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怎么写影评?要有自己观点和角度

 高分写作余老师 2022-06-11 发布于浙江

喂,是老王吗?

嗯,是我。

今晚一起看《我不是药神》。

好看吗?

听说很好看,猫眼评分9.7呢。

哦……

日常生活中,我们和朋友家人谈论起某部电影,说好不好看,多数仅限于一种感觉或道听途说;即便是自己看了电影,我们也是这样评价的——“好看!很精彩。“或者“不好看,没啥意思。”

要说出一些专业的道道来,恐怕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做得到。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两者的区别还是蛮大的。

也许你会说,看个电影这么简单的事,就是图个娱乐,管它那么多门道干啥?

说实话,我原本也是这么想的。

可当我看到这段话,立刻觉得又一次刷新了认知:

如果说电影反映了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我们也应该以多种方式来享受它,包括思考、阐释和书写观影经验的乐趣。

我们去电影院有很多种原因:思考或者不思考,盯着银幕或者写影评。

我们可以把去电影院当作吃棉花糖一样的消费行为,也可以将它变成一种精神上的消费。

正如那位《撞车》的影迷所发现的,对我们的观影感受做理性的分析并没有损害我们所享受的乐趣。

这段话来自于蒂莫西·J·科里根的《如何写影评》。

它让我想起念大学时一位教授电影学的老师,曾经分享了他对《幸福的黄手帕》的评论:

影片运用蒙太奇手法,前后两次出现黄手帕,将影片情感推向高潮。黄手帕象征着男主角(高仓健饰演)妻子的等待和希望,同时使影片结构紧凑,升华了主题。

老师对影片条分缕析,我听得津津有味,觉得电影还可以这样看,真有意思

《如何写影评》的作者蒂莫西·J·科里根,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英文系教授、电影学研究主任。

他曾在东京、罗马、阿姆斯特丹、巴黎和伦敦等地教授电影课程,在电影教育领域可谓桃李满天下,贡献卓著。

在电影研究领域,科里根教授成果颇丰,著有《新德国电影:流离失所的影响》、《维也纳·赫尔措格的电影:在幻想和历史之间》、《电影与文学:介绍与阅读》和《电影理论中的批评视野》。

《如何写影评》内容充实,案例丰富,虽然有不少专业术语,但没有生疏感。在我看来,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怎么看怎么写”。

哪怕你是一位影评新手,只要抓住了“怎么看怎么写”,从入门到高手也就不远了。

一、怎么看

1.观影前

可以试想一下,当我们要去拜访一位重要人士,我们可能会提前做哪些准备呢?

了解对方的受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家庭出身等,这会有助于我们在交谈中更快更好地理解对对方的言谈和观点。

同样地,观看一部电影,如果是抱着写影评的态度,我们该如何准备呢?

《如何写影评》给出的建议是花些时间在一些全局性的及预设性的问题上,问一些关于电影的潜在的且与我们兴趣相关的问题。

例如,什么是自己最感兴趣或最了解的艺术形式——电影包含了文学、造型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甚至建筑。

当我们被《歌女五美图》所吸引,或许正是它的音乐和艺术特色勾起我们的兴趣。因为了有了心理预设,观看时着眼点就会更清晰更明确。

又如,电影工业依赖于技术进步,并且,技术的进步会很快反映在电影工业里。

在观看《黑客帝国》一类的影片前,可以做出这样的预期设想:数字化有没有可能改变电影对角色的描述方式?

影片是否会创造出新的技法,从而对故事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再如,电影是一种商业行为,我们应该对背后的经济和商业因素保持敏感。

影片的制作成本如何?大部分的钱用在哪里?明星?特效?宣传?电影的预期观众是谁?

以上这些问题,一部分我们可以提前找到答案。

当我们坐下来看电影时,脑子里预备着的问题就会像向导一样,带领我们关注影片中值得挖掘和评写的东西。

这就是观影前的预设准备。

2.观影时

进入观看阶段,《如何写影评》建议我们做好两件事。

第一件事,质疑(自我提问)。

除了关注观影前预设的部分问题,我们还可以与电影进行无声的对话。

主题是什么?是如何建构的?这样的疑问,能让我们与影片形成一种深入互动关系。你在质疑,影片则以自己的方式做出某种回答。

随着影片的逐步展开,问题会越来越来清晰而具体。

在观看《摩天营救》时,我脑子里预设的问题是,男主角威尔·索耶是如何营救的,这场摩天营救的深层次意义和价值在哪里?

