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里说“因为信任,所以简单”,但“达到信任,谈何简单”

 盖雅学苑 2022-06-13 发布于江苏

昨天是阿里巴巴二十周年庆典,阿里选择在这一天重新迭代企业文化价值观。毫无疑问,这套“新六脉神剑”是中国顶尖企业的顶尖智慧。在一个道德价值模糊的年代,用文化和价值观,来筑牢百年伟业的基石,确实难能可贵。

盖雅学院也在昨天第一时间对于“新六脉神剑”作了解读参见文章《阿里巴巴“新六脉神剑”有何不同?。这套价值观中的每一句话都会成为经典,影响到阿里“阿外”很多人。

作为从业15年之久的HR,我一直徘徊在如幻境般美好的价值观,和纷扰又残酷的现实之间。所以,我对阿里巴巴“新六脉神剑”中的每一句话都有很多想说的话;也会非常“挑剔”得去检视这些宣言,在理论优美和实践可行性之间的鸿沟。

今天,重点想聊一聊“因为信任,所以简单”这句非常美好的话。因为在现实中,往往是“达到信任,谈何简单”。

先普及一个概念——“交易成本”:

我打算去买件衣服,衣服只需要100元。但我用了一个小时犹豫去哪个商场,再用一个小时在商场里搜寻意向的衣服,最后又花了半个小时来讨价还价。在这个案例中,除了100元,我另外花掉的二个半小时也是交易成本。
所以,为达成交易的所有时间和花费都构成了交易成本。
而企业内部的管理,也可以被理解成一项“交易”:管理者发出指令,员工执行指令,一项交易就达成了。在这种理想情况下,交易成本是趋零的——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执行非常“简单”的管理“交易”,没有额外的管理成本付出。
我相信所有的管理者都梦想这样的状态,但实际情况通常不是这样的,这就是企业管理的复杂性。那么,这些复杂性是来自哪里?

管理者所期望的“简单”其实是一种交易成本的趋零,在这种文化下,所有人都可以无所顾忌,减少了管理交易中的额外成本,为目标聚焦和业务达成创造更好的组织环境。

要是企业管理中,真能达到如此趋零的交易成本,我们的组织效能一定会非常高,结果一定非常美好。但实际情况中的企业管理,往往又是非常复杂的,会在很多冲突、处理、拉锯中耗费掉很多交易成本。
这些复杂性来自于哪里呢?
首先产生于工作的开端,来源于工作启动前的不恰当分析。HR都知道,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的基础,不恰当的工作分析容易带来混乱。比如听到太多员工抱怨工作的无价值,抱怨工作分配不公,抱怨工作环境不好,抱怨996——我们花了太多的时间,对工作本身或工作程序,畏难、不满和抱怨了。
其次产生于工作的过程,来源于对协作需求的不满足。现代化的职场逻辑是一种协作和连接的逻辑,个体甚至团队的工作只是整体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当我们从工作链条上游获取信息,向下游提供输出成果时,这种连接点往往会呈现出复杂的万象。推诿和卸责看上去是个体的价值歪曲,但本质是一种文化的失败。
最后产生于工作的结果,来源于利益分配和工作回馈。新时代里,个体的自由精神增长,不容妥协得要求公平公正、要求公开透明。任何与其诉求背逆的东西,都会对员工的动力产生负向激励,从而增加交易成本。
“复杂”了就无法简单,这种不简单背后的根本原因其实是“不信任”,“不信任”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不安全感”。
《团队协作的五大障碍》一书中,列出的第一大障碍就是“缺乏信任”。正因为缺乏信任,才导致了另外四个团队协作障碍:即“惧怕冲突”、“欠缺投入”、“逃避责任”、“无视结果”。每一重障碍,都在不断增加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
杰克·韦尔奇在他的经典著作《赢》的第二章就讲到了“缺乏坦诚是商业生活中最卑劣的秘密”。“坦诚”显然就是缺少信任的意思。

