充分发挥'良'字含义,使得'娘'这个字落在诸多良善美好的女子身上

不愧是被誉为最具灵气与创新的魏晋时代,在极度动荡不安里,诸多文人学者喜爱求新求变,敢于挑战过往重写历史,'娘'之一字的重现与重新定义于那个时代可以说是偶然中的必然。'娘'字自此复活,在后来的岁月里更是历经了万千变化,时至今日依旧活跃在庞大的汉字家族里。

文章图片3

2其二自唐起'娘'字义变得复杂多样化

自魏晋时代起,'娘'字终于步入称谓语行列被广泛使用。及至唐代,人文开放,人们的诗文创造力被最大限度的开发出来,由此各类字词含义的开发与扩展在如此包容的文化氛围里也是变得愈发多样与复杂。

'娘'字除了继承前朝对良善女子的称谓用途外,也开始演化出对其他女性身份的代称。譬如'父娘'、'娘子',可见,'娘'字在这个时代不仅演化出现如今人们熟悉的母亲称谓含义,还出现了其他女性身份称谓的含义。

一些由女性担任的职业也常用'娘'字,譬如'红娘'。自此时起,'娘'之一字作为称谓语开始展现其复杂多样化的一面。

文章图片4

二、称谓语'娘'如何被逐渐遗忘了

1其一'妈'比'娘'的读音更加容易

''娘'字易于书写,所以在建国后的汉字体系中得以保留。然而命运总是充满黑色幽默。备受热捧的'娘'字却逐渐被现代常用字'妈'取代,这是由于后者的发音更加方便。

而且'妈'字的发音似乎更加贴合整个人类的原始声学,各类语言里都能听到'妈'字的发音,可谓放之四海而皆准。'妈'字取代'娘'字,最终成为如今的母亲称谓,除了发音轻松的表层因素,更深层次的原因来自社会媒体时代的变迁。

人们正处在由文字向视频影像过渡的媒体时代。比起文字,人们更加在意的还是画面和声音。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变局里,'妈'这个虽则浅薄却无比口语话的字,才能轻而易举地战胜拥有深厚底蕴,从甲骨文时代便存在的'娘'字。

虽然,在很多方言里'娘'字依旧作为母亲称谓存在,但早已被排除在主流意识之外,沦为边缘文化。

文章图片5

2其二'娘'的字义复杂容易生歧义

'娘'字在长久的岁月发展里拥有多种字义用途,这也成为它的独特优势。不过成亦在此,败亦在此。频繁的使用,使得'娘'字的定义不再局限在充满敬畏的称谓语中,更演化出各类复杂的意味。

自元代起,'娘'开始出现在一系列辱骂的话语之中,骂娘的语言风气开始兴起,这令'娘'这个原本干净神圣的字眼开始变得复杂污浊起来。而各类带'娘'的词汇丛生也令'娘'的称谓含义变得越来越复杂化,容易混淆产生歧义。

'娘'作为母亲的神圣感逐渐被相关不良词汇玷污。字义不达的同时,也使得人们对'娘'字的称谓感逐渐消失。

虽说能包罗万象不是坏事,但吸纳包含得太多不免令其失去本真意味的同时,更容易陷入是非波折之中。'娘'之一字兴盛于自身字义的繁复,同样也由于过于繁杂不清失去了得来不易的独特母亲称谓的尊荣。

文章图片6

3其三网络时代'娘'被污名化

尤其是到了现如今的网络时代,各类新词新定义层出不穷地出现。'娘'之一字也没有逃脱网友们的捉弄,从最初的良善女子到各类女子称谓,甚至一度成为母亲的神圣称谓,这样的尊崇与历史在网友们对着键盘的敲打瞬间便灰飞烟灭了。

虽然骂娘早已有之,但这终究只是'娘'字文化里细小的一环。只是今时今日,'娘'的污名更添一层,对不够具备男子汉气质长相偏柔弱清秀的男子统称为'娘'。

这应该是'娘'字被创造出来遭遇的最大危机。没人再愿意提起它作为母亲称谓的神圣过往,对它的态度只有轻蔑与嘲讽。任何正常男子都不想和这个字扯上关系。它成了一个时代里嘲讽鄙薄文化的概称——娘。