影片一步步把答案揭示出来,男主角营救对象是自己的妻子和女儿,但又不限于此;因为他深陷一场阴谋,所以要营救的也是自己和正义。

威尔的营救行动一步步被逼向绝境,又一步步逼近阴谋的真相。

第二件事,记笔记。

为了写出一片精彩的影评,要重复观看电影。

但因为某些条件,我们可能很难办到一遍又一遍观看。因此,记笔记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次观看,记下最打动你的地方。之后,可以记得认真而详细一些。

当然,你一定产生这样的担忧,怎么可能记得下来呢?技巧在于,要学会如何节约你的时间和识别出影片中的关键场景、镜头和叙述情节。

至少,可以记下你认为最重要的三到四个场景、镜头或者片段

例如,《战狼2》,战狼感染诺曼病毒的镜头,奋力打斗的场景和片尾高举国旗的片段都可能在我们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值得记下来。

影评主题可从中提炼。

二、怎么写

1.从感受出发

千万别忘了,影评是始于观看的。

你的任何一种真实而细微的感受都有可能成为一篇好影评的基础。

无论是观影前的准备,还是观影之后的触动和感悟,我们都需要把个人最初的观影感受整理出来,这就是分析电影写影评的基础。

我观看《香水》(汤姆·泰克维尔导演)这部影片后,有一个强烈的初步感受,一切极致的美好都是泡影。

由此出发,写出了影评《一个美丽的泡影》,获得第二届丽水杯全国原创影评大赛三等奖。抓住真实的观影感受,非常重要。

2.使用专业术语

不管哪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词汇。

使用这些术语的好处是什么呢?

我们不妨比较一下这两句话:《战狼2》中的好人和坏人演得都很好;《战狼2》的正面角色和反面角色演技都很好。

很显然,前者表达意思比较含糊,不够专业,后者表意准确,有专业性。

在写影评时,我们可以 使用哪些专业术语呢?

主题,叙事,角色,视点,场面调度(场地、布景),现实主义,镜头,画面剪辑,声音,动画,3D,新媒体等等。

这些专业术语,不仅能让我们更好思考影片,而且如果能在影评中适时使用,也能加深们对电影的理解。

3.选用六种方法

同一部影片,同一个切入点,选用的方法不同,结果可能完全不一样

比如,以影片中的灯光为切入点,可以用形式主义的方法分析影片中光影的变化;

可以用历史方法指出灯光的模式崛起于哪个历史时期。

《如何写影评》给读者介绍了六种主要的电影评写方法。

我们不妨把它理解为组织影评文章的方式。

第一种,电影史。

电影和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任何电影作品都不可能离开特定的历史时期而存在。

正如70后和90后出生时期不一样,电影也是如此。

不过,电影也是艺术,不能把电影中的历史简单等同于历史现实。

以历史的角度评论电影,我们可以考虑电影自身的历史关系,如20世纪30年代和70年代电影中不同布景的使用;

可以分析电影与制作条件的关系,如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电影受制于当时的片厂归属;

还可以解析电影与受众的关系,如周星驰电影的无厘头特性深深影响了观众对喜剧的预期。

第二种,民族电影。

从文化和民族性格的角度评论电影。 

一个美国观众比较容易理解黑泽明的电影,因为它使用了西方式的主题和形式。

西方不少电影喜欢表现冒险精神,这与他们的海洋文化和商业文明是分开的;

而很多中国电影试图阐释和合的观念与宗族文明,显然也是受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

第三种,类型。

对于电影类型,也许我们并不陌生。

我们往往根据相同的主题、人物、叙事结构和摄影技巧,分出西部片、情节剧和科幻电影等。

在评论类型时,要注意时代的变化。

以此评析一部电影,会发现类型的发展变化。如《眼光小美女》,似乎就是一部公路片的发展和演变。

第四种,作者论。

这里的作者并非单指我们通常认为的剧作者。

可以是导演、主要人物、编剧。因为他们所创造出来的银幕某种一致性、风格或者主题,会带有鲜明的特色。

比如,我们说“成龙电影”,意味着带有成龙式的武打和幽默风格。

当然,我们要避免一成不变地套用作者论,因为电影不可能按一个模式生产。

第五种,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主要是指一部电影的风格和结构,如叙事开头、结尾、有意义的重复和摄影技巧的变化等。

与其他评论方法相结合,意义更大。

如《原野奇侠》的开场,有一段是主角肖恩、农民、妻子和小孩镜头的快速切换,这些镜头为之后的情节设定了一种社会关系。这与影片主题密切相关。

第六种,意识形态。

这是“政治”的一种微妙而广泛的说法。

可以指某种信仰或者观念。

如《战舰波将金号》称颂俄罗斯的社会主义革命力量,《卢旺达饭店》则描述了个人英雄主义。

影片中的个人主义、两性关系、家庭生活的重要性等等都可以成为意识形态的评论范畴。

学会思考、评论一部电影,没有削弱我们观影的趣味,反而让我们更清晰更深切地触摸到电影的魅力。


猜你想看:

01 【干货】刚开始写作,有什么好的建议

02 【干货】让人物立起来的好文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