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梁子是土补村的一个小组。地如其名,整个小梁子处在一个山梁上。 小梁子有两个自然村寨。下寨分散在半山腰,土地相对多一点,但地势较陡,在一个偏坡。 上寨在梁子上,地势较平坦一点,植被较好,全被森林覆盖。上寨的人家,都是从下寨搬上来的。 在这偏坡的地方,村民建房找个平点的地方都有点困难。建房的费用,大部分都花在平整地基上面。 整个小梁子,住着七八十户人家。在整个土补村,算是人户较多的组。 小梁的人口分为有汉族和苗族,户数差不多一样多,苗族住在高处,汉族住在矮处。陈、张二姓为汉族,王、熊二姓为苗族。 ![]() 晚饭后去散步,终点是小梁子。村里分片包组,我包的是小梁子。因此,对于小梁子,我要熟悉得多。 去小梁子走访,若是时间紧急,我才开车去。若是时间宽余,我是喜欢步行去。累是累点,锻炼身体。 走访的路线,和散步的路线一致。从村委会的背后,沿着山梁往上爬,从小梁子上寨,转到下寨,最后爬一小坡,返回村委会。 若是散步,则一般从村委会到小梁子上寨后,再原路返回。散步的路线有点坡度,但不陡,非常适合散步。 每次去小梁子走访,我都要去看望王明方老人。王明方老人很少在家,去十次,难得见到一次。 每天一大早,他便去地里干活去了。操劳了一辈子,习惯了,闲不住。 我多次劝他,现在条件好,年轻人也出去打工了,闲不住就少种点庄稼混手。但是劝不住。 王明方老人年轻的时候就去过我家。 那时候我们村里干着古法造纸的勾当过日子。造纸原料之一的杉根,在小梁子随处可见。王明方老人带着两个儿子挖了杉根,背到我们那里去卖。 那时候的交通非常落后。一大早便背着杉根从小梁子出发,经碓窝河、龙场、寨乐、下通德河,到达以且。到了以且,天已经黑了。 每次去以且,王明方老人都落点我家。在我家休息一个晚上,第二天再赶回小梁子。 ![]() 父亲那时候偶尔来锅圈岩这边背杉根或者卖白纸,落点王明方老人家。 父亲知道我来锅圈岩驻村,便要我打听王明方老人的情况。 我问父亲叫什么地方。父亲只知道叫做臭煤冲。在哪一个村,父亲并不知道。我一打听,锅圈岩没有一个叫做臭煤冲的行政村。我估计,这“臭煤冲”是个小地名。 一次去土补走访,我发现一同事包保的农户叫做王明方。我咨询江文支书:“王明方家在哪?” 江文支书说:“王明方在小梁子。”“以前他经常挖杉根去我们那里卖。我想去看看他!” “那臭煤冲在哪?”江文支书说:“小梁子下面的沟边就叫臭煤冲!” 人名和地名都对上号了。我确定我帮父亲找到了王明方老人。我第一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父亲,父亲很高兴。我每次回老家,都要告诉父亲明方老人的近况。 还没等到今年过年,王明方老人走了。父亲听了,唏嘘不已。后来去小梁子走访,我都会想起王明方老人。 因为过境小梁子的纳(雍)赫(章)高速公路工作建设,安静的小梁子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机声隆隆之中,承载着土补人的希望。从此,站在村委会这里看对面的高速公路的施工场景,成了我的一种习惯。 |
|