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潇湘快评】孙美堂/踏步有痕

 潇湘原创之家 2022-06-12 发布于湖南

踏步有痕

评易迎华文集《飘零岁月》

作者:孙美堂

案头新添了一本《飘零岁月》,这是易迎华先生亲笔签名后送给我的他本人的一本文集(《香江人民出版社》2022年5月)。易先生少我一甲,虽说分属于广兴洲、许市两镇,由于共同的爱好,我们的交往却不短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我还在西湖学校教书,纠集了一伙文学青年创办了莲湖文学社和油印刊物《莲湖》,记得当时《中国民兵》杂志还给予了报道。他们金盆学校的老师和文学青年也创办了《含羞草》,是当时广兴洲区最有模有样的两个文学社团和油印刷物,持续了好几年时间的。当时文学活动很有生气,《芦笛》《洪水港》等自办油印刊物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成为乡村一道靓丽的文学风景。

当时社团之间的交往并不多,刊物倒是有过交流的,编印质量最好的当属《芦笛》,由广兴一中的郭正清老师主编,他的钢板字是一流的,创刊号上有杨凭墙的诗,蒋梦的翻译作品。我给他设计的封面和负责插图。因为当时我们同是岳阳县文联会员,县里的文学活动(笔会和培训)也经常,交往自然多一些。

《飘零岁月》分六章,从“回望故乡”到“情感天地”、“采风有约”、“游山玩水”、“军人风采”、“爱的絮语”,记录他文学路上的辛艰,也可以说是他文学成长的脚印,落地有声、铿锵有力。作家收集的文稿大部分是曾经拜读过的,也有一些完全是新面孔(有些文章也可能时间太久淡忘了罢),总的来说,字里行间充满激情,不管是散文、报告文学、散文还是诗歌,都是时代的赞美,充满正能量。“别了,火塘”、“采菱”、“故乡的湖”、“门前这条路”、“乡村小店”、“龚爹收徒”、“我的母校”,采撷记忆中的点滴,捕捉乡愁,唤醒内心深处的幽静,结合新农村建设农村的变化,用细节描绘乡村美景,歌颂祖国建设的成就,寄语未来,无处不流露了作家深爱家乡的情怀。

《老木》是一篇短篇小说,他写小说不是擅长,文学生涯中也很少涉猎。但这篇小说应该说是他的成功之作,作品成功塑造了老木,桃花等一系列人物形象,农民的朴质与憨厚,村妇的勤劳与贤淑,还有歪婆婆的热心,儿子的孝顺,栩栩如生,充满生活的气息。老木是外来户,从上湖南的湘潭飘落下来,在沟子湖的兔儿咀上落脚生根,80岁那年回了趟老家,找到了荒芜的父母坟茔,特地竖了一块碑,刻上自己和儿女的名字,告慰祖上候家后继有人,还找到了与前妻遗腹的女儿。老木的死作者没有过多的描述,只简单地描写了葬礼的场面和乡亲们议论:“老木是个有福气的人”。老木的这个盖棺定论,印证了时代的变迁和农民晚年的幸福指数:“有福气的人!”该铺陈的地方浓墨重彩,该节俭处惜墨如金,这也还是作者成功的地方。

《采风有约》中选编了近几年的6篇报告文学,分别发表在报告文学集《魅力君山》《精致君山》《小康君山》《红色君山》中,都是一些有分量的作品。《军人风采》中收录了近几年描写退伍军人的纪实文学,展示军人风采掷地有声。

值得一提的是《爱的絮语》,这辑中收录了作者39首诗作,大多是些新面孔,其中有部分是发表过的,估计很大一部分都是最近的新作,读来耳目一新。

作者的笔名叫“野夫”,村野闲夫,蕴含了他对文字的追求。年轻时忙于生计,四处奔波,喂过猪当过泥瓦工,他是个求是的人,喂猪时一喂就是数百头,当泥瓦工不是简单的砌砌墙,而是从设计到建造,把自己的风格融入到他的建筑作品中,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

过去他很少融入社团活动,一是没有时间二是没有适合的土壤。2017年我担任区作协主席后,邀他加入区作协,开始他还有些不大胆,说他是“隔岸观钓者,徒有羡鱼情”,加入区作协后,我又推介他加入了市作协,经常邀请市内张步真、杨凭墙、卢宗仁、刘祖保、张阳球等文学大咖来君山讲课,传经送宝,不能不说也是对他的成长助了一臂之力的。从《飘零岁月》的出版,我们欣喜地看到他的成长一步一个脚印,踏步有痕。六十岁,正是一位作家创作生涯的黄金时机,我相信,在他的文学青春期,将会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

祝愿野夫文学青春不老!

作者简介

孙美堂,退休干部,曾出版长篇小说集《三缘梦》,现任君山区作协主席。

图片:刘朝朝


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专辑大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