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结直肠癌的内科诊疗

 肿瘤医学论坛 2022-06-16 发布于广东

相比前两年,2015年结直肠癌并没有太突破性的进展,也没有太争议性的话题,但是回顾ASCOESMO年会,我们还是看到了些许进步。ESMO对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共识再次更新,更贴近了临床实践,也更便于临床借鉴;晚期结直肠癌的抗PD-1的免疫靶向治疗疗效与肿瘤MMR状态的相关性首次揭开;抗HER-2药物的联合治疗对于小部分晚期患者显示出惊人的疗效;新药TAS-102和瑞戈非尼积累了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离中国患者越来越近……本文将对2015年结直肠癌内科治疗领域所取得的进展做一盘点。


ESMO转移性结直肠癌共识更新

        2015年ESMO针对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共识进行了更新,主要变化如下:

根据患者的体力状况、年龄、器官功能、合并症等综合评估是否适合接受高强度的治疗,不适合(Unfit)治疗的患者建议最佳支持治疗,对于适合(Fit)的患者将由MDT团队评估并判断其治疗目标;

不再根据转移灶是否可切除,将患者分成0组、1组、2组和3组,而是改用治疗目标分组:NED(No Evidence of Disease)、肿瘤需要快速退缩(Cytoreduction)和控制疾病进展(Disease Control)三组。对于NED组患者治疗目标是旨在消除所有疾病征象,除了预后较好且容易切除的患者可以直接进行治愈性手术(R0切除或联合消融),其他患者建议给予新辅助化疗后再行手术切除。对于肿瘤需要快速退缩的患者,如RAS野生型推荐两药化疗联合抗EGFR单抗治疗,RAS突变型患者可采用两药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使得肿瘤能最大可能的快速退缩,争取到R0切除的机会,或者缩小肿瘤使得症状得以控制和肿瘤负荷得以下降。对于需要控制疾病进展的患者,如无靶向药物的禁忌证,应积极采用两药化疗联合靶向药物的方案,对RAS野生型患者抗EGFR和抗VEGF单抗均有推荐;治疗过程中每2~3月进行一次评估,如两次评估后疾病控制良好,则应考虑积极的维持治疗;

再次重申的分子检测的重要性,如在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接受抗EGFR治疗前,必须检测全RAS(包含KRAS基因的2、3、4外显子和NRAS基因的2、3、4外显子);再次强调BRAF检测的主要目的是预测预后,而不能用于直接指导临床用药方案,因BRAF突变患者往往预后较差,建议体力状态允许的前提下应给予强烈的方案,如三药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除此之外,其他的分子检测结果多作为科研目的。

阻断PD-1可治疗错配修复基因缺失的肿瘤

        之前两项有关Nivolumab单抗的Ⅰ期临床试验共入组了2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结果仅1例患者出现了完全缓解的疗效,而这1例患者恰好是微卫星高度不稳定(dMMR)的患者。2015年ASCO的一项口头报告报导了抗PD-1单抗Pembrolizumab治疗多线失败肿瘤的临床试验结果,该研究分成错配修复功能缺失(dMMR)的结直肠癌组、错配修复功能完整(pMMR)的结直肠癌组及错配修复功能缺失(dMMR)的非结直肠癌组,每2周分别给予10 mg/kg的Pembrolizumab,研究首要终点是免疫相关的20周PFS率及缓解率。结果显示,dMMR的两组患者获得生化缓解,肿瘤标记物显著下降。三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62%、0、60%,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2%、16%和70%。结直肠癌患者中dMMR组的PFS和OS均明显优于pMMR组。该研究是首个采用肿瘤遗传学来指导免疫治疗的研究,展示出抗PD-1单抗治疗dMMR肿瘤的远大前景。另一项Pembrolizumab的临床试验KEYNOTE-164正在进行中。

