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籁,边棱音气鸣乐器。它是指人们吹竹笛等乐器的声音。天地间的一种声音。人籁依仗于人。 2、地籁为单管乐器。风吹各种空窍所发出的声音。天地间音响中的一种。 3、天籁,自然界的声音,物自然而然发出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等。也指诗文天然浑成得自然之趣。天籁的发声全凭自己,完全摆脱了任何外力的约束,是天然自发而生,因而这种不依赖任何外力的自然音响最美,胜于地籁及人籁。
出处: 战国时期庄子《齐物论》 原文节选:“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 译文:听说过人籁,恐怕没听说过地籁吧,也许听说过地籁,但没有听说过天籁吧。 这里庄子提成了三个概念:人籁、地籁、天籁。籁,就是指声响。人籁比较容易理解,就是打嗝、唱歌、肚子咕咕叫都是。 南郭子綦[qí]体会到了 “吾丧我”的境界后(这个在上一篇文章中,有仔细的讨论),感受到了天籁之音,颜成子游追问什么是天籁,还有怎么去聆听天籁之音。 子游曰:“敢问其方。”子綦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翏翏乎?山林之畏隹,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 《庄子·大宗师》中有“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大诗人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中有“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本文中的“大块”和这两个例子一样,都是大自然的意思。 大自然的呼吸,叫做风。每一个有坑洼孔窍的地方,风吹过,都会产生不同的声音。风小的时候,坑洼产生的声音很小,轻微的附和;风大的时候,孔窍发出的声音很大,就会发出怒号。 当风特别大的时候就听不到某个单独的孔窍发出的声音了,这种声音是混合的,各种坑洼仍然在发出不同的声音,只是互相掩盖了。《道德经》中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就是如此,混乱复杂的事物让人往往看不清真相。 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子綦曰:“夫天籁者,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地籁是风声经过大地用孔穴吹出的声音,人籁是人们用乐器萧管发出声音,天籁则是一种混同。天籁是没有什么依靠而发出的,众窍在风中自然而然的发出声响,没有感情没有应和,但每种声音都蕴藏在天籁之中,哪一个孔窍都不会有突出之处,和人在自然中一样,与大道为一体。 “人籁、地籁、天籁”中包含的道理,一是讲述人们在事物中往往会认识的不够全面,拿声音做例子,人们只能同时听到几种,再去听其它的声音时,就会丢失掉之前关注的。二是人们应该和万物一样都各司其职的融在大自然的造化之中,不要违背了大道的规律,关注的和想要的过多反而会有所遗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