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杨勇写字,一则超然,二则率直;前者从传统的角度追溯,似乎找不到出处。尽管他曾遍临《好大王》、《张迁碑》、《醴泉铭》、《寒食帖》等十数种名碑名帖,尤其钟情于王铎的草书。后者则是审美体验,完全是一种性情的使然。南朝王僧虔《笔意赞》中早就说过,“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唐代张怀瓘也说,“深识书者,唯见神韵,不见字形”。苏东坡则说得最为明白,“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一语中的,书法必须表达生命意识。故展现于目前的形质必然是活灵活现的,方有性情可求,然而有形质不一定有性情。这是真正的书法与美术字的区别。我以为杨勇在追求本真的同时,又进一步寻求着超越。其思想和方法就是追神追韵而忘其形。 杨勇的书法作品让我喜欢,也让我感动。其实让我欣赏的还有他的行状、散淡、无为和精警。没有创作激情时,会友、品茶、读书则是他的全部,当然还有老酒。有了创作欲望时,可以昼夜连轴转,而且不乏精彩之作。我以为,杨勇的书法能够行世,一是具有现代审美意识;二是取舍整合能力较强;三是巧用功夫。真正使他大受裨益的是从李成海先生指点中真正开窍,悟得了书法的真谛,摆脱平庸而逐渐走向深刻。 当然,这种深刻还不完全是书法意义的。我想,思想和认识上的深刻,必然导致书法作品的完全成熟。这是已被历史经验证明了的。如果在书写过程中过多地加入个人原创的东西,则有可能会降低作品的格调。这也是被审美经验证明了的。 书法的技法可以学得,唯有性情而不能。杨勇已具他人难以企及的条件,况且已经有了不凡的成绩。相信,他经过努力获得更大的成功则是必然的。我们期待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