双重抑制HER-2治疗晚期结直肠癌

        基础研究显示,部分对西妥昔单抗耐药的晚期结肠癌患者来源的移植瘤表现出HER-2的扩增,而采用拉帕替尼及曲妥珠单抗双重阻断HER-2信号通路对HER-2阳性的晚期结直肠癌原代培养的异体移植瘤有很好的效果,但单药分开使用效果均不佳。今年ASCO会议上意大利学者的口头报告HERACLES试验从849例KRAS第2外显子野生型的、抗EGFR治疗失败的转移性结直肠癌中筛选出46例HER-2阳性患者,最终入组了23例患者,给予曲妥珠单抗首剂4 mg/kg,随后每周2 mg/kg,联合拉帕替尼1000 mg每天口服,直至疾病进展。结果显示:缓解率34.7%,疾病控制率高达78%,TTP 5.5月,并且HER-2 3+的患者对比HER-2 2+的患者TTP明显延长。该项研究虽然病例数有限,但是明确地显示:抗HER-2靶向治疗是HER2阳性晚期结直肠癌的新选择,当然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来证实。

新药涌现,进入中国指日可待

        TAS-102是一种由细胞毒性剂三氟胸苷(FTD)和胸苷磷酸化酶抑制剂tipiracil盐酸盐组成的新型核苷。它的全球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数据发表在今年的新英格兰杂志上。该研究入组了800例二线治疗失败、ECOG评分0~1分的难治性、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患者,2:1随机分组,TAS-102组剂量35 mg/m2,一天两次口服5天,停2天,共2周,每4周为一个周期。主要研究终点是OS。结果显示,TAS-102对比安慰剂组OS明显得到延长、PFS也得到显著改善。

Regorafenib是一种小分子口服的多靶点抑制剂,对VEGFR1、VEGFR2、VEGFR3、PDGFRβ、Kit、RET和Raf-1等靶点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CORRECT研究的阳性结果已经获得FDA批准用于二线治疗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今年由中国李进教授和秦叔逵教授牵头的CONCURⅢ期临床试验结果在Lancet Oncology杂志上全文发表。该研究入组的是来自中国大陆、中国香港、韩国、中国台湾、越南的204例二线治疗失败的亚洲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在最佳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瑞戈菲尼对比安慰剂治疗,2:1随机,瑞戈菲尼组予以160 mg口服1次/d,共3周,每4周为一个周期的治疗。结果显示,瑞戈菲尼组对比安慰剂组,OS 8.8个月 vs 6.3个月,P=0.00016; PFS 3.2个月 vs 1.7个月,P<0.0001。

肝转移局部治疗进展

        对于结直肠癌伴不可切除肝转移的患者,全身治疗是最主要的方法,在这些患者中肝脏的局部治疗地位非常有限,一直以来未能获得高级别的推荐。在2015年ASCO会议中,有两项研究展示了肝转移灶局部治疗的结果,一个为Ⅱ期研究,一个为Ⅲ期研究,但是结果一个阳性一个阴性,再次将肝转移灶的局部治疗推到了争议的焦点。

        EORTC40004/CLOCC是首个前瞻性探讨射频消融联合标准的全身系统治疗(化疗+/-贝伐珠单抗)治疗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的Ⅱ期临床研究,计划入组152例,最终入组119例即被提前终止,主要研究终点是试验组的30个月OS>38%。该研究严格筛选了入组患者:仅有肝转移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经MDT讨论转移灶不可完全切除,肝转移灶最多9个,最大径不超过4 cm(可行RFA)。2012年初步结果显示,全身治疗联合射频组的PFS 为16.8个月,单纯全身治疗组为9.9个月,P=0.025。今年报导了中位随访9.7年的结果:全身治疗联合射频组的中位OS和8年OS率分别为45.6%个月和35.9%,而单纯全身治疗组为40.54个月和8.9%,P=0.01。该研究结果提示,在经高度筛选的不可切除肝转移患者中,在全身系统治疗的基础上适当联合射频治疗可以对OS有所贡献,但是不能推广到所有肝转移患者。

        SIRFLOX研究是一项Ⅲ期随机对照研究,入组了经MDT讨论认为肝转移灶不可切除和射频,并且仅有肝转移或以肝转移为主的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530例,试验组采用mFOLFOX6+/-贝伐单抗全身治疗联合钇-90标记的树脂微球通过肝动脉插管给药,对照组仅采用mFOLFOX6+/-贝伐单抗的全身治疗,首要研究终点为PFS。研究表明:试验组的PFS为10.7个月,未能明显优于对照组,是个阴性结果;但是试验组肝脏的无进展情况具有一定优势,肝脏的PFS分别是20.5个月和12.6个月,P=0.002。

来源:肿瘤医学论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