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姜的妙用:体虚体寒、伤风入体者适用

 健康管理师紫苏 2022-06-13 发布于湖南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这在中医上是“热者寒之,寒者热之”之理——冬天天气寒冷,人们多食热物,胃内易积火,萝卜为寒物,食萝卜可祛火生津。冬天食萝卜还可预防春天上火;夏天天气炎热,人们喜食冷物,胃内易积寒,姜为热物,食之可祛寒气,也就少得胃胀腹泻之病。

才过了芒种,现在谈“姜”还为时不晚。

姜,别称生姜、白姜、川姜。《本草新编》里记录姜:“味辛、辣,大热。通畅神明,辟疫 ,且助生发之气,能祛风邪。” 食物的性味特点在中医学里十分重要,医师依照药物的特性对照人体阴阳,进行合理搭配追求阴阳平衡,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不仅如此,它还能替代桂枝治小感冒,书中记载:“生姜性散,能散风邪,伤风小恙,何必用桂枝。用生姜三钱,捣碎,加薄荷二钱,滚水冲服,邪即时解散。”

不仅上文摘录的这些,生姜功效可多着呢。

补阳、益脾胃、利便

首先看看生姜的性味为辛热: 辛者能散,热者能温,所以生姜的特性是属于比较温热的,也正是这个特性,生姜有着很好的补阳,助阳,通阳的作用,对于体质虚寒的人特别适合。也就是前文提到的“通神明”,黄帝内经记载: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也就是我们的精神层面。

生姜可以温通振奋一身的阳气,人精神的旺衰主要靠阳气的扶养,换句话说,生姜可以振奋人的精神,精气神,是人体之三宝,精可以化气,气可以旺神,精满则气足,气足则神旺。

辛归五脏,五脏指心肝脾肺肾,辛本来是入肺,但生姜之辛可以入五脏,对五脏六腑都可以起到调理的作用。辛而散温,益脾胃,善温中降逆止呕,除湿消痞,止咳祛痰,以降逆止呕为长。在炎热的夏天,因为人体唾液、胃液分泌会减少,因而影响食欲,如果饭前吃几片生姜,可刺激唾液、胃液和消化液的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增进食欲。

生姜皮也是有用的。其性味辛凉。有利尿消肿之功效,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可配合冬瓜皮、桑白皮等同用。一般用量为五分至一钱五分(5g~15g左右),煎服。

禁忌事项

1. 时段不同,吃姜功效亦不同。

如果是日常保健吃姜,一定要在早饭时吃。因为早晨正是气血流注阳明胃经之时,此时吃姜,正好生发胃气,促进消化,且姜性辛温,能加快血液流动,有提神的功效。

山东淄博古方中医疑难病研究所建议中午和晚上不吃姜。姜可生发阳气。正午时分,心经的气血最盛。此时吃姜,对于本身心火旺的人来说无异于是火上浇油。心火过旺,会引起咳喘痰热各种症状。而夜晚人体应该养阴,收敛阳气,此时吃姜会使人兴奋,无法安睡;刺激神经,影响心脏功能;郁积内火,耗肺阴,伤肾水。

2. 吃姜不去皮、烂姜不吃。

夏天在吃姜时不要去皮。因为去皮就不能发挥姜的整体功效。烂姜坚决不吃,因腐烂的姜会产生一种毒性物质,可使肝细胞变性、坏死,从而诱发肝和食管的损伤。

3. 阴虚内热者忌服,不可过食。

《本草经疏》说生姜:"久服损阴伤目,阴虚内热,阴虚咳嗽吐血,表虚有热汗出,自汗盗汗,脏毒下血,因热呕恶,火热腹痛,法韭忌之。”

每天的用量在10克以内比较好。

修造
立碑

2019

6月18日

开市
伐木

人以道立

以中医之道宣明华夏大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