只要人类的历史得以存续,'娘'字的这段历史就不会被磨灭。攀登高峰不易,跌落悬崖瞬间,不知'娘'字还有没有机会再次踏上高贵称谓语的行列。

文章图片7

三、为何'娘'与'孃'会产生关联并最终取代了'孃'

1其一'孃'与'娘'的关联来自母亲称谓的使用

'娘'与'孃'字产生关联完全是由于两者都曾作为母亲称谓语的缘故。从两字的根源字义出发,'孃'字才是最贴合母亲称谓的存在。

从'孃'字的字形看,从女从襄。'襄'之一字原意是指拨开土地表层土进行耕作,继而延伸出生发,养育后代的意思。'女'与'襄'结合便展现出了一位女子养育后代的画面,这便是'孃'的本义,作为母亲称谓极其形象生动。

所以,从上古而来的长久时光里,'孃'字才是人们对于母亲称谓的不二之选。只是到了唐代,'娘'字的字义也被扩展了,加入了母亲的含义。

自此,'孃'与'娘'这两个最初本意并不相通的两个字,开始汇入同一片称谓语领域,并行使用。常言道:一山不容二虎。这种并立而行的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娘'字便凭借自身的独特优势完全占据母亲称谓的使用,并最终彻底将'孃'作为母亲称谓的习俗送入历史。

文章图片8

2其二同义之下'娘'逐渐取代'孃'字

一来,自唐代起'娘'作为母亲的称谓已经在各类诗作文章的流传里得到了认可与熟知。二来,'娘'与'孃'两个字的读音相同,所以在日常用语里也是混淆使用。

便是由于这长时间的混淆通用,人们逐渐发现'娘'不仅包含了'孃'母亲称谓的含义,更有其他多种用途,且读音相同书写更加简单方便。

所以,久而久之人们便更加青睐使用'娘'字。上千年的使用时间,使得'娘'字不断出现在书面语上的同时,更是彻底融入各类方言之中。

鉴于这种情况,后来建国时期在排布全新的汉字体系时,便保留了常用多义且书写简化的'娘'字。而字义单一可取代且书写复杂的'孃'字则彻底退出母亲常用称谓语的历史舞台,完全由'娘'字取代。'娘'字取代'孃'字的历程颇有些劣币驱逐良币的意思。

文章图片9

其实论起字义表达,'孃'作为母亲还是更加合适的,只是书写不便终究被讲究效率快捷的时代所抛却。这样的文字变更,在去繁就简的汉字新体系里不胜枚举。并不是,一味崇尚复古繁琐,而是太过精简确实丢失了一些汉字的底蕴与魅力。

虽然'娘'字彻底成为母亲称谓的专称,但它同样失去了最初对良善女子的表达能力。'娘'之一字褪去最初的青涩,在岁月的洗礼里,成为了独特的母亲称谓,也令自身与年长女性称谓的纠葛加深,如'大娘'。

仿佛这个字也如同有生命一般,随着岁月一同老去。在后来的时光里,人们也能看到'娘'之一字的命途多舛,不仅被排除在主流书面口语之外,更是污名缠身难以自拔。

凭借着自身的复杂多变,它确实拥有过一段风光岁月,但过于复杂与常见也使得它没能逃脱娱乐时代的玩弄。再回望看,'娘'字早已失去了'孃'字那般的简单与清贵。

文章图片10

四、总结

透过'娘'字的定义变迁,人们不难察觉出历史的趣味与生命感。时间是世间万物的发酵品,在它的怀抱里或许会登临高位,亦可能沦为笑柄。字义的变迁如此,人生际遇盖莫如是。时间总会给人们答案,或好或坏。

其实并不用特别在意,如同时间流水不停变化一般,世人亦是如此,能做的也只能是秉持本心前行,莫问前程。这一世旅途中路过的风景回忆,这看似虚无缥缈的存在,或许才是人们真正拥有的,其余的终究如掌中流沙般迟早逝去。

参考文献:

《说文解字》

《玉篇》

《木兰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