缺少信任会增加多少不必要的交易成本?举一个我亲身经历过的案例。

那时我刚刚毕业、进入一家公司工作。有一天,HR突然发出通知,要求凡是夫妻双方都在公司工作的,要前来HR登记。这件事背景其实非常简单:公司纯粹只是根据内部员工任用办法的修改,去做一些补充性的信息收集。但却造成了内部人心惶惶、议论纷纷,大家都在担心公司是不是要解雇一方。
所以,HR最后不但没有准确统计到信息,还惹来员工的普遍不安和抱怨。

而深藏于“不信任”背后的根本原因就是“不安全感”。

为什么会有不安全感?理性的个体对所有的行为,都会先有一个预期。而在信息不充分的环境下,人们的所有预期都是倾向于保护自己,甚至在内心设置一个“假想敌”,假想别人可能会伤害自己的利益。
博弈论中最经典的“囚徒困境”就是讨论这种“不安全感”:当人们缺乏信息沟通时,必然会先以自己利益最大化为前提,去做思考和行动,尽管行动的结果其实是损害自身利益的。
中国人喜欢的很多游戏,比如扑克、麻奖等,都是在不充分信息下的博弈。这些从小就会玩的游戏,会潜移默化加强我们的不安全感——我们眼中看到的全是对手。所以,当后来游戏进化到更加需要合作时,我们反倒不擅长了。
“不安全感”的表现也是多方面的:
一是缺乏投入。我们不会把自己掌握的所有信息和资源都投入到“游戏”中,要为自己保留一些内容,保留一些余地。老话说“话不说满,事不做绝”,就是这个意思。
二是推诿卸责。除了本该自己做的事,不会再多管闲事。挑的担子越小越好,老板说要做到1,就连1.01都不会去做到。看上去是遵守规则,实际是缩小个人的责任。
三是在背后指责和抱怨。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事前不说话,事后玩把戏。办公室政治就油然而起,气氛就很快被弄坏了。

那如何提升安全感呢?
早在1965年,Schein和Bennis两位学者就指出,关注员工心理安全感,有利于组织变革。
这种心理安全感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内部的自我心理安全感,就是对自己的信心;二是对于他人的心理安全感,就是在互动时,感知他人是否安全。如果安全,就会表现得更积极。
心理学家很早就开发出各种量表,测量这种心理安全感。
仔细去追踪心理安全感,会发现安全感的获取更多来自于互动过程中的积极因素。就是说:连接和互动是塑造安全感和信任的前提条件。

因此我提出:因为连接,所以信任。

在缺乏连接和相互隔离的环境里,人们缺少信息和情感的流动,信任是没办法建立起来的。你可以扪心思考,最信任的人是不是就是和你互动连接最多的人?一旦疏远,即使是亲人,也很难产生信任。
但并非所有连接都会与信任产生正向关联,这也需要有一些条件。比如有冲突和负向情感的连接,只可能产生更大的隔阂。

所以,好的连接应该满足以下几个特征:

平等、尊重的双方:当连接中的双方感受到平等和尊重,越有可能产生信任。

互惠、反馈的可能:连接中越有可能得到反馈和互惠,越有可能产生信任。

情感投入:连接中投入的情感越多,越有可能产生信任。

共同的体验:连接中越是经历过共同的体验,越有可能产生信任。

以上归纳起来:在平等和互惠的条件下,投入情感和创造共同体验的连接,才是能够创造信任的连接。

如果能想明白这个道理,就能对如何塑造信任,如何增进“因为信任,所以简单”的机制,产生更多好方法了。

从方法论上,可以是通过外部引导产生的认知-行为改变,也可以是通过由内部体验所产生的认知-行为改变。
这种连接不仅是员工与公司的,更应该发生在员工与员工之间。所以我们在做员工活动时,不妨去创造更多的员工与员工之间、更正向和积极的接机会。
达到信任,何谈简单;因为连接,所以信任;因为信任,所以简单。
与大家共勉。

作者介绍:

李斌,盖雅学院执行院长、盖雅工场HRD。

李斌先生毕业于南京大学,硕士学位,先后拥有十五年大型制造企业、互联网企业资源以及非盈利组织从业经历,擅长企业文化建设、组织变革与发展和人力资源体